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博雅经典阅读文丛:国富论

封面

作者:《英》斯密著

页数:644

出版社:应急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0205156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博雅经典阅读文丛·国富论》首次提出了全面系统的经济学说。《博雅经典阅读文丛·国富论》中阐述了财富来源和经济发展的原理,说明了财富在社会各阶层自然分配的秩序,并提出了反对政府干预和反对垄断等重大问题,最后重点分析了国家财富的收入和发展。其精神内涵主导了人类政治经济的演进方向,因此不仅仅是一部经济学著作,而且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

目录

第一篇 论劳动生产力改良的各种原因,并论劳动生产物依照来分配给人民和阶级的自然秩序

第一章 论分工

第二章 论分工的原理

第三章 论分工受限制于市场的范围

第四章 论货币的起源及其使用

第五章 论商品的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或其劳动价格与货币价格

第六章 论商品价格的构成部分

第七章 论商品的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

第八章 劳动工资论

第九章 资本利润论

第十章 论劳动与资本因用途不同工资与利润亦不均等

第一节 起因于职业本身性质的不均等

第二节 起因于欧洲政策的不均等

第十一章 土地地租论

第一节 论时常发生地租的土地生产物

第二节 论有时发生有时不发生地租的土地生产物

第三节 论常生地租的生产物与不常生地租的生产物二者价值比例的变动

第二篇 论资产之性质,蓄积与使用

序论

第一章 论资财的划分

第二章 视货币为社会总资财的一支而论述,并论国民资本之维持费

第三章 论资本蓄积,并论生产的和不生产的劳动

第四章 论借放利息的资财

第五章 论各种资本用途

第三篇 诸国民之富的进步

第一章 论富之自然的进步

第二章 论罗马帝国崩溃后欧洲旧状态下农业的衰微

第三章 论罗马帝国崩溃后都市的勃兴与进步

第四章 都市商业对于农村改良之贡献

第四篇 论政治经济学上之诸体系

序论

第一章 商业主义或重商主义的原理

第二章 论限制进口国内能生产的商品

第三章 论与某种国家通商,其贸易差额被假设为不利于我国

遂异常限制其各种货物输入

第一节 即根据重商主义的原则,这种限制亦不合理

第二节 根据其他诸原则,这种异常的限制亦不合理

第四章 论支还

第五章 论奖励金

第六章 论通商条约

第七章 论殖民地

……

第五篇 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

节选

  《博雅经典阅读文丛·国富论》:这样,扣针的制造分为18种操作。有些制造厂,这18种操作是分别由不同的工人去担任的。虽然在有些制造厂内一个人有时也兼任两三门。我看见过这样一个小制造厂,只雇用10个工人,因此在这一个工厂中,其中有些工人要担任两三种不同的操作。但是尽管他们非常穷困,连必要的机器设备也不完善,但他们只要勤勉努力,一日也能制造重达12磅的针。每磅合中等针4000枚以上。所以,这10个工人,每日能够制针4.8万枚以上。即一人一日,可以制作4.8万枚针的1/10,那就可以说是每人每天制针4800枚。如果他们全都分别地独自工作,且其中任何人都不熟练这种特殊业务,那么,他们无论是谁,肯定无法每人每天制造出20枚针,甚至可能就连1枚也制不成。他们不但不能制出今日由适当分工合作而有可能制成的数量的1/240,就连这数量的1/4800,也不行。劳动分工在其他各种工艺及制造业上的效果和这种微不足道的制造业一样,虽然在它们之中的许多行业,不能像这样细分,其操作工序也不能像这样简单化。但分工制只要在每一种工艺中能够被采用,就能够按比例引起劳动生产力的增长。各种不同的行业之所以能各自分立,似乎也是由于分工这种利益的结果。在产业与劳动力的增长达到极高程度的国家中,各种行业的分工通常也达到极高的程度。在早期社会状态中一人从事的工作,在改良的社会状态中大都是由若干人担任的。在每一个进步的社会内,农民往往就只是农民,制造者往往就只是制造者。生产任何一种完全的制造品所必要的劳动,也往往分给许多人去担任。以麻织业以及毛织业的制造为例,在每一个部门当中,从亚麻以及羊毛的收割者,到麻布的漂白工人、熨烫工人,或者是毛织物的染色工人、整理工人,有多少相异的职业被使用着啊!农业因为它的性质,固不能像制造业那样容许如此细密的劳动分工,各种工作也大都不能截然分割开来。木匠的职业和铁匠的职业通常是分开的,但畜牧人的业务与种麦者的业务要完全彻底划分,却是不可能的。纺者和织者几乎总是两个不同的人;而犁者、耙者、播种者和收获者,却经常是同一个人。既然农业这种劳动在一年中随着季节而转变,所以不可能让一个人固定从事中间的任何一种,这也是不可能将农业中使用的所有不同类型的劳动完全分开来,这也是在这种技艺中劳动生产力的改进跟不上制造业中的改进的原因。确实,最富裕的国家在农业方面也像在制造业方面那样,一般都优于其他的邻国。不过它们在制造业方面的优越性,比农业的优越性更大。富国的土地,大体来说,耕种得更为好一些,投在土地上的劳动以及费用也比较多一些,按照土地的面积以及自然肥沃程度的比例,生产出更多的物品。不过,这种产量方面的优越,很少超过劳动以及费用方面的追加的比例。在农业上,富国的劳动并不比穷国的劳动有更大的生产力;无论如何决不像制造业上的那样属实。所以,富国的谷物比之穷国的品质相同谷物而言,并不总是常常能够价格便宜地走向市场。就富裕和进步来说,法国的富裕以及劳动生产力改进优于波兰,但同样优良品质的波兰谷物和法国的谷物一样低廉,就产谷的省份而言,法国产麦省的谷物和英格兰的谷物是同样好的,在大多数年份几乎是同一价格,即使在富裕以及生产力改进方面,与英国相比,法国可能稍逊一筹。不过,英格兰的谷地要比法国的谷地耕种得好一些,同时法国的谷地听说要比波兰的谷地耕种得更好一些。贫国尽管在耕种上处于劣势,但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以其谷物的价廉物美来和富国竞争。可是,这种竞争,在制造业方面是不能有的。最起码的是,富国的土壤、气候以及地理位置宜于这些制造业的话,不能发生这种竞争。法国的丝绸要比英格兰的品质好、价格低廉,这是由于丝织业,至少是在现在对于生丝进口课征高关税的情况之下,不那么适合英格兰的气候,更与法国的气候适合。英格兰的铁器以及粗毛织物,却远远优于法国,如果与法国是相同的品质,它们的英国价格也低廉得多。对于波兰,听说几乎没有任何制造业,除了国家适当生存所必不可少的少数粗糙的家庭制造业。有了分工,同数等数量劳动者能完成的工作量比过去多得多,是由于三种不同的情况。第一,由于每一个特殊工人的熟练程度的提高;第二,有了分工节约了从一种工作转向另一种工作所损失的时间;第三,由于非常多的机器被发明,简化以及缩减了劳动,让一个人可以完成许多人的作业。……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博雅经典阅读文丛:国富论》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09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