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针灸治疗学

封面

作者:高树中主编

页数:202页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4783977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教材一是注重了针灸治疗学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性,强调经络辨证、脏腑辨证和八纲辨证,阐述了经络辨证在针灸治疗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的规律性;二是注意了与《中医内科学》等中医临床学科教材,特别是与《针灸学》《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等针灸学教材的协调一致性和系统完整性;三是在教材的编写修订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增加了部分内容,首先在针灸治疗原则中加入治神守气,疾病方面增加了痛风、面肌痉挛、肠易激综合征、小儿积滞、孤独症、湿疹、青光眼、鼻鼽、肿瘤等疾病。

作者简介

高树中,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针灸学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学科中医外治学学科带头人。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外治方法技术专业委员会理事会会长、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对外交往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针灸学会会长等

本书特色

针灸治疗学是研究和运用针灸方法治疗各科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是针灸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等课程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临床各科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因此,学好本课程对于步入针灸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教材分为三篇。上篇为总论,是对针灸治疗学理论的总体论述;下篇是治疗各论,介绍了各科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法;附篇是参考资料,包括子午流注针法和灵龟八法、针灸临床研究进展。

目录

上篇总论

第一章针灸治疗总论3
第一节针灸治疗原则 / 3

一、
治神守气 / 3

二、
补虚泻实 / 4

三、
清热温寒 / 6

四、
治标治本 / 6

五、
三因制宜 / 7

第二节针灸治疗作用 / 8

一、
疏通经络 / 8

二、
调和气血(扶正祛邪) / 9

三、
调和阴阳 / 9

第三节针灸临床诊治特点 / 10

一、
辨病诊治 / 10

二、
辨证诊治 / 11

三、
辨经诊治 / 11

第四节针灸处方 / 12

一、
穴位的选择 / 12

二、
刺灸法的选择 / 14

第五节特定穴的临床应用 / 15

一、
五输穴的临床应用 / 15

二、
原穴、络穴的临床应用 / 17

三、
俞穴、募穴的临床应用 / 18

四、
八脉交会穴的临床应用 / 19

五、
八会穴的临床应用 / 19

六、
郄穴的临床应用 / 19
七、 下合穴的临床应用 / 20

八、
交会穴的临床应用 / 20

下篇治疗各论

第二章头面躯体痛证27
第一节头痛 / 27

第二节面痛 / 28

第三节落枕 / 29

第四节颈椎病 / 30

第五节漏肩风 / 31

第六节臂丛神经痛 / 32

第七节肘劳 / 33

第八节腰痛 / 34

第九节坐骨神经痛 / 36

第十节痹证 / 37

第十一节膝骨性关节炎 / 38

第十二节痛风 / 39
第三章内科病证41
第一节中风 / 41

[附]假性延髓麻痹 / 43

第二节眩晕 / 43

[附1]贫血 / 45

[附2]白细胞减少症 / 46

第三节高血压病 / 47

[附]低血压 / 48

第四节面瘫 / 49

第五节面肌痉挛 / 50

第六节痿证 / 51

第七节癫病 / 52

第八节狂病 / 53

第九节痫病 / 54

第十节震颤麻痹 / 56

第十一节痴呆 / 57

第十二节郁证 / 58

第十三节不寐 / 59
[附]嗜睡 / 60

第十四节心悸 / 61

第十五节感冒 / 62

第十六节咳嗽 / 63

第十七节哮喘 / 65

