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文化园区创新模式研究

封面

作者:余博

页数:167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6571808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文化园区创新模式研究》以创意城市作为研究视角,以典型案例作为实证研究,探索文化园区文化创造力的集聚与外溢、创新模式的构成因素与运作机制,进而提出文化园区发展的创新模式。  对文化园区的创新发展、城市发展路径的优化、创意城市的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作者简介

  余博,1982年7月生,民盟盟员,中国传媒大学设计学博士后。现任北京设计学会副会长、民盟北京市委文化委员会副主任、政协北京市西城区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  曾获“2013第九届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30强”“第四届朝阳区优秀青年人才奖”“西城区‘百名英才’优秀青年人才”等荣誉,获“2014北京高校青年教师社会调研优秀项目二等奖”。出版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

目录

绪论
一、研究价值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第一章 创意城市视角下的文化园区
第一节 创意城市视角下文化创造力的内涵
一、创意城市的文化创造力
二、文化创造力的内涵
第二节 创意城市视角下文化园区的特征
一、文化园区的概念
二、文化园区的特征
第三节 创意城市视角下文化创造力的作用
一、促使城市特质形成
二、释放创意阶层活力
三、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四、推动文化创意环境营造
五、促进科学技术创新
六、丰富文化多元化与多样性

第二章 文化园区的本质是文化创造力的集聚与外溢
第一节 文化园区是文化创造力集聚的载体
一、地理空间的就近集聚
二、产消一体的产业特征
三、产业资源的高效整合
四、集群组织的学习效应
五、品牌与社群的有效形成
六、价值认同的有效形成
第二节 文化园区是文化创造力外溢的触媒
一、创意社群的集聚效应
二、创意资源的加速流动
三、知识信息的传播共享
四、利益相关方的参与介入
五、生活方式与价值观的输出
六、城市精神与影响力的形成
第三节 文化园区的本质是文化创造力的集聚与外溢

第三章 文化园区提升文化创造力创新模式的构成因素
第一节 文化园区创新模式的内部因素
一、文化创新
二、文化消费
三、科技创新
四、创意环境
第二节 文化园区创新模式的外部因素
一、政府行为
二、市场竞争
三、社会网络
四、知识产权保护
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第三节 创意因子的特征
一、原生性
二、创新性
三、流动性
四、融合性

第四章 文化园区提升文化创造力创新模式的运作机制
第一节 创意阶层
第二节 文化园区创新模式的集聚系统与运作机制
一、内部因素影响机制
二、支持外力助推机制
三、“能量层”的黏性与自增强机制
第三节 文化园区创新模式的外溢系统与运作机制
一、驱动机制
二、分工协作机制
三、价值增值机制
第四节 创意因子的运作机制
一、选择机制
二、复制机制
三、变异机制
四、重组机制

第五章 文化园区提升文化创造力创新模式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实证研究的案例选择与分析
一、案例选择与分析方法
二、案例的创新模式与运作机制
第二节 文化园区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吸引力不足,缺乏创意环境营造
二、脱离消费市场,难以转化创意成果
三、同质化严重,无法突破空间限制
第三节 文化园区发展建议
一、统筹内部因素,营造创意环境
二、围绕支持外力,健全服务系统
三、加速创意资源流动,提升创新聚合力

结论
参考文献

节选

  《文化园区创新模式研究》:  一、创意城市的文化创造力  城市需要以持续的社会和政治创意去解决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各类问题。传统观念认为,创造是少数精英的事情,而与普通大众无关。迈克尔·杨认为,社会并非真如工程技术人员所设计的机器一般,其更多是有机的、自组织的系统。因此,未来城市可以从生活在该城市的个体与群体中获得更多解决城市问题的灵感及办法,这种创造力是社会的、协作的、积累的过程。城市的创造力广泛存在于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建立在开放且不受特定规则束缚的城市生态环境之下。一个成功的创意城市常常会允许更多的空间存在多种可能性,以适应自身快速的更新变化,鼓励大众将创意或创新的思想落实到其居住或工作的空间,鼓励集体性、志愿性的自控活动。这就需要以更为有效的方式,动员或联合一切有助于激发城市创新活力的能力,这种能力存在于创意城市的各个角落,如科研院所、高校或企业、市政大厅或中介服务机构、茶社或咖啡馆、公园或餐厅,乃至是社区团体或广场之中。可以说,城市创造力的彰显是政治力量、经济力量、学研力量、社会力量的良性结合。城市创造力既要创造外在的硬件环境设施,又要注重城市创意氛围的营造。①如今,城市发展问题更为关注如何实现城市中人与人之间的融洽交流、社会网络的有效运作,提升居民行为能力与协作精神:以实现创意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而其解决途径,往往是通过社区与邻里之间基于临近的地域及共同的责任感,促使居民对其居住地产生新的认知,并适度而恰当地改变或创新生产和生活方式。富有创造力的城市经济,常常是创意经济与商业经济的复合体,能够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吸引优秀的外来人员,提供更多与众不同的灵感、想法和技能,促进新的创意的产生与发展。  创意城市的文化创造力是一种文化力。在第十七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上,郭晓亭、胡卫平等人指出,创造力在心理学上的研究轨迹,大致包括:天才视角,研究为人类社会带来历史变革的新想法、新产品,这一视角强调创造者的生物遗传性和特殊人格特质,忽略了知识成果的积累以及社会环境的刺激;个体视角,研究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认知过程、创造力潜能测试以及潜意识自我实现需要,这一研究视角只是由普通人取代了天才,屏蔽了外界环境条件以及忽视了社会对创造力的价值导向作用;社会视角,研究过程中更加关注创造力发生发展的环境因素,考察创造力的社会心理机制。在创造力研究的传统理念中,文化作为社会因素中的核心内涵变量,极容易被天才和个体视角所忽视,也容易被排除在社会视角作用下的创造活动之外。①美国心理学家阿瑞提(S.Arieti)认为,创造力的根源在于人的本质。②而人的本质主要体现为文化的特性,因而,创造力具有文化的性质,人类创造力发展的高峰时期往往是文化与文明高度发展的阶段。离开一定的文化,创造力是不可能产生的。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文化园区创新模式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08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