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长城艺文录

封面

作者:王岩

页数:192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20013429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京华通览”丛书的一个分册。长城,以其雄伟的气势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古往今来吸引了许许多多的骚人墨客、帝王将相、戍卒吏丞,黎民百姓等为之泼墨挥毫、讴歌咏唱,留下了大量诗文。本书记述了以北京市域为主关于长城的诗词歌赋、碑碣碑刻、文钞文献等文字,对于今人了解和研究长城文化有着鲜活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王岩,内蒙古赤峰人,历史学学士,曾任出版社编辑和文化公司总编辑,现为自由撰稿人,编纂并出版过多部北京文化类书籍。

本书特色

《京华通览》丛书以一城三带为脉络展开编写,所述内容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录

目 录

CONTENTS

概 述/ 1

汉、魏、南北朝时期/ 4

胡笳十八拍(选二)/ 4

饮马长城窟行/ 4

白马篇/ 5

代出自蓟北门行/ 6

咏霍将军北伐/ 6

出塞/ 6

出自蓟北门行/ 7

唐、宋、金时期/ 7

凉州词/ 7

古从军行/ 7

出塞/ 8

使至塞上/ 8

关山月/ 8

北风行/ 8

蓟门行(五首选一)/ 9

燕歌行/ 9

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 10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

