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黄勇
页数:16,389页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03058175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建立了一套新的本体论哲学, 以“交往”作为本体, 以此观照人机工程问题。本文把“物语”分为人和语物, 人机工程问题属于人和语物的交往问题, 而通常的自然科学问题则属于语物和语物的交往问题。“交往”这个概念有很大的抽象性和包容性, 本书采用四种方式对其展开了讨论, 中西方文化中一些基本思想均可汇聚于此。
作者简介
黄勇,男,1974年12月生,江西抚州1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年7月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热能工程专业。1995年8月至1996年8月在江西锅炉厂工作。2003年1月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热物理专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05年5月清华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后流动站出站。2005年6月至今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期间曾于2011年1月至2017年9月担任人机与环境工程系主任。
主要从事传热学研究和环境模拟设备研制,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进入现工作单位以来接触到人机工程问题,认识到这个研究领域与通常的自然科学有较大差别,故而对其进行了长期思考。本书是作者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第一部人机工程著作。
本书特色
本书建立了新的本体论哲学——交往哲学,其核心是“物语—交往”的本体论结构。书中重新解释了“中庸”的含义并将其作为方法论。本书通过分析人、语物、交往媒介、交往空间、时间的基本性质阐述了什么是“交往”。书中指出了人机工程的实质是人和语物的交往问题,并讨论了人和语物交往中的“善”。总之书中提出了大量的新思想,对于不同领域尝试创新工作的人都会有启发。
目录
前言
导论
第1部分 重新提出交往问题的原因
1 “物语”的概念和交往之为基本问题
1.1 什么是物语和交往?
1.1.1 物质和语言
1.1.2 “物语”的概念
1.1.3 言外无物
1.1.4 “交往”的概念
1.2 交往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1.2.1 交往与存在的比较
1.2.2 交往(发生关系)与关系的不同
1.2.3 交往与事实的比较
1.2.4 为什么要讨论交往问题
2 “交往”意义的初始把握
2.1 中庸之道
2.1.1 “中”和“庸”的文字学解释
2.1.2 中庸之为“用中”
2.1.3 中庸之为“常中”
2.2 一和多
3 物语的意义和哲学的目的
3.1 交往产生意义
3.1.1 物语的交往对象
3.1.2 物语的意义
3.1.3 意义的理解
3.2 哲学作为交往媒介
3.2.1 哲学的常见形式
3.2.2 哲学的普遍性和隐喻性
4 “在……中”交往
4.1 似反性关系
4.1.1 物语的位置
4.1.2 在空间之中交往
4.1.3 在时间之中交往
4.1.4 在似反性的物语之中
4.2 根据分类结构所规划的基本交往方式——类比
4.2.1 命名和隐喻
4.2.2 向上类比
4.2.3 平行类比
4.2.4 向下类比
4.3 隐喻性类比
4.3.1 文学中的隐喻
……
第2部分 交往过程诸环节分析
第3部分 人和语物交往中的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