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杨志平著
页数:240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03057781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所谓”功能性叙事”主要表现为两端:其一为围绕小说叙事过程中反复出现的人物、场景、物象、行动等诸要素而展开的相应叙事,其看似对主体情节叙事无关紧要,实则从叙事逻辑或者情节链条而言却是不可缺失的;其二为有违事理与情理逻辑的失实性叙事,在小说家而言或许不以为然,在接受者看来则敞开了一个把握小说命意的不错端口。从叙事特征而言,由上述两端构成的”功能性叙事”往往具有叙事时效短暂性、叙事意图应景性、叙事频率反复性以及叙事旨趣寓言性等诸多特点。功能性叙事在明清小说文本之中可以表现为多重形态,诸如功能性人物叙事、功能性场景叙事、功能性物象叙事、功能性插图叙事等等。
作者简介
杨志平(1978—),江西新余人,文学博士、博士后,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小说与小说批评。2005年9月至2008年6月师从谭帆教授,获得文学博士学位。2014年7月至2018年1月,在傅修延教授指导下,在职进行博士后合作研究。己在《文学遗产》《文艺理论研究》《明清小说研究》《红楼梦学刊》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独著1部、合著1部。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各类项目多项,目前正主持及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项。
本书特色
从“叙事”的一般意义上言,明清小说因其人物塑造与情节叙写等环节第一虚构意味,从中归纳与抽绎出相应的固有叙事现象及其规律,这才符合中国本土叙事学构建的真正要义。明清小说功能性叙事研究,是明清小说自身叙事特征探究的论题之一。本书研究的“功能性叙事”主要表现为两端:其一,围绕小说叙事过程中反复出现的人物、场景、物象、行动等诸要素而展开的相应叙事,其看似对主体情节叙事无关紧要,实则从叙事逻辑或者情节链条而言,却是不可缺失的;其二,有违事理与情理逻辑的失实性叙事,对小说家而言或许不以为然,在接受者看来则敞开了一个把握小说命意的第一端口。功能性叙事研究有别于通常所谓的俗套化叙事或程式化叙事,它是古代小说较为独特的一种叙事现象。
目录
一、何谓“功能性叙事”?
二、功能性叙事与俗套化叙事
三、功能性叙事与小说叙事模式
四、功能性叙事的主要形态
第二章 明清小说中的“王婆”及其叙事功能
一、“王婆”溯源
二、明清小说中的“王婆”
三、明清小说中“王婆”的叙事功能
四、“王婆”人物设置的小说史意义
第三章 明清小说中的包公身边公人及其叙事意味
一、晚清包公系列小说中的公人形象
二、晚明包公系列小说中的公人形象
三、包公身边公人的叙事意味
第四章 明清小说人物状貌的功能性叙事取向——以《三国演义》为例
一、刘备之貌及其叙事意义
二、关羽之貌及其叙事意义
三、张飞之貌及其叙事意义
四、诸葛亮之貌及其叙事意义
五、小结
第五章 《水浒传》的功能性叙事
一、《水浒传》的功能性人物叙事
二、《水浒传》的功能性场景叙事
三、《水浒传》功能性物象叙事
第六章 《西游记》的功能性叙事
一、《西游记》功能性场景叙事
二、《西游记》的功能性物象叙事:以物象“风”为例
三、《西游记》的功能性听觉叙事
四、《西游记》的功能性插图叙事
五、小结
第七章 《红楼梦》的听觉叙事——兼论其中的功能性叙事
一、听觉叙事与情节演述
二、听觉叙事与人物塑造
三、听觉叙事与深度寓意
四、听觉叙事与其他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以稗官说稗官——论明清小说文本中的小说批评抑或“元叙事”
一、明清小说文本批评的主要形态
二、明清小说文本批评的渊源流变
三、明清小说文本批评的主要内涵
四、明清小说文本批评的主要价值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