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国靠前广播出版社21世纪高等院校新闻学与传播学经典教材新编新闻摄影教程

封面

作者:盛希贵 李刚

页数:413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0784122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新闻摄影理论、新闻摄影实务和新闻摄影技术三个部分。新闻摄影理论部分介绍新闻摄影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包括新闻摄影的定义、特性与优势、作用与功能、主题与题材、新闻摄影工作者的素养以及新闻摄影的评价标准等。新闻摄影实务部分包括新闻摄影的采访拍摄、新闻摄影的体裁以及新闻图片编辑等具体的操作技能,对相关知识与概念、以及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也做了介绍。新闻摄影技术部分包括数字摄影的基本原理、照相机的基本结构与使用知识、曝光控制、人造光摄影、动体摄影与体育摄影、景深控制、摄影滤光镜的使用、拍摄取景的基本常识等一般技术与原理。此外还根据当前新闻摄影工作的需要,介绍了视频摄影技术和无人机摄影等相关内容。

作者简介

  盛希贵,博士、教授。曾任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多次担任中国摄影金像奖和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作品初评评委。2003年度中国摄影家协会“德艺双馨”优秀会员;2006年12月,被评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为摄影事业做出突出贡献摄影人士之“突出贡献摄影工作者”。  代表性学术成果:《影像传播论》、《新闻摄影教程》、《新闻摄影教程》(第2片反)、(新闻摄影:理论与实务》等;主编的教材: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新闻摄影》、《新闻摄影教程》(第3版、第4版)、《新闻摄影实务>、《新闻摄影》等。    李刚,阜阳师范学院副教授,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主要从事摄影教学、实践与研究。曾任阜阳师范学院新闻中心主任;有百余幅摄影作品发表在人民网、新华网、安徽日报、安徽青年报、安徽教育网、新安网等媒体。代表性学术论文有《摄影美在何处》《教育技水学专业摄影课程建设》等;参与过《新闻摄影》等教材的编写。

本书特色

“?新闻摄影的原理、技术、实务兼备。
?既注重新闻摄影的历史,又站在时代前沿。
?理论紧密联系实际,注重案例分析。
?高等院校新闻传播学相关专业第一参考书。”

目录

第一部分 新闻摄影理论
第一章 新闻摄影的定义与内涵
第一节 新闻摄影的定义及其内涵
第二节 新闻摄影与其他相关的摄影概念
一、新闻摄影和艺术摄影
二、新闻摄影和纪实摄影
三、新闻摄影和宣传摄影
第二章 新闻摄影的特性与优势
第一节 新闻摄影的基本特性
一、新闻性
二、形象性
三、真实性
第二节 新闻摄影的优势
一、视觉直观性
二、现场可证性
三、瞬间永久性
第三章 新闻摄影的地位、作用及社会功能
第一节 新闻摄影的地位及作用
一、新闻摄影版面地位在我国报刊上的确立
二、报刊新闻摄影报道是独特的视觉化传播手段
三、静止新闻摄影影像带来“凝视的震撼”
四、网络时代的新闻摄影传播是“图文结合+视听结合”
的“融媒体”传播形式之一
第二节 新闻摄影的社会功能
一、传播形象新闻
二、指导社会生活
三、影像文献记录
四、审美教育功能
第四章 新闻摄影的主题与题材
第一节 新闻摄影的主题
一、新闻摄影主题的特点和要求
二、新闻摄影报道主题的深化
第二节 新闻摄影的题材
一、新闻摄影题材的划分
二、新闻摄影题材与主题的关系
三、新闻摄影的题材与新闻价值的关系
四、新闻摄影的题材与表现形式的关系
……

第二部分 新闻摄影实务
第三部分 新闻摄影技术

节选

  《新编新闻摄影教程/21世纪高等院校新闻学与传播学经典教材》:  一、视觉直观性  视觉传播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断完善。视觉传播作为最有效的传播手段,从古代的岩画到今天的各种绘画,从最早的象形文字到今天的拼音文字都记载了人类在信息表达和传递过程中的探索。绘画虽然形象直观,但风格各异,不全写实。就算是照相写实主义绘画,其精准程度依然因画师水平而异,且绘制时间长、难以大量复制;语言、文字信息交流虽然快捷方便,但必须经过漫长艰苦的系统学习才能掌握某种语言或文字;当代语言文字千奇百怪,其抽象性、模糊性,多义性和不确定性,都制约着信息传播的效果。  摄影术的发明得益于画家们利用针孔成像原理,快速准确描绘景物。摄影技术得到世人公认源于它的“逼真性”和“一目了然”的特点。“照片和它代表的事物之间有更直接的联系。我们大多数人可以毫无困难地从人面部的照片形象中辨识出一个人来。与他们代表的东西(所指)相像的能指被称为:类象的能指。它们的意义可以非常直接地‘解释’,不需要有更多先前的体验就能理解。”①  摄影自问世以来就一直受到世人的青睐,今天摄影更是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法律、历史、科技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除了新闻摄影,政治领域的宣传摄影,商业领域的产品广告摄影,文化教育中的图文书与教科书中的插图摄影、考古摄影,法律领域的刑侦摄影,历史范畴的文献摄影、资料摄影与档案摄影,科技领域的航天摄影、显微摄影,等等,都是在充分利用摄影影像的“逼真性”和“一目了然”的“直观性”。  从20世纪90年代起进入书报刊的“读图时代”到网络传播时代,尤其是数字影像与移动互联网日益融合的“融媒体时代”,新媒体更需要摄影图片和微视频,摄影的视觉直观性不仅使新闻图像化、视觉化,在媒体的激烈竞争中,为了“吸引眼球”,抢夺人们的视觉注意力,新媒体、各种应用程序和软件也都在试图通过各种影像产品来争抢人们的视线和视觉停留时间。无论是“物联网”,还是“虚拟现实”,哪一个又能离开对“视觉器官”和“视觉心理”的研究和开发?  二、现场可证性  新闻摄影从诞生之时起就成为见证历史的工具,也成了记录历史的最有力的武器。  照相机不会撒谎,记录影像的技术和媒介科学、可信,无论是利用银盐记录模拟(analog)影像的传统摄影,还是后来的数字摄影(digitalphotography),其科学性、直接性、现场性、瞬间性等是得到公认的。  无论从空间的角度,还是从时间的角度来看,摄影图片的拍摄都发生在一个真实存在过的现场,拍摄就是在现场取景的过程,离开了现场,摄影也将“一事无成”,这就是摄影基本特性之一的现场性。也有人把摄影的这一特性称为“索引性”,并指出,照片本身的“索引”特性,即照片中的被摄物一定曾在某个时空中出现过,其实就是照片可信性的由来。①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靠前广播出版社21世纪高等院校新闻学与传播学经典教材新编新闻摄影教程》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11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