秦州杂诗/ 11

雁门太守行/ 11

登长城/ 12

长城闻笛/ 12

边上闻笛/ 13

长城/ 13

长城/ 13

渔家傲·秋思/ 13

军中杂歌/ 14

书愤/ 14

过虎北口/ 14

古北口绝句二首/ 14

出居庸关/ 15

古北口/ 15

过居庸关/ 15

晚到八达岭达旦乃上/ 15

出八达岭/ 16

出居庸作/ 17

元时期/ 17

居庸叠翠/ 17

过居庸/ 17

妫川/ 18

榆林/ 18

居庸关/ 18

堠台/ 19

榆林古长城/ 19

度居庸关作/ 19

十八盘岭/ 20

过居庸关/ 20

过居庸关 至顺癸酉岁/ 20

古长城吟/ 21

居庸行/ 22

居庸铭/ 23

居庸行 赴上都道中作/ 23

明时期/ 24

居庸关/ 24

扈从巡边至宣府往还杂诗/ 24

再至居庸/ 25

榆河晓发/ 25

居庸关/ 26

寄元美/ 26

晚过居庸/ 26

上谷边祠/ 27

居庸关徐将军席上作/ 27

入居庸关/ 27

春日随驾北征次清河/ 27

早发清河/ 27

边词十二选二/ 28

居庸/ 28

岔道/ 29

八达岭/ 29

山海关城楼/ 29

龙潭/ 29

按视居庸/ 30

次横岭城/ 30

镇边城/ 30

火焰山九眼楼题诗二首/ 31

黄花镇/ 31

九日黄花镇/ 31

至黄花/ 32

居庸关/ 32

经长陵诣黄花/ 33

送人之黄花镇/ 33

咏黄花镇交松亭诗/ 33

黄花镇/ 33

玉关天堑/ 34

八达岭/ 34

岔道城北高台值雪/ 35

上谷歌/ 36

阅八达岭/ 36

登火焰山/ 36

巡靖安堡阅东河口新筑城台/ 36

古北口/ 37

古北口/ 37

清时期/ 37

古北口/ 37

古北口/ 38

古北口/ 38

潮河川曲/ 39

潮河川曲/ 39

石塘岭/ 39

古北口(二首)/ 39

居庸关二首/ 40

居庸关/ 40

回銮抵古北口/ 40

古北口/ 41

入居庸关/ 41

古北口中秋/ 41

旧九边诗蓟州/ 41

出居庸关/ 42

题古北口/ 42

望长城作/ 42

居庸关/ 42

密云道中望长城/ 43

古北口阅提标兵士/ 43

出古北口怀古/ 43

出古北口/ 44

古北口/ 44

出古北口即事/ 44

密云/ 45

再出古北口/ 45

居庸关/ 45

巡边/ 45

登八达岭/ 46

西出居庸关/ 46

百字令·度居庸关/ 46

出居庸关/ 47

登万里长城/ 47

过昌平城望居庸关/ 47

出塞/ 48

碑碣·题刻

近现代时期/ 48

嘉峪关前长城尽处远望/ 48

长城词/ 49

嘉峪关/ 49

清平乐·六盘山/ 49

沁园春·雪/ 49

登大青山访赵长城遗址/ 50

平谷长城石刻/ 52

修莺嘴头烽墩记刻石/ 52

修泉水山敌台记刻石/ 53

“峨嵋山营”门额/ 54

“镇虏营”匾额/ 55

“北边雄镇”匾额/ 55

密云长城石刻/ 56

修遥桥峪城堡完工刻石/ 56

万历四十六年修密云新城刻石/ 57

修曹家路黑谷关将军台寨石堡城刻石/ 57

修大水峪敌台刻石/ 58

万历三十年重修记刻石/ 58

重修曹家路吉家营东门城楼刻石/ 59

隆庆四年古北口修城记刻石/ 60

修石塘路东水谷城堡刻石/ 61

隆庆五年修古北口修城记刻石/ 62

修曹家路黑谷关新城庄堡城刻石/ 63

修石塘路大水峪五座楼敌台刻石/ 64

修司马台长城东二台刻石/ 65

修司马台长城东四台刻石/ 66

修司马台长城西七台刻石/ 66

修司马台长城西十二台刻石/ 67

修司马台长城西十三台刻石(残)/ 68

“后白后浒沟五十二号台”石额/ 68

“后白鲇鱼顶五十三号台”石额/ 69

“遥桥峪堡”石额/ 69

吉家营城堡“镇远门”石额/ 69

吉家营城堡“吉家营城”石额/ 69

墙子路城堡“永熙门”石额/ 69

墙子路城堡“安边门”石额/ 70

关上城堡北门“墙子雄关”石额/ 70

白马关城堡南门“白马关堡”石额/ 71

密云明代戳印刻字砖文款识/ 71

怀柔长城石刻/ 73

西水峪修城记刻石/ 73

头道关西三楼修城记刻石/ 73

头道关东四楼记刻石/ 74

洼腰楼内修城记刻石/ 75

黄花城修城碑记刻石/ 76

小城峪东一楼修城记刻石/ 77

撞道口匾额/ 78

撞道口修城记刻石/ 78

渤海所衙门记功碑(碑阳)/ 79

渤海所衙门记功碑(碑阴)/ 85

大榛峪西大楼北侧修城记刻石/ 86

大榛峪口西一台修城记刻石/ 88

大榛峪西大楼修城记刻石/ 89

擦石口修城记刻石/ 90

玉石楼东第三楼修城记刻石/ 90

慕田峪敌台门额/ 91

慕田峪关匾额/ 91

慕田峪长城第十八号台界内界碑/ 91

隆庆三年修城记刻石之一/ 92

隆庆三年修城记刻石之二/ 92

隆庆三年修城记刻石之三/ 93

隆庆四年夏修城记刻石之一/ 94

隆庆四年夏修城碑/ 95

亓连关修敌台记刻石/ 95

莲花池修敌台记刻石/ 97

箭扣修城记刻石/ 98

亓连口修城记刻石/ 98

创建磨刀石敌台刻石摘记/ 99

沙岭西台修城记刻石/ 99

姚家庄台修城记刻石/ 100

黄花城修城记刻石/ 101

黄花路箭扣子修城记刻石/ 101

大榛峪修城记刻石/ 102

怀柔长城摩崖石刻/ 103

沙峪北沟摩崖石刻/ 103

“金汤”摩崖石刻/ 104

“天设金汤”摩崖石刻/ 105

“吏隐”摩崖石刻/ 106

昌平长城石刻/ 106

“房良口”摩崖石刻/ 106

延庆长城石刻/ 106

敕修居庸关碑/ 106

“察院题名记”碑/ 109

清水河分界碑/ 110

隆庆四年修城记刻石/ 111

化字西五号台修城记刻石/ 112

隆庆五年修筑长城碑/ 113

小张家口分修边墙题名碑/ 113

石佛寺修长城记刻石/ 115

万历十年修长城记刻石/ 116

“春防居庸路石峡峪工尾”刻石/ 117

“重修八达岭察院公馆”刻石/ 117

香屯分修长城题名刻石/ 118

延庆关隘城堡门额/ 119

“庸关”二字残门额/ 119

“居庸外镇”门额/ 120

“石峡峪堡”门额/ 122

“北门锁钥”门额/ 123

“川字一号”门额/ 124

延庆长城题诗碑/ 125

明徐永胤《登火焰山次韵六首》诗碑/ 125

明徐申《登火焰山漫题二首》诗碑/ 127

《四海冶城》诗刻石/ 127

《黑龙潭览胜》诗碑/ 128

门头沟区长城石刻/ 129

王平口城门重修碑记刻石/ 129

沿河口修城记刻石/ 129

“沿河城守备府题名碑”(残)/ 131

修黄草梁九号敌台刻石/ 132

修长城敌台刻石/ 133

斋堂城西门“辑宁”石额(残)/ 134

斋堂城东门“廓清”石额/ 134

“沿字拾伍号台”石额/ 134

“沿字拾叁号台”石额/ 134

概 述

长城,以其雄伟的气势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古往今来吸引了许许多多的骚人墨客、帝王将相、戍卒吏丞,黎民百姓等为之泼墨挥毫、讴歌咏唱,留下了大量诗文。这些诗文或描绘万里长城的雄风,或写戍边征战,或写关山行旅,或写怀念远人,或写兵民疾苦,或写悲欢离合等,题材十分广泛。文辞有的悲壮、有的缠绵、有的哀怨、有的欢欣、有的豪放……

