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周采等著
页数:300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31319368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当代西方教育史学流派研究》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当代西方教育史学流派研究》(项目号:13YJA880112)的最终研究成果。该书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为指导,研究了当代西方教育史学主要流派的历史发展、现状及其主要特征。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对于教育史研究的重要意义;民族主义与西方教育史学的关联;新文化史对于西方教育史研究的影响;从多元文化主义视角探讨了其与教育史研究的关联:美国城市教育史学的发展历程:美国女性教育史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美国课程史学研究的新领域;教育史编纂的主要模式;当代史学发展趋势及其对教育史研究的意义。该书为我国学者提供了西方教育史学的基础性研究,是我国西方教育史学研究领域的学术前沿著作。
作者简介
周采,安徽庐江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史学科组专家,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是外国教育史和西方教育史学史。先后在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相关研究领域的论文数十篇,主要代表作有:、《外国教育史》(2008)、《比较学前教育》(2010)和《外国学前教育史》(2012)。近年来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当代西方教育史学流派研究》(项目号:13Y,JA880112)。
目录
一、研究西方教育史学的意义
二、西方史学嬗变与史学流派
三、西方教育史学的演进与教育史学流派
四、当代西方教育史学流派的发展
第一章 民族主义与西方教育史学
第一节 民族主义及其对西方教育史学的影响
第二节 民族国家与美国早期教育史学
第三节 德国教育史学的民族传统
第二章 西方教育修正派教育史学
第一节 美国修正派教育史学
第二节 加拿大教育史学中的修正派
第三节 西方主要国家的修正派教育史学
第三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教育史学派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教育史研究
第二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教育史学
第三节 英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史学
第四章 多元文化主义与西方教育史学
第一节 多元文化主义视阈下的美国教育史研究
第二节 美国教育史学的多元文化课题
第五章 新文化史与教育史学
第一节 新文化史与教育史研究
第二节 新文化史视阈下的西方教育史学
第三节 社会文化史视域下的西方儿童史与教育史研究
第六章 全球史视阈下的教育史研究
第一节 作为史学流派的“全球史”及其研究主题
第二节 全球史的历史分期和理论方法
第三节 全球史与教育史研究
第七章 西方城市教育史学
第一节 西方城市教育史学概说
第二节 美国城市教育史学研究
第三节 西方主要国家的城市教育史学
第八章 西方女性教育史学
第一节 西方女性教育史学的兴起
第二节 美国女性教育史学发展研究
第三节 英国和加拿大的女性教育史学
第九章 美国课程史学
第一节 美国课程史学史鸟瞰
第二节 美国课程史学史的史观分殊
第三节 克里巴德课程史观的隐喻书写
第十章 史学理论与教育史学研究
第一节 当代史学趋势与教育史研究
第二节 关于教育史编纂的若于思考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节选
《当代西方教育史学流派研究》: 美国作为民族国家的建国史不同于其他国家,从殖民地到一个独立的国家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几级跳”:北美最初根本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政治国家,17世纪初出现了欧洲人的定居点,到1776年13个英属殖民地变成了13个独立的邦国( state),这13个邦国在几年里组成了一个邦联,到1788年邦联又转变成联邦。①美利坚民族的形成是在经历了与母国政治经济上的矛盾,情感上的不断疏离之后才形成的。在短短的两三百年的时间里,美国人不依靠血缘结合,也不靠武力征伐,而是靠身份的认同结合在一起。美国经过南北战争后一直到20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迅猛发展,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但随后又出现了经济大萧条、社会道德的滑坡等问题,成为美国转型时期复杂的社会环境。进步主义是这一时期的一个重要思潮。进步主义者认为,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对政治权威的功能进行一次根本性的新思考,无论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反击巨型公司掌握的权力,还是使市场变得更加文明和人性化,抑或是为产业自由提供保障。进步主义者从镀金时代的改革得失及欧洲立法实践中汲取经验,寻求建立一种能动主义式的、具有社会良知的政府。从联邦政府到地方政府,都在修正一种观念,不再将政府看成是对个人自由的危险,而是将其视为“解决国家弊病的工具”。②这为教育国家化提供了合理的证据。今天无论何地的国家( nations)皆视其人民的教育(the education of their people)与他们的民族的(national)、社会的、经济的、工业的和健康的进步休戚相关,而且推动或促进他们的民族利益和繁荣与控制和指导公共教育的国家制度(state system of public instruction)被看作是不可或缺的国家功能(state functions)。③每种民族性国家教育制度都体现创造这种制度的国家特征。对于美国而言,民族性国家教育制度最显著的体现是其公共教育制度的建立。 从目前的资料来看,美国人关于教育史的写作开始于科顿·马瑟( Corton Mather),但直到19世纪中期之前,这个话题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美国早期教育史著作的大量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时期正是美国作为民族国家迅速发展的关键时间。政治上的独立、经济上的飞速发展使得美国人文化独立意识不断增强,早在1837年,爱默生就发表了被誉为美国文化“独立宣言”的讲演。他指出:“我们依赖别人的日子,对于其他国土的学识悠长的学习时期将近结束了。”“我们要用自己的脚走路;我们要用自己的手工作;我们要发表自己的意见。”①到了19世纪90年代,这种摆脱对西欧文化的模仿和依附、建立独特的美国文化的意识,进一步深人人心。教育史学也深受这种文化独立意识的影响。第一本美国教育史著作的作者布恩(Richard G.Boone)在写作目的中强调是为了给美国教师介绍美国教育发展的历史而进行的写作。可见,在19世纪后半期,教育史写作由之前学习欧洲转向研究美国,这种转向体现了美国民族国家对教育史学界的影响。 此外,从教育史学的研究内容而言,民族国家的教育制度成为了早期教育史学研究的焦点,探讨教育在美国国家形成中所发挥的作用一直是史学家们研究的重点。教育在美国国家的形成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同时也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教育史学家在社会转型时期锐意改革,为美国民族意识的形成肩负起了重大的责任,早期服务于国家的美国教育史是如何书写的?这种历史书写带有怎样的史观?关于公共教育制度的历史书写是美国早期教育史学在民族国家语境下最突出的表现。 对于美国而言,探讨教育对国家产生作用的主题离不开公共教育制度。为什么要坚持公共教育,对于美国这样一个崇尚自由和个人主义的国家,用公共经费来支持“公共教育”是否美国教育史学中的一个“悖论”?美国的公共教育正是在分权政治的状况下,“任何发展都源自该团体外在的或前进的力量,而不是在走下坡路的政府”。②教育几乎在所有地区都是处在强有力的集权政治的领导之下,国家主义对其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君主和政府也不断地干涉其中,但美国的公共教育却是在一个分权的制度中兴起。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发展了典范式的学校公共教育形式的国家也是国家机器干涉最少的国家。这个国家被一台“看不见的机器”操纵着,中央政府的管理非常含蓄。托克维尔( Alexis-Charles-Henri Clerel de Tocqueville)和随后许多思想家,把这种中央集权的空缺看成是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一个没有封建历史、拥有无限的土地和机会的国家的宝贵财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