
作者:(以)尤里·奥莱夫(UriOrlev)
页数:189
出版社: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4224067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尤里·奥莱夫著的儿童长篇小说《快跑男孩》讲述了:
这是二战期间。故事的一开始,犹太男孩苏利克才满八岁,但他已经在华沙的犹太人隔离区度过了悲惨难熬的一年半。为了自由和食物,他开始了逃亡之路。途中,他必须躲过德军的追杀、警察的逮捕以及波兰人的告密。好在苏利克长得很可爱,常带着惹人怜爱的微笑,而且人瘦腿长,跑得快,更重要的是他聪明伶俐,工作认真。这让他一次又一次虎口脱险,找到生存的机会。然而环境凶险,苏利克的手臂受伤了,医生却因为他是犹太孩子而不肯医治,他成了独臂男孩……
在这样竭力隐瞒身份的逃亡中,他时时都有真正忘却自己是犹太人的可能。这是除了想办法活下去之外,苏利克要面对的另一个更严峻的考验……
作者简介
尤里·奥莱夫,以色列儿童文学家,1996年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 事实上,尤里·奥莱夫正是一位纳粹大屠杀幸存者。他将自己在隔离区中的生活经历作为创作素材,进行儿童文学创作,共发表了三十余部作品,已被翻译成至少25种语言。书评家们对他的评语是:“作为一个成长在饱受战争之苦的波兰的犹太男孩,奥莱夫的作品同他的童年生活紧密相关。无论他作品的背景是在华沙的犹太人隔离区还是在以色列,他从未失去他的童真。奥莱夫让我们看到,在艰难的环境下,孩子们依然能够带着幽默感渡过困境。”
本书特色
尤里·奥莱夫著的《快跑男孩》是“国际安徒生奖获奖作家作品书系”中的一本,是一部以二战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书中描写了犹太男孩苏利克在二战的炮火中,为了躲避德军的迫害,在波兰不断逃亡的故事。本书的情节跌宕起伏,让人看到了在生存和信仰面前,面对着残酷的命运的折磨,这个有着温柔眼神、坚毅性格的犹太小男孩如何战胜了艰险的命运,最终逃离德军魔掌的苦难历程。
目录
没有人回答
第2章 你会偷东西吗?
别动,孩子,我带你出去
第3章 森林庇护我们
你懂吗,苏利克?
第4章 森林看守人
装旧瓶的仓房
第5章 独自在森林里
森林看守人的妹妹
第6章 你知道我为什么对你这么好吗?
在马铃薯田里
第7章 她会把我给煮了
当你求助无门时
第8章 忠诚的朋友
神父的刮胡刀
第9章 你抽烟吗?
泥泞的沼泽
第10章 三餐温饱的代价
碾谷机的轮子
第11章 一只手和两只脚
你就是我们要找的人
第12章 陌生的士兵
我什么工作都愿意做
第13章 战争真的结束了
两个戴罪的灵魂
第14章 绑架者
有一天我会把你杀了
第15章 她让我笑了
我们信仰的上帝是同一个上帝
节选
《快跑男孩/国际安徒生奖》: 第1章 食物和自由没有人回答 苏利克觉得很可惜,不是因为糖果,是因为第二件事——可以不停往前跑的那种自由,他好希望能像以前在老家那样,在一望无际的田野上奔跑。 回家后大卫把墙洞的事告诉爸妈,他们决定一起逃离犹太人隔离区,回布隆尼去,也许会有波兰朋友愿意提供住处让他们藏匿。他们被逐出老家所在的小镇已经一年半了,日子悲惨难熬。对他们来说,不管做什么都比待在华沙犹太人隔离区里慢慢饿死要好。 最后决定让爸妈先带着小苏利克逃走,如果一切顺利,两个哥哥和姐姐再一起行动。要如何才知道他们是否顺利抵达老家呢?爸妈会寄来明信片,上头会写着:“很久没听到你们的消息了,请回信告知近况。亚瑟。” “谁是亚瑟啊?” “只是一个普通的波兰名字。”爸爸说。 “如果我们没收到信呢?” “照计划逃到布隆尼去。” 苏利克对小镇的记忆依旧十分鲜明。他们住在一个只有一间大房间的屋子里,爸爸、妈妈、叔叔、爷爷,还有五个小孩。叔叔和苏利克的大姐法葛在战争刚爆发时就到俄国去了。爷爷有一天被送进医院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那一天,大卫带着爸妈和苏利克到了墙洞前。大家跟大卫告别后,就钻过墙洞,到了“另一头”。这时阳光普照,他们走在华沙的街上,要不是偶尔看到德军,真会以为世界太平,战事从不曾发生。“不要走太快。”爸爸说,“要表现得我们好像是出来散步那样。别看那些德军,也别看警察,就好像我们每天都在这儿闲晃一样。” 但是苏利克克制不住自己,他睁大眼睛,观赏每件事物:商店的橱窗、推着婴儿车的体面妈妈、街上的汽车、电车,还有前头一辆两匹马拉着的马车。他不闪避德军和警察的目光,他的爸妈则什么也不看,努力克制跑或逃的冲动,带着小儿子慢慢散步,直到城市的外围。 苏利克露出微笑,每件事都让他高兴:他看到了绿色的田野,路边的野花,草地上的牛群和马匹,延伸至地平线的蓝色晴空和那座让他特别开心的森林,森林在远方看起来像一抹狭长的黑色笔触。一切都和战前没什么两样。 突然间,三个骑着摩托车的德军迎面而来。 爸爸一跃跳进路旁的壕沟,妈妈则抱着小儿子跳进另一边的壕沟里。 德军没有发现爸爸,但他们逮到了妈妈和小男孩,并用摩托车把他们送到盖世太保那里去。他们用鞭子鞭打妈妈,然后把她和小男孩送回隔离区去。妈妈负伤卧床,而爸爸再也没有回来。 两个星期过后,妈妈渐渐恢复元气,可以和苏利克到外头的大垃圾桶里找一些厨余来填饱肚子。 她把垃圾桶的盖子打开,抱起苏利克,让他爬进垃圾桶。苏利克告诉妈妈,说他可以自己爬进垃圾桶。他还示范给妈妈看,在一段助跑后,往上一跃,双手攀住垃圾桶边缘,然后一个前滚翻,翻进桶里。 “我帮你,你才不会把自己弄得脏兮兮的。”妈妈说。 “那有什么关系。”苏利克回答。不过他想,也许妈妈说得有道理。 苏利克找食物时相当专注,他用两只手仔细翻找,有时候也用树枝或细木条来挖。他找马铃薯皮、胡萝卜皮、甜菜皮或苹果皮,还有其他人家吃剩的东西。偶尔也会找到一块又硬又干的发霉面包。他把找到的东西全放在篮子里,等篮子装满了,就交给在旁等候的妈妈。 妈妈会检查他找到的东西,再把它们洗干净,煮一煮,让全家人充饥。虽然每个家庭都会分到粮票,但能换得的食物实在少之又少,每个人随时都处在饥饿的状态。 对苏利克来说,冬天在垃圾桶里找食物尤其辛苦,因为他的双手总是冻得僵硬。直到有一天,他找到一双破损的毛手套,妈妈帮他把手套缝补好,情况才稍稍改善。 这时,苏利克已经八岁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