长城诗词,在我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极其光辉的一页。《汉书·贾捐之传》上有“长城之歌,至今未绝”,可见两千年前以长城为题材的诗歌已经不少了。汉末著名女诗人蔡琰(文姬)《胡笳十八拍》中的“夜闻陇水兮声呜咽,朝见长城兮路杳漫”“杀气朝朝冲塞门,胡风夜夜吹边月”,生动地描写了她身临长城的切身感受。唐代长城诗歌更是异彩纷呈,如李白的“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琵

文献、文抄

文 献/ 137

《大明一统志》/ 137

《隆庆志》/ 137

《延庆卫志略》/ 137

《延庆州乡土志》/ 138

《西关志》/ 138

《日下旧闻考》/ 142

《光绪顺天府志》/ 146

《四镇三关志》序/ 152

《四镇三关志》序二/ 153

文 抄/ 155

请建空心台疏略/ 155

居庸关论/ 156

东路志总论/ 157

南山志总论/ 158

怀隆兵备道题名记/ 159

宣镇东路舆图说/ 161

议处关外隘口以重屏蔽疏/ 166

固藩篱壮国威以保治安民疏/ 168

极冲隘口恳乞圣明亟赐议处未尽事宜以

足防守以保万全疏/ 170

说居庸关/ 174

燕山勒功碑/ 175

古北口杨令公祠/ 180

节选

登八达岭
[清]沈用济
策马出居庸,盘回上碧峰。坐窥京邑尽,行绕塞垣重。
夕照沉千帐,寒声折万松。回瞻陵寝地,云气总成龙。
西出居庸关
[清]陈 璋
西出雄关路曲盘,风云重接旧征鞍。
山如屏合窥天小,水作虹流入耳寒。
万里女墙连雁塞,百年兵甲洗桑乾,
太平气象无中外,镇朔台高立马看。
百字令·度居庸关
[清]朱彝尊
崇庸积翠,望关门一线,似悬檐溜。瘦马登登愁径滑,何况新霜时候。画鼓无声,朱旗卷尽惟剩萧萧柳。范寒渐甚,征袍明日添又。
谁放十万黄巾,丸泥不闭,直入车箱口。十二园陵风雨暗,响遍哀鸿离兽。旧事惊心长涂望眼寂寞闲亭堠。当年锁钥,董龙真是鸡狗!
出居庸关
[清]朱彝尊
居庸关上子规啼,饮马流泉落日低。
雨雪自飞千嶂外,榆林只隔数峰西。
登万里长城
[清]康有为
秦时楼堞汉家营,匹马高丘抚旧城。
鞭石千峰上云汉,连天万里压幽并。
东穷碧海群山立,西带黄河落日明。
且勿却胡论功绩,英雄造事令人惊。
汉时关塞重卢龙,立马长城第一峰。
日暮长河盘大漠,天晴外部数疆封。
清时堡堠传烽静,出塞山川作势雄。
百万控弦嗟往事,一鞭冷月踏居庸。
过昌平城望居庸关
[清]康有为
城堞逶迤万柳红,西山岧霁明虹。
云垂大野鹰盘势,地展平原骏走风。
永夜驼铃传塞上,极天树影递关东。
时平堡堠生青草,欲出军都吊鬼雄。
48 / 长城艺文录 诗 词 / 49
出塞
[清]徐锡麟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近现代时期
嘉峪关前长城尽处远望
于右任
天下雄关雪渐深,烽台曾见雁来频。
边墙尽处掀髯望,山似英雄水美人。
长城词
陈 毅
八达岭上望天渺,长城逶迤万峰小,如此江山真美好。
革命真有千般巧,各族人民团结了,翰海戈壁将变宝。
此地屡见血殷红,登临凭吊感慨中,阴霾消尽见碧空。
青山到处有牧童,羊群卷地白蒙蒙,听他歌唱《东方红》。
嘉峪关
朱 德
长城万里尽西头,嘉峪关高耸戍楼。
铁道将通葱岭下,弟兄协守建神州。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嘉峪关关城
50 / 长城艺文录
碑碣·题刻
据长城北京段(主要为明代长城)的建筑年代和其关隘、城堡、墩台等情况以及现存石刻性质计算,北京地区的长城石刻,其数量当在千件以上。这些石刻按内容和形制大致可分为:1.各种石碑(包括修建碑、纪功碑、题名碑、诗文碑等);2.“鼎建”刻石,即各工程兴建时的主管官员、将弁题名;3.工程完工刻石,即有关工程段工程量的记录;4.北京段长城各关、城、台、寨门上的石刻匾额。另外,还有少量有关长城的摩崖石刻。
这些石刻都从不同角度,为我们留下了认识和研究北京长城的丰富而重要的实物资料。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登大青山访赵长城遗址
翦伯赞
骑射胡服捍北疆,英雄不愧武灵王。
邯郸歌舞终消歇,河曲风光旧莽苍。
望断云中无鹄起,飞来天外有鹰扬。
两千几百年前事,只剩蓬蒿伴土墙。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长城艺文录》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09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