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与方式研究

封面

作者:罗海元,郑志芳

页数:336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1419503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党政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决策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在我们党带领的全党全国人民进行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起着中坚和带领作用。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按照好干部标准和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是新时代党的组织人事工作的重大使命和艰巨任务。干部队伍建设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在公共部门中的生动实践,是一个涵盖干部识别选任、教育培养、考核评价、激励约束、监督管理的系统工程。把好干部队伍建设的入口关,选准用好干部的关键环节在于干部考核评价和干部选拔任用,前者着眼于考察干部在现任岗位是否创造了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群众检验的业绩,后者着眼于考察干部是否具备拟任岗位所要求的德才素质、工作能力和发展潜力。因此,全面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推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不断发展、完善和创新,切实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科学化水平,是新时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而知人之道,圣贤所难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第一最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带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新形势下,十九届党中央在开局伊始即推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将其作为开辟新征程的破题之举,力求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按照公共组织管理的逻辑,机构改革必然带动领导班子的优化配置和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因此选优配强班子和选准用好干部是事关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大局的关键所在,是巩固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良好局面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我们紧紧抓住选人用人这一关键任务,准确认识、把握、利用干部选拔任用科学规律和有效方法,深入研究和不断改进知人用人之道。纵观古今中外,不仅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在干部识别、选拔、任用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思想观点、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而且中国古代历朝和东西方诸国在官吏选拔上也孜孜以求,产生了许多富有见地的真知灼见。这些宝贵成果和见地带给我们重要的启示就是知人之道,虽圣贤所难,但并非不可为,同时它们能够为改进新时代干部选拔工作提供极大裨益。

目录

第一章 干部选拔任用的主要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研究对象与主要概念
第二节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思想基础
第三节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理论依据

第二章 中国古代官员选拔任用制度变迁、特点及借鉴
第一节 中国古代官员选拔任用制度的变迁
第二节 中国古代官员选拔任用制度的特点
第三节 古代官员选拔任用制度的借鉴意义

第三章 国外高级公务员选拔任用制度及其比较
第一节 西方国家文官制度发展变迁
第二节 国外高级公务员选任制度
第三节 国外公务员选拔任用案例分析
第四节 官员选拔任用制度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第四章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演变及特点
第一节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演变规律
第三节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中国特色

第五章 党政领导干部素质结构及班子配置方式
第一节 党政领导干部素质结构分析
第二节 基于胜任力的党政领导干部素质研究
第三节 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要求与配置方式

第六章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方式的类别及其程序
第一节 党政领导干部常规选拔方式
第二节 党政领导干部竞争性选拔方式
第三节 竞争性选拔工作的问题与改进对策

第七章 党政领导干部任用方式的类别及其程序
第一节 干部提拔与试用制度
第二节 干部交流与回避制度
第三节 干部职务降免制度
第四节 干部辞职和退休制度

第八章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技术支撑体系
第一节 干部选拔任用技术支撑体系概述
第二节 主要的干部选拔任用支撑技术
第三节 不同类型选任制度的支撑技术

主要参考文献

节选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与方式研究》:  1.公共组织和政府组织。  组织具有公共性和非公共性之分,公共组织和非公共组织的概念界定依赖于对“公共”一词的阐释。乔治·费雷德里克森(George Frederickon)在论述公共行政的首要原理时指出,公共与政府在词义上是不同的,政府意味着国家,人们通常用公共来描述发生于私人活动之外、区别于市场或者追求利润行为的一系列集体活动①。基于这一观点,我们既不能偏狭地将公共组织等同于政府组织,也不能将公共组织与以营利为目的的私营组织混同起来。尽管每一个政府、准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企业和个人都可能成为公共责任的载体,但是公共组织仅指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以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为宗旨,运用法定的或者授予的公共权力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或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实体组织,包括党团组织、政府组织、军队组织、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行业协会、志愿者组织等。  政府组织属于公共组织的范畴,但是相对于其他一些公共组织来说,政府组织具有一个关键特征,即它是政治决策的产物。政府组织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政府指行使国家权力的所有机关,包括国家的立法、司法与行政机关。在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国家和地方立法权;各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属于司法机关,行使法律审判和监督权;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即狭义的政府。狭义的政府指根据宪法和法律组建的、拥有和行使行政权力、承担行政管理职能、管理国家和地方公共事务的行政组织。根据管辖权和管辖范围的不同,行政机关分为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人民政府。这里重点介绍地方人民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我国地方人民政府分为四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政府,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每届任期五年,根据工作需要和精干的原则,设立必要的工作部门和派出机关,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设立的厅、局、委员会等;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设立的局、科等;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设立的派出机关;县、自治县的人民政府设立的区公所;市辖区、不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设立的街道办事处。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监察、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乡、民族乡、镇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工作。  2.党的组织和党政机关。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一领导地位是在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党组织是政治组织,是根据党的纲领和章程,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由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构成,在此集中介绍党的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相关规定:党的地方各级领导机关,是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它们所产生的委员会。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和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的委员会由同级党的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五年。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的常务委员会经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在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行使委员会职权。党的地方委员会可以派出自己的代表机关,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党的地区委员会。党章规定,党的地区委员会和相当于地区委员会的组织,是党的省、自治区委员会在几个县、自治县、市范围内派出的代表机关,根据省、自治区委员会的授权,领导本地区的工作。二是党的街道工作委员会和党的农村区委员会,目前根据情况的发展变化,多数地方取消了区级派出机关。三是党的行业(系统)工作委员会。现阶段多数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辖市、自治州委员会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设立了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教育工作委员会等。党的委员会派出的代表机关不是一级党组织,它的职责任务根据党的委员会的授权来确定。党组是党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经济组织、文化组织和其他非党组织的领导机关中设立的党的组织,在本单位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党的基层组织是根据工作需要和党员人数,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分别设立的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与方式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21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