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晓贵
页数:159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31204229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从社会学的角度对数学教学研究展开论述, 共分八章, 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介绍数学教学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 第三章到第八章分别从多个方面对数学教学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进行论述, 涉及数学课堂的结构、数学课堂中的文化、数学教学与性别差异、数学教学中的不平等以及数学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等。
目录
第一章 数学教学社会学概论
第一节 数学教学社会学概述及其基本假设
第二节 数学教学社会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三节 数学教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
第四节 数学教学社会学的学科特点
第二章 数学教学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数学教学社会学研究中的若干基础名词
第二节 数学教学社会学的研究步骤
第三节 数学教学社会学研究中的若干注意点
第三章 数学课堂的结构
第一节 数学课堂的构成
第二节 数学课堂中的教师
第三节 数学课堂中的学生
第四节 数学课堂中的教科书
第五节 数学课堂中的现代技术
第四章 数学课堂中的文化
第一节 数学课堂中的语言
第二节 数学课堂中的规范
第三节 数学课堂中的价值观
第四节 数学课堂文化的变迁
第五节 数学课堂文化的相对性
第六节 不同理论视角下的数学课堂文化
第五章 数学教学与性别差异
第一节 男性与女性的差异
第二节 数学研究和数学教学中的性别差异
第三节 性别角色社会化和数学学习与研究的性别差异
第四节 数学课堂中存在的性别差异观念
第五节 不同理论视角下的数学学习性别差异
第六章 数学教学中的不平等
第一节 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第二节 平等的数学教育机会
第三节 数学教育机会不平等的视角之一:不同学校的数学教学
第四节 数学教育机会不平等的视角之二:数学课堂
第五节 不同理论视角下的数学教学不平等
第七章 数学课堂中的社会互动:师生互动
第一节 数学课堂中社会互动的概述
第二节 师生互动之数学课前互动
第三节 师生互动之数学课堂互动
第四节 师生互动之数学课后互动
第五节 数学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语言和非语言沟通
第八章 数学课堂中的社会互动:生生互动
第一节 数学课堂中生生互动的概述
第二节 生生互动之合作
第三节 生生互动之竞争
附录一 对高师数学师范生信念改变的思考
附录二 社会视角下对学生数学教学信念的研究
附录三 论教师的信念与数学教学改革
附录四 数学教学的社会观及其意义
附录五 学习共同体与课堂中的权力关系
节选
一、数学课堂文化变迁的内部因素文化变迁的常见内部根源是革新,出现了新的观念和新的人工制品,从而引起了文化上的变迁。就数学课堂来说,新观念和新人工制品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数学课堂文化。 (1)数学课堂中新观念的出现。数学课堂中的新观念在近年来涌现很多,主要的原因是数学教学工作者(包括数学教学研究者和一线的中小学数学教师)对于数学教学的新认识,而这种新认识往往是基于社会对于数学教学的新要求和相关学科(如教育学、心理学和数学等)的新发展。例如,由于数学在现代的科技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而社会对于公民应用数学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数学应用能力的形成是学习数学的最重要目标之一,而这种观念在传统的社会中显然是不会有的。再例如,随着建构主义认识论被广泛认可,数学教学工作者们已经认识到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数学教师在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扮演着提供学习和思考的机会以及启发引导等角色,对“数学课堂是学生的课堂”的认识也已经被绝大多数的数学教师认可。另外,随着社会文化理论的影响,数学教学工作者们逐渐认识到数学课堂中同伴之间的合作学习对于数学教学的有效开展具有极大的好处。因此,在现代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形式。 (2)数学课堂中新人工制品的出现。数学课堂中除了教师和学生外,还会存在一些人工制品,如早期的教科书、教具和今天的现代技术,这些人工制品在促进数学教学发展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的人工制品一旦进入数学课堂就成为了数学课堂中的一部分,引起了数学课堂结构和运动方式的改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数学课堂文化。以下,我们以在现代数学课堂中发挥着越来越大作用的现代技术为例,考察它们在数学课堂中的出现是如何改变数学课堂文化的。数学课堂中的现代技术包含两个部分:一是一般的现代技术,如硬件中的投影仪和软件中的PPt(PowerPoint)等,这些技术在所有的课堂教学中均可使用;二是数学教学专用的现代技术,如硬件中的计算器和软件中的几何画板等,这些是针对数学学习而设计的,也可以称它们为现代数学教学技术。现代技术进入课堂,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来的数学教学,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所说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数学课堂语言上说,现代技术的进入使得“技术”成为师生语言的一部分,如“用计算器计算问题”“请看PPt”“下面我们用几何画板来演示”“进入如下的网站看其中的第一个问题”等。从数学课堂规范上看,用计算器进行运算已成为一种合法的运算方式,用计算器或计算机进行探究已成为正常的数学探究方式,做数学作业也可以用电子的形式而不一定要用纸质的作业本。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计算机进行证明甚至都将会成为一种可接受的证明方法。从数学课堂的价值观上看,现代技术的进入更是改变了许多旧有的数学课堂价值观,如数学教科书并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数学的创造不是只能通过人的苦思冥想,现代技术也可以发挥重要的辅助作用;数学学习并不是只能在课堂中的教师指导下完成,在家庭中通过现代技术也可以进行数学学习,计算机指导下的数学学习也是可以接受的;等等。可见,现代技术进入数学课堂确实带来了数学课堂文化的重大变革。 对于数学课堂来说,现代技术是一种物质性文化。从人类历史上看,非物质文化的所有因素如语言、规范和价值观等都必须适应物质文化。可以说,现代技术进入数学课堂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数学课堂教学进步的表现,因而数学教学必须使用现代技术,数学课堂文化也必须主动地由无现代技术的数学课堂文化转变为有现代技术的数学课堂文化。但在目前实际的数学课堂中,确实还存在这样的情况,那就是数学教师不仅没有积极地探索现代技术的有效使用,还极力地排斥现代技术,如不允许在课堂上使用计算器,不使用几何画板,排斥电子课件而继续使用传统的“粉笔+黑板”。这些现象实际上说明了传统文化的顽固性,但这种顽固只是暂时的,现代技术最终必将进人数学课堂和数学教学内容以及数学教学过程进行有机的整合,形成现代技术条件下的数学教学。作为数学课堂主导者的数学教师,应该全力促成这种数学课堂文化的转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