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杨宽
页数:410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20813757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着重论述战国时期从分裂割据走向统一,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发生的重大变革和发展,真实地再现了战国时代风云变幻、剧烈变革、百家争鸣、英才辈出的历史与社会状况,是战国史研究的扛鼎之作。
作者简介
杨宽(1914—2005),字宽正,江苏青浦(今属上海市)白鹤江镇人。曾就读于苏州中学师范科,1936年毕业于光华大学国文学系,师从史学大家吕思勉、蒋维乔、钱基博。1936年参与上海市博物馆筹建工作,1946年任上海博物馆馆长兼光华大学历史系教授,1953年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1959年调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副所长,1970年又调回复旦大学历史系工作。1984年赴美国迈阿密定居至逝世。历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主任秘书、古物整理处处长,上海市博物馆馆长,中国先秦史学会首届至第三届副理事长。著有《中国上古史导论》《西周史》《战国史》《战国史料编年辑证》《古史新探》《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等。
本书特色
杨宽先生《战国史》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断充实和提高,内容翔实丰富,观点显豁精审。作者与时俱进,自1955年初版,1980年再版,1997年又随着考古工作的巨大进展,新资料层出不穷而重加修订、补充和改写,成为“中国断代史”系列的经典之作。作者以如椽的史笔,展现除战国时期这一“古今一大变革之会”,社会激荡,政体革新,群雄并起,百家争鸣的纷异多彩的历史长卷,以全新的面貌,成为国内外学术界极为注目的断代史权威著作。著名历史学家王子今评价:“这部断代史研究的经典,不仅可以看作上一世纪古史研究高水准成果的一个纪念,又为学界新人提供了具有标范意义的学术样板。”读中国历史,尤其是断代史,杨宽先生的著作绝不能错过。“杨宽著作集”中的《战国史》,是经过50多年,三次修订的中国断代史扛鼎之作。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 战国史的重要性
连年进行兼并战争的时代特征
春秋、战国之交是“古今一大变革之会”
大变革体现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
战国史对今后的深远影响
二 战国史料的整理和考订
战国主要史料的特点
《竹书纪年》和校正《史记》东方六国纪年的考订
合纵连横史料的去伪存真
乐毅破齐史料的去伪存真
《资治通鉴》所载乐毅破齐经过的虚假
载有战国史料的著作
战国史料的编年整理和考订
战国典章制度的分类编纂和考订
战国地理的考证和地图的编绘
考古发现的新史料
铜器铭文的史料价值
第二章 春秋战国间农业生产的发展
一 冶铁技术的进步和铁制生产工具的广泛使用
冶铁鼓风炉的重大进步
铸铁冶炼技术的发明
铸铁铸造工艺的进步
铸铁柔化技术的发明
渗碳制钢技术的发明
固体渗碳制钢技术的发明和宝剑的制作
铁矿的开发
各国冶铁手工业地点
铁工具的广泛使用
二 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
堤防的普遍建筑
运河的开凿和水利工程的兴办
运河开凿工程技术的进步
三 粮食作物、桑、麻以及漆园、果园的分布
主要粮食作物的种类
土壤的分辨和田地的等级
各种粮食作物的分布
蚕桑事业的发展及麻的分布
漆园和果园的经营
四 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农业产量的提高
荒地的开垦
牛耕的推广和耕作技术的进步
灌溉方法的改进
施肥技术的进步
农业产量的提高
一年两熟制的推广
五 农本理论的产生、管理农业政策的实施和农业科学的兴起’
农本理论的产生
管理农业生产的政策
农业科学的
兴起
第三章 春秋战国间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一 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青铜铸造技术的进步
青铜工艺技术的创造
……
第四章 春秋战国间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
第五章 战国前期各诸侯国的变法改革
第六章 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及其重要制度
第七章 七强并立的形势的战争规模的扩大
第八章 合纵、连横和兼并战争的变化
第九章 秦的统一
第十章 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
第十一章 战国时代科学和科学思想的发展
第十二章 战国时代文化的发展
附录一 战国郡表
附录二 战国封君表
附录三 战国大事年表
战国大事年表中有关年代的考订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