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马立明
页数:420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21812356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担任南方报业传媒掌舵人,创建“报系”组织结构和“龙生龙、凤生凤”的系列报刊滚动发展模式。
追踪行业前沿,提出构建“新闻数码港”的理念,打造适应新媒体融合趋势的全新的滚动采编和信息整合平台和制度。
记录与时俱进的新闻人、暨南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范以锦的精彩人生。
作者简介
马立明
原为报社评论员,现任职于暨南大学新闻学院。同时担任深圳卫视特约评论员、腾讯大家专栏作者。
相关资料
最篇 范以锦传略 /001
引言 鲜花与掌声 / 002
“中国报业品牌最人” / 010
从《南方都市报》筹办到跨区域《新京报》创办 / 024
传媒“黄埔军校”是这样炼成的 / 030
“舆论监督是拳头产品” / 045
与任仲夷的交集 / 057
“报人”转身“学人” / 061
网络达人 / 068
从小范到老范 / 076
新闻激情燃烧的岁月 / 084
掌声过后…… / 092
第二篇 评价、对话范以锦 / 103
Ⅰ 评价 / 104
好人好报——致敬老兵系列之一(郭全中) / 104
“掌舵人”(老姜) / 110
点评《大雁求凰》(杨应彬) / 116
一个人的新闻世界(李军奇) / 119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破中有立,融合创新——读《新闻“微”茶座》的三点思考(郭亦乐) / 125
“范式”微言的力量(蒋昱思) / 130
品在微茶座,零距离传道授业——国内首部新闻类全微博作品书面世前前后后(蒋艳) / 133
Ⅱ 对话 / 137
十年后,老范还是那个老范(“拙见”公众号观察员) / 137
报业必须从战略思路创新(梅志清 王卉) / 145
技术让内容更好表达(王颖 梁康) / 149
在腾讯微博上与网友的交流 / 151
既面对现实,又应具前瞻性——老报人谈传媒教育(高海珍 王乐) / 153
传统媒体在下滑,媒体人价值却在提升——答《教育传媒研究》问 / 159
新闻传播专业:合理规划vs盲目扩张(白晨晖) / 161
强化理论厚度提升创新能力——与《暨南新闻学术通讯》的对话 / 164
新闻教育现状和传媒前沿热点——与博士生吴自力的对话 / 167
岗位转移 本色不改(陈娜) / 175
传媒教育新理念——开门弟子对话录 / 184
第三篇 范以锦作品 / 257
Ⅰ 网文 / 258
执意树葬的母亲选择植树节离去 / 258
从大家闺秀到革命者的百岁人生 / 262
盼不回的华南虎 / 270
哭,笑,都是我的歌 / 274
夕阳晚霞中含饴弄孙才是褔 / 276
老了,活得快乐就好 / 278
瘟鸭也曾是美味 / 281
曾闻大街小巷吆喝声:有尿么? / 284
Ⅱ 通讯 / 286
醉卧绿丛唱山歌——来自梅县的报告 / 286
“大雁”向“凤凰”求爱记 / 297
“柚王”与师傅 / 301
万元户订报 / 305
“鱼缸”参观记 / 308
Ⅲ 报告文学 / 311
情系青山 / 311
在荒原播种春天 / 322
Ⅳ 散文 / 339
在老梨纳新桃的地方…… / 339
宠…… / 342
草鸮,你在哪? / 346
Ⅴ 序言 / 348
镜头下的震撼 / 348
“神仙、老虎、狗”? / 351
Ⅵ 小说 / 353
落选以后 / 353
胡须鸡的奇遇 / 356
亲自…… / 358
人蝇之战 / 360
“对火伯”的秘密 / 363
一个怪女人 / 366
“厂长楼”的主人 / 369
Ⅶ 评论与论文 / 373
“高端”人士,请你别“乱”语! / 373
“负面报道”:一个被模糊了的概念 / 376
南方报系的形成与发展 / 380
“官博”为何冰火两重天 / 385
谁在审判?谁能审判?——对“舆论审判”之说的深思考 / 390
究竟谁将谁抛弃?——传媒毕业生入职传统媒体大幅下降的思考 / 397
新闻领域非虚构写作:新闻文体创新发展探索 / 403
■ 附录 范以锦新闻工作年表简编(1946—2017) / 413
本书特色
《当代岭南文化名家·范以锦》是大型丛书《当代岭南文化名家》之一,全书分为三部分:最部分“范以锦传略”详实介绍范以锦生平事迹及新闻工作经历;第二部分“众说范以锦”收入以往对范以锦先生的访谈及评论文章;第三部分“范以锦作品 ”精选范以锦新闻思想和新闻工作代表性作品。
目录
引言 鲜花与掌声
“中国报业品牌第一人”
从《南方都市报》筹办到跨区域《新京报》创办
传媒“黄埔军校”是这样炼成的
“舆论监督是拳头产品”
与任仲夷的交集
“报人”转身“学人”
网络达人
从小范到老范
新闻激情燃烧的岁月
掌声过后
第二篇 评价、对话范以锦
Ⅰ 评价
好人好报(郭全中)
——致敬老兵系列之一
“掌舵人”(老姜)
点评《大雁求凰》(杨应彬)
一个人的新闻世界(李军奇)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破中有立,融合创新(郭亦乐)
读《新闻“微”茶座》的三点思考
“范式”微言的力量(蒋昱思)
品在微茶座,零距离传道授业(蒋艳)
——国内首部新闻类全微博作品书面世前前后后
Ⅱ 对话
十年后,老范还是那个老范(“拙见”公众号观察员)
报业必须从战略思路创新(梅志清王卉)
技术让内容更好表达(王颖梁康)
在腾讯微博上与网友的交流
既面对现实,又应具前瞻性(高海珍王乐)
——老报人谈传媒教育
传统媒体在下滑,媒体人价值却在提升
——答《教育传媒研究》问
新闻传播专业:合理规划vs盲目扩张(白晨晖)
强化理论厚度提升创新能力
——与《暨南新闻学术通讯》的对话
新闻教育现状和传媒前沿热点
——与博士生吴自力的对话
岗位转移本色不改(陈娜)
传媒教育新理念
——开门弟子对话录
第三篇 范以锦作品
Ⅰ 网文
执意树葬的母亲选择植树节离去
从大家闺秀到革命者的百岁人生
盼不回的华南虎
哭,笑,都是我的歌
夕阳晚霞中含饴弄孙才是福
老了,活得快乐就好
瘟鸭也曾是美味
曾闻大街小巷吆喝声:有尿么?
Ⅱ 通讯
醉卧绿丛唱山歌
——来自梅县的报告
“大雁”向“凤凰”求爱记
“柚王”与师傅
万元户订报
“鱼缸”参观记
Ⅲ 报告文学
情系青山
在荒原播种春天
Ⅴ 散文
在老梨纳新桃的地方
宠
草鸮,你在哪?
Ⅵ 序言
镜头下的震撼
“神仙、老虎、狗”?
Ⅶ 小说
落选以后
胡须鸡的奇遇
亲自
人蝇之战
“对火伯”的秘密
一个怪女人
“厂长楼”的主人
Ⅷ 评论与论文
“高端”人士,请你别”乱”语
“负面报道”:一个被模糊了的概念
南方报系的形成与发展
“官博”为何冰火两重天
谁在审判?谁能审判?
——对“舆论审判”之说的深思考
究竟谁将谁抛弃?
——传媒毕业生入职传统媒体大幅下降的思考
新闻领域非虚构写作:新闻文体创新发展探索
附录 范以锦新闻工作年表简编(1946-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