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夏艳著
页数:231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2032187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伪满时期“满洲”朝鲜人文学作为特殊时期、特定地域朝鲜文学的一部分,在朝鲜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它是韩国和中国文学史上一笔珍贵的遗产。本书将按“离乡和思乡、扎根和融合、对峙和斗争、妥协和逃避”四类主题对伪满时期“满洲”朝鲜人文学进行分类研究,并深入剖析各部分的文学主题、结构模式和艺术手法,力图推进这一时期文学的主题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
作者简介
夏艳,女,汉族,副教授,博士,1981年生,籍贯吉林四平,现为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朝鲜语专业教师。2004年6月毕业于延边大学朝鲜语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9年6月毕业于吉林大学亚非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16年6月毕业于吉林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曾发表期刊论文18篇,其中核心及以上10篇。主持项目8项,已完成7项,其中省级及以上3项。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离乡和思乡——移居文学的主旋律
第一节 离乡和移居的情恨
一 故土情与思乡情
二 移居苦与生活苦
三 乡土情结的延伸
第二节 多重矛盾的结构
一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二 思乡情绪与故乡幻灭的冲突
三 虚伪表象与真实內在的二律背反
第三节 移居期独有的艺术特色
一 家庭和族群的整体描绘方式
二 典型的地方情调
三 描绘自然,回归田园
第二章 扎根和融合——定居文学的主题曲
第一节 定居者的希望和博弈
一 对永久定居问题的关注
二 北乡精神下的第二故乡建设
三 移民二代教育问题
第二节 以定居为核心的文学模式
一 新身份的认同
二 开拓民与原住民的冲突
三 “满洲”爱与民族爱的对立和统一
第三节 本土化的艺术情境
一 渗透的北乡情结
二 无形的中国化元素
第三章 对峙和斗争——抗争文学的引航塔
第一节 殖民压迫和现实反抗
一 对殖民生活的暴露和批判
二 现实体验与抗争意识
三 游击区歌谣中的抗日反日思想
第二节 二元对立模式
一 根深蒂固的阶级对立
二 势不两立的民族对立
三 彷徨苦闷的人性对立
第三节 情绪化的艺术表现
一 悲凉凄婉的色彩意蕴
二 叠词散句与五感描写
三 自省之情韵
四 大众化的叙事手法
第四章 协和和逃避——妥协文学的风向标
第一节 政策逢迎和现实逃避
一 败北意识的蔓延
二 对殖民政策的迎合
三 绝望中的现实逃避
第二节 模式化与无序化并存的结构
一 以“建国理念”为核心的构架
二 日本亲善和五族协和的大同模式
三 超现实主义的无结构模式
第三节 殖民统治下的文学特色
一 毒品横行和沉醉堕落的描绘
二 日本人形象的模糊刻画
三 “王道乐土”下的真相透露
结语
参考文献
附相关作品选读
第一章 离乡和思乡——移居文学的主旋律
第一节 离乡和移居的情恨
一 故土情与思乡情
二 移居苦与生活苦
三 乡土情结的延伸
第二节 多重矛盾的结构
一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二 思乡情绪与故乡幻灭的冲突
三 虚伪表象与真实內在的二律背反
第三节 移居期独有的艺术特色
一 家庭和族群的整体描绘方式
二 典型的地方情调
三 描绘自然,回归田园
第二章 扎根和融合——定居文学的主题曲
第一节 定居者的希望和博弈
一 对永久定居问题的关注
二 北乡精神下的第二故乡建设
三 移民二代教育问题
第二节 以定居为核心的文学模式
一 新身份的认同
二 开拓民与原住民的冲突
三 “满洲”爱与民族爱的对立和统一
第三节 本土化的艺术情境
一 渗透的北乡情结
二 无形的中国化元素
第三章 对峙和斗争——抗争文学的引航塔
第一节 殖民压迫和现实反抗
一 对殖民生活的暴露和批判
二 现实体验与抗争意识
三 游击区歌谣中的抗日反日思想
第二节 二元对立模式
一 根深蒂固的阶级对立
二 势不两立的民族对立
三 彷徨苦闷的人性对立
第三节 情绪化的艺术表现
一 悲凉凄婉的色彩意蕴
二 叠词散句与五感描写
三 自省之情韵
四 大众化的叙事手法
第四章 协和和逃避——妥协文学的风向标
第一节 政策逢迎和现实逃避
一 败北意识的蔓延
二 对殖民政策的迎合
三 绝望中的现实逃避
第二节 模式化与无序化并存的结构
一 以“建国理念”为核心的构架
二 日本亲善和五族协和的大同模式
三 超现实主义的无结构模式
第三节 殖民统治下的文学特色
一 毒品横行和沉醉堕落的描绘
二 日本人形象的模糊刻画
三 “王道乐土”下的真相透露
结语
参考文献
附相关作品选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