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冯志阳
页数:400页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30323620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光绪庚子辛丑年间,先是义和团短暂地占据京津地区,后是八国联军对于京城将近一年的占领与统治(对天津的战时统治更是长达两年)。由于变起仓猝,东南各省官绅商民之在京津者,大部分来不及出逃而置身于北方混乱秩序的险境之中。与此同时,远在上海的部分东南绅商起而呼吁,号召东南各省官绅商民合力救援被困于京津地区的东南人士。当时的朝廷重臣与疆吏,如李鸿章、奕劻、张之洞、刘坤一、袁世凯等均参与其中,动员了大量社会力量,呈现出了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张力与角力,在当时具有重大影响。作者利用档案与近期新披露史料精密地呈现了这一过程,具有较高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冯志阳,史学博士,现就职于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要研究上海社会文化史、晚清史,主持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在《史林》等重要刊物发表论著数十篇,对于上海近代社会变迁有着深入的研究,同时从事文献整理工作。
本书特色
光绪庚子辛丑年间,先是义和团短暂地占据京津地区,后是八国联军对于京城将近一年的占领与统治(对天津的战时统治更是长达两年)。由于变起仓猝,东南各省官绅商民之在京津者,大部分来不及出逃而置身于北方混乱秩序的险境之中。与此同时,远在上海的部分东南绅商起而呼吁,号召东南各省官绅商民合力救援被困于京津地区的东南人士。当时的朝廷重臣与疆吏领袖,如李鸿章、奕劻、张之洞、刘坤一、袁世凯等均参与其中,动员了大量社会力量,呈现出了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张力与角力,在当时具有重大影响。作者利用权威档案与最披露史料精密地呈现了这一过程,具有较高学术价值。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庚子国变中的京官
第一节 无主之城
第二节 京官的日常生活
第三节 京官视野中的庚子国变
第二章 南北之间的交通与通信
第一节 庚子年间的南北交通
第二节 庚子年间的南北通信
第三章 从“江浙”到“东南”:救援组织的成立
第一节 救济善会的成立与东南意识的表达
第二节 济急善局的成立与陆路救援
第四章 “泽被宣南”:对于京官的救援
第一节 东南济急善会
第二节 “各省同乡济各省同乡”
第三节 疆吏与庚子救援
第五章 华洋官绅之间:以救济善会的活动为主
第一节 陆树藩与“救命船”
第二节 华洋之间
第三节 官绅之间
第六章 救援行动的终局
第一节 运送“浙江三忠”灵柩回南
第二节 京城社会秩序的逐渐恢复
第三节 救援组织的善后
余论庚子救援中的关键词
第一节 上海的丝业时代
第二节 京官:中央与地方之间
第三节 省籍意识与东南意识
第四节 义赈与上海华人社会的整合
附录一 庚子救援大事记
附录二 人物小传
附录三 三十三名京官籍贯
附录四 《救济日记》
附录五 严复在《大公报》上的一则佚函及相关问题考辨
后记
第一章 庚子国变中的京官
第一节 无主之城
第二节 京官的日常生活
第三节 京官视野中的庚子国变
第二章 南北之间的交通与通信
第一节 庚子年间的南北交通
第二节 庚子年间的南北通信
第三章 从“江浙”到“东南”:救援组织的成立
第一节 救济善会的成立与东南意识的表达
第二节 济急善局的成立与陆路救援
第四章 “泽被宣南”:对于京官的救援
第一节 东南济急善会
第二节 “各省同乡济各省同乡”
第三节 疆吏与庚子救援
第五章 华洋官绅之间:以救济善会的活动为主
第一节 陆树藩与“救命船”
第二节 华洋之间
第三节 官绅之间
第六章 救援行动的终局
第一节 运送“浙江三忠”灵柩回南
第二节 京城社会秩序的逐渐恢复
第三节 救援组织的善后
余论庚子救援中的关键词
第一节 上海的丝业时代
第二节 京官:中央与地方之间
第三节 省籍意识与东南意识
第四节 义赈与上海华人社会的整合
附录一 庚子救援大事记
附录二 人物小传
附录三 三十三名京官籍贯
附录四 《救济日记》
附录五 严复在《大公报》上的一则佚函及相关问题考辨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