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侯乃峰著
页数:610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3258776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该书系作者在其博士后出站报告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书稿对已公布的上博简(一~九)中的儒家文献做了系统的整理,特别是在简序编联和释文考释方面汇编了诸家的观点,颇便利于学者。同时作者在诸家研究的基础上,或择优而从,或重新提出新说,以期为研究者提供一个可信的读本。首先,综合整理上博楚简中所有儒学文献各篇的简序编联和释文考释方面的近期新研究成果。其次,将上博楚简儒学文献与传世的儒学文献以及其他出土文献相互对读参证,以方便研究者深入探讨简文涵义。再次,编制了上博楚简儒学文献阙疑待问录。
作者简介
侯乃峰,曲阜师范大学历史孔子文化学院儒家文献研究室副主任、讲师。1998年考入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专业;2002年考入安徽大学历史系历史文献学硕士研究生,随刘信芳先生攻读出土文献整理与研究专业,同时随何琳仪和徐在国先生学习古文字学;2003年被保送提前攻读本系博士研究生;2007年7月获得安徽大学博士学位;9月份到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学院(今历史文化学院孔子研究所)工作;2010年9月至2012年6月在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裘锡圭教授。
本书特色
该书系作者在其博士后出站报告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书稿对已公布的上博简(一~九)中的儒家文献做了系统的整理,特别是在简序编联和释文考释方面汇编了诸家的观点,颇便利于学者。同时作者在诸家研究的基础上,或择优而从,或重新提出新说,以期为研究者提供一个可信的读本。
目录
序……………………………………………………………………………… 1
緒論……………………………………………………………………………1
凡例…………………………………………………………………………… 1
第一章 上博簡(一) ……………………………………………………… 1
第一節 孔子詩論 ……………………………………………………… 1
第二節 緇衣 …………………………………………………………… 40
第三節 性情論 ………………………………………………………… 79
小結……………………………………………………………………… 112
第二章 上博簡(二) …………………………………………………… 115
第一節 民之父母 …………………………………………………… 115
第二節 子羔 ………………………………………………………… 123
第三節 魯邦大旱 …………………………………………………… 136
第四節 從政 ………………………………………………………… 141
第五節 昔者君老 …………………………………………………… 163
小結……………………………………………………………………… 168
第三章 上博簡(三) …………………………………………………… 173
第一節 周易 …………………………………………………………173
第二節 仲弓 ………………………………………………………… 183
小結……………………………………………………………………… 198
第四章 上博簡(四) …………………………………………………… 201
第一節 逸詩 …………………………………………………………201
第二節 内禮 ………………………………………………………… 209
第三節 相邦之道 …………………………………………………… 219
小結………………………………………………………………………221
第五章 上博簡(五) …………………………………………………… 225
第一節 季康子問於孔子 …………………………………………… 225
第二節 君子爲禮 ……………………………………………………244
第三節 弟子問 ……………………………………………………… 254
小結……………………………………………………………………… 270
第六章 上博簡(六) …………………………………………………… 273
第一節 孔子見季桓子 ……………………………………………… 273
第二節 天子建州 …………………………………………………… 291
小結……………………………………………………………………… 309
第七章 上博簡(七) …………………………………………………… 311
第一節 武王踐阼 …………………………………………………… 311
小結……………………………………………………………………… 328
第八章 上博簡(八) …………………………………………………… 331
第一節 子道餓 ……………………………………………………… 331
第二節 顔淵問於孔子 ……………………………………………… 338
第三節 成王既邦 …………………………………………………… 348
小結……………………………………………………………………… 361
第九章 上博簡(九) …………………………………………………… 363
第一節 史蒥問於夫子 ……………………………………………… 363
小結………………………………………………………………………372
附録………………………………………………………………………… 373
一、上博簡(一~九)儒學文獻與傳世文獻對讀匯輯 ……………… 373
二、上博簡(一~九)儒學文獻闕疑待問録存 ……………………… 493
三、研究專文(四篇) ………………………………………………… 518
(一)釋“■”……………………………………………………… 518
(二)楚簡文字“减體象形”現象舉隅
———兼談楚簡“汩”字 …………………………………… 527
(三)《天子建州》禮學字詞疏證三則……………………………533
(四)先秦簡書誤分誤合例舉隅 ………………………………… 542
四、新説索引…………………………………………………………… 544
緒論……………………………………………………………………………1
凡例…………………………………………………………………………… 1
第一章 上博簡(一) ……………………………………………………… 1
第一節 孔子詩論 ……………………………………………………… 1
第二節 緇衣 …………………………………………………………… 40
第三節 性情論 ………………………………………………………… 79
小結……………………………………………………………………… 112
第二章 上博簡(二) …………………………………………………… 115
第一節 民之父母 …………………………………………………… 115
第二節 子羔 ………………………………………………………… 123
第三節 魯邦大旱 …………………………………………………… 136
第四節 從政 ………………………………………………………… 141
第五節 昔者君老 …………………………………………………… 163
小結……………………………………………………………………… 168
第三章 上博簡(三) …………………………………………………… 173
第一節 周易 …………………………………………………………173
第二節 仲弓 ………………………………………………………… 183
小結……………………………………………………………………… 198
第四章 上博簡(四) …………………………………………………… 201
第一節 逸詩 …………………………………………………………201
第二節 内禮 ………………………………………………………… 209
第三節 相邦之道 …………………………………………………… 219
小結………………………………………………………………………221
第五章 上博簡(五) …………………………………………………… 225
第一節 季康子問於孔子 …………………………………………… 225
第二節 君子爲禮 ……………………………………………………244
第三節 弟子問 ……………………………………………………… 254
小結……………………………………………………………………… 270
第六章 上博簡(六) …………………………………………………… 273
第一節 孔子見季桓子 ……………………………………………… 273
第二節 天子建州 …………………………………………………… 291
小結……………………………………………………………………… 309
第七章 上博簡(七) …………………………………………………… 311
第一節 武王踐阼 …………………………………………………… 311
小結……………………………………………………………………… 328
第八章 上博簡(八) …………………………………………………… 331
第一節 子道餓 ……………………………………………………… 331
第二節 顔淵問於孔子 ……………………………………………… 338
第三節 成王既邦 …………………………………………………… 348
小結……………………………………………………………………… 361
第九章 上博簡(九) …………………………………………………… 363
第一節 史蒥問於夫子 ……………………………………………… 363
小結………………………………………………………………………372
附録………………………………………………………………………… 373
一、上博簡(一~九)儒學文獻與傳世文獻對讀匯輯 ……………… 373
二、上博簡(一~九)儒學文獻闕疑待問録存 ……………………… 493
三、研究專文(四篇) ………………………………………………… 518
(一)釋“■”……………………………………………………… 518
(二)楚簡文字“减體象形”現象舉隅
———兼談楚簡“汩”字 …………………………………… 527
(三)《天子建州》禮學字詞疏證三則……………………………533
(四)先秦簡書誤分誤合例舉隅 ………………………………… 542
四、新説索引…………………………………………………………… 5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