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爱的重建

封面

作者:[美]阿明·扎德 著,沈洁 译

页数:219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4554085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阅读本书不仅是一次迷人的旅行,而且能从中收获改善关系和增进幸福的实用方法。

扎德博士以引人入胜的写作风格,将生物学、心理学、哲学、宗教、历史甚至经济学等学科的智慧融合在一起,使得这本《爱的重建》能够轻松地为读者们所理解。

本书探索了——

爱与性别、社会和生活的意义之间的关系;

不同种类的爱(对我们的孩子的爱,对我们的邻居的爱,对冰淇淋的爱……);

爱情是关乎运气的问题,还是一门可以掌握的艺术。

作者简介

阿明·扎德,医学和哲学博士,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他已发表了100多篇论文,同时也是医学专业书籍的资深编辑,常在国内和国际学术会议上演讲,影响力很大。扎德博士出生在德国的杜塞尔多夫,并在那里接受教育,攻读医学专业。在德国和英国接受最初的研究生培训后,他于1995年到美国,并完成了他在医学、公共卫生及其他科研方面的教育和培训。

本书特色

1、作者阿明·扎德是医学和哲学博士,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他已发表了100多篇论文,同时也是医学专业书籍的资深编辑,常在国内和国际学术会议上演讲,影响力很大;

2、内容实用而深刻!阿明·扎德带领我们艾里希·弗洛姆的影响深远的《爱的艺术》,从更为广阔的历史和当代角度去认识,当我们谈论爱时,我们究竟在说什么,表达了什么意思;

3、反响热烈!《纽约时报》《今日心理学》《科克斯书评》隆重推荐,向大师弗洛姆《爱的艺术》致敬之作;并受到了国内心理学家们的一致推荐。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爱是什么

001

对爱更精确的定义也许是强烈希望某人(或某物)幸福安康,并为之不断努力。

第二章

我们为什么去爱

021

具有爱心特征的人更容易建立人际关系和社会联系,这为其自身和后代提供了保障。生活在有爱的人际关系中,有助于健康和生存。

第三章

作为一门艺术的爱

045

我们之所以去爱,是因为我们在一个人身上发现了善与美,并且通过这个人,认识到全人类,以及所有生命的善与美。

第四章

自爱

057

自爱并不是满足自私的冲动,它意味着接纳自我。其核心是发现我们身上需要滋养和保护的善与美。

第五章

爱与恋爱关系

069

一段恋爱关系涉及到多种人类需求,通常包括激情、性吸引力、爱,以及依恋。

第六章

爱与性

091

性可能会带来狂喜感和短期的满足感,所以人们也许会认为与之相连的关系是有意义的,然而这种关系通常不会发展为成熟的爱。

第七章

爱与性别

103

把行为或性格特征归咎于性别不仅没有根据,而且非常无礼——正如其他偏见一样。爱需要我们发现每个人的独特之处。

第八章

对孩子的爱

113

在无条件的爱中成长,能让孩子建立自信,帮助他们过上自己的生活。反之,缺乏爱的支持,可能会导致孩子自我怀疑,没有安全感。

第九章

爱与宗教信仰

125

即使没有宗教信仰的粉饰,爱本身也能帮助我们找到活下去的理由。有爱心的人通过为他人创造幸福来找到生活的意义和目的。

第十章

爱与社会

135

大多数人渴望爱和性,因此与爱和性有关的商品常常很畅销。

第十一章

爱与世界

145

爱包含尊重生命,滋养生命,在每一个存在中发现奇迹。为了在生活中拥有爱,我们需要去爱这个世界。

第十二章

爱与人的差异性

155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甚为微小,无足轻重。要将他人看作同胞,而不是看作某个国家、种族、宗教或者任何其他群体的成员。

第十三章

爱与幸福

165

因为人们在无忧无虑的状态下更容易感到幸福,所以身体健康、生活有质量、经济有保障有助于我们把注意力放在人际关系和爱上。

第十四章

爱与健康

173

在爱的艺术上投入时间是一项明智的投资。我们不仅直接提升了自己的幸福感,还能变得更加健康,有机会活得更长久更快乐。

第十五章

爱与生命的意义

179

真正有爱心的人不会功利地施爱,他们不是为了得到爱,而是作为一个成熟健全的人,自然而然地去爱。

第十六章

掌握爱的艺术

189

爱的艺术的原理其实相当简单:我们需要做的只是避免利己冲动,持续专注于有爱心的想法和行动。我们不该把自己看成一座孤岛,而应该把自己看作人类的一份子,生命的一部分。

第十七章

呼唤爱的教育

205

得到爱并不是凭借运气,每个人都可以自己掌控;只要愿意付出努力和专注,人人都能得到爱。这也许是我们能给孩子们的最重要的感悟,可以赋予他们塑造自己生活的力量。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爱的重建》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25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