第十八节疟疾 / 66

第十九节胃痛 / 67

[附]胃下垂 / 68

第二十节呕吐 / 69

第二十一节呃逆 / 70

第二十二节腹痛 / 72

第二十三节泄泻 / 73

第二十四节痢疾 / 74

第二十五节便秘 / 75

第二十六节肠易激综合征 / 76

第二十七节胁痛 / 78

第二十八节黄疸 / 79

第二十九节水肿 / 80

第三十节癃闭 / 81

第三十一节淋证 / 82

第三十二节尿失禁 / 83

第三十三节遗精 / 84

第三十四节阳痿 / 85

[附]慢性前列腺炎 / 86

第三十五节阳强 / 87

第三十六节早泄 / 88

第三十七节男性不育症 / 89

第三十八节消渴 / 90

第三十九节瘿病 / 91
第四章妇儿科病证93
第一节月经不调 / 93

第二节痛经 / 95

第三节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 96

第四节经闭 / 97

第五节崩漏 / 98

第六节绝经前后诸症 / 99

第七节带下病 / 100
第八节不孕症 / 101

第九节胎位不正 / 102

第十节妊娠恶阻 / 103

第十一节滞产 / 104

第十二节恶露不绝 / 105

第十三节缺乳 / 106

第十四节阴挺 / 107

第十五节阴痒 / 108

第十六节小儿惊风 / 109

第十七节小儿积滞 / 110

第十八节疳证 / 111

第十九节遗尿 / 112

第二十节小儿脑瘫 / 113

第二十一节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 114

第二十二节孤独症 / 115
第五章皮外伤科病证116
第一节瘾疹 / 116

第二节蛇串疮 / 117

第三节湿疹 / 118

第四节痤疮 / 119

第五节斑秃 / 120

第六节神经性皮炎 / 121

第七节扁平疣 / 122

第八节疔疮 / 123

第九节丹毒 / 124

第十节腱鞘囊肿 / 125

第十一节痄腮 / 126

第十二节乳痈 / 127

第十三节乳癖 / 128

第十四节肠痈 / 129

第十五节脱肛 / 130

第十六节痔疮 / 131

第十七节疝气 / 132

第十八节急性腰扭伤 / 133

第十九节急性踝关节扭伤 / 134

第六章五官科病证135
第一节目赤肿痛 / 135

第二节麦粒肿 / 136

第三节眼睑下垂 / 137

第四节眼睑动 / 138

第五节近视 / 139

第六节斜视 / 140

第七节视神经萎缩 / 141

第八节青光眼 / 142

第九节耳聋、耳鸣 / 143

第十节聤耳 / 144

第十一节鼻鼽 / 145

第十二节鼻渊 / 147

第十三节咽喉肿痛 / 148

第十四节牙痛 / 149

第十五节口疮 / 150
第七章急症152
第一节晕厥 / 152

第二节虚脱 / 153

第三节高热 / 154

第四节抽搐 / 155

第五节内脏绞痛 / 156

一、
心绞痛 / 156

二、
胆绞痛 / 157

三、
肾绞痛 / 158

第六节出血症 / 159

一、
鼻衄 / 159

二、
咯血 / 160

三、
吐血 / 161

四、
便血 / 161

五、
尿血 / 162
第八章其他164
第一节慢性疲劳综合征 / 164

第二节戒断综合征 / 165
一、
戒烟综合征 / 165

二、
戒酒综合征 / 166

三、
戒毒综合征 / 166

第三节肥胖症 / 167

第四节衰老 / 168

第五节针灸美容 / 169

一、
雀斑 / 169

二、
黄褐斑 / 170

第六节肿瘤 / 171

附篇参考资料

第九章子午流注针法与灵龟八法175
第一节子午流注针法 / 175

一、
概述 / 175

二、
子午流注针法的起源和沿革 / 176

三、
子午流注针法的内容 / 177

四、
子午流注推算法 / 180

第二节灵龟八法 / 186

一、
概述 / 186

二、
灵龟八法的基本内容 / 186

三、
灵龟八法的临床运用 / 187

【附】飞腾八法 / 189
第十章针灸临床研究进展191
一、
神经系统及精神心理疾病 / 191

二、
呼吸系统疾病 / 193

三、
心血管系统疾病 / 193

四、
消化系统疾病 / 195

五、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 196

六、
运动系统疾病 / 197

七、
内分泌系统疾病 / 198

八、
妇产科疾病 / 199

九、
皮肤科疾病 / 200

十、
五官科疾病 / 200

十一、
痛证 / 201

十二、
其他病证 / 201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针灸治疗学》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14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