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长安街

封面

作者:郑珺

页数:240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20013437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京华通览”丛书的一个分册。长安街作为北京城的东西轴线,如同一条宽广舒缓的彩带横贯北京城的东西两端,在这条街上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记录着北京发展的步伐,见证着首善之区和新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作者简介

郑珺,中国社科院当代所副研究员,北京历史研究专家,著有《北京地方志·风物图志丛书·长安街》等。

目录

目 录contents

引 言/ 1

北京城的起源及辽金时期长安街

沿线的变迁/ 4

元、明、清时期的长安街/ 6

民国时期的长安街/ 11

新中国成立前的长安街/ 14

新中国成立后的长安街/ 17

20 世纪50 年代 / 27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 29

20 世纪80 年代/ 31

天安门广场及

周边建筑设施

东长安街及其延长线

20 世纪90 年代/ 34

21 世纪以来/ 35

天安门广场/ 39

天安门广场3 次大规模改扩建工程/ 43

重要庆典与活动/ 47

天安门城楼/ 58

国旗旗杆/ 66

人民英雄纪念碑/ 69

毛主席纪念堂/ 75

人民大会堂/ 78

中国国家博物馆/ 83

文物古迹/ 86

故宫/ 86

劳动人民文化宫/ 94

中山公园/ 97

金水桥/ 100

华表和石狮/ 102

正阳门/ 106

党政机关/ 111

公安部/ 111

商务部/ 113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115

交通运输部/ 116

中国海关总署/ 117

商贸设施/ 118

贵宾楼饭店/ 119

北京饭店/ 121

长安俱乐部/ 123

东方广场/ 124

国际饭店/ 126

交通及通信设施/ 128

北京火车站/ 128

北京邮政枢纽/ 130

文化设施/ 132

菖蒲河公园/ 132

东单体育中心/ 134

东单公园/ 135

长安大戏院/ 137

中国社会科学院/ 138

城市雕塑/ 139

文物古迹/ 144

王府井古人类文化遗址博物馆/ 144

古观象台/ 145

皇史宬/ 148

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

于谦祠/ 151

东长安街延长线/ 152

建国门外交公寓/ 154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155

北京友谊商店/ 156

齐家园外交公寓/ 158

CBD 商圈——建国门至四惠桥/ 159

党政机关/ 162

中南海/ 162

中共中央宣传部/ 166

中共中央组织部/ 166

工业和信息化部/ 167

商贸设施/ 168

北京图书大厦/ 170

北京中银大厦/ 172

民族饭店/ 173

远洋大厦 / 175

通信设施/ 176

北京电报大楼/ 176

北京长途电话大楼/ 177

文化设施/ 179

国家大剧院/ 179

北京音乐厅/ 181

西单文化广场/ 182

民族文化宫/ 183

城市雕塑/ 186

文物古迹/ 190

瀛台/ 190

丰泽园/ 191

怀仁堂/ 194

紫光阁/ 196

勤政殿/ 198

都城隍庙/ 199

牌楼/ 200

西长安街延长线/ 203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206

中华全国总工会/ 207

首都博物馆/ 208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210

中华世纪坛/ 213

京西宾馆/ 216

北京城乡贸易中心/ 217

参考资料/ 220

后 记/ 223

节选

元、明、清时期的长安街
蒙古铁骑入主中原后,由于燕京旧城已毁,元世祖忽必烈决
定在东北郊另选新址兴建新都城。元大都是按照《周礼· 考工记》
规制建设的最完备的封建都城,纵贯全城的中轴线和棋盘般交错
的道路,使之具有完整而方正的格局,从而奠定了北京旧城的基
础,开启了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的历史。
长安街的雏形始于元大都南城墙内的顺城街,至元八年(1271
年)建成,宽度大约为20 米,长约6.8 千米,街南为大都的南城
旧迹寻踪
长安街的历史变迁 / 7
墙,城外是宽约30 米的护城河。南城墙有3 个门:东为顺城门,
西为文明门,中央为丽正门,均与顺城街连通。在顺城街西段路
北(今六部口西)建有庆寿寺(双塔寺)。
明洪武元年(1368 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应天府称帝,
将元大都更名为北平,就是平定北方的意思。“靖难之役”后,
明成祖朱棣即位,年号为永乐,将都城由南京迁至京师,并改北
平为北京。为了营建北京城,明成祖下令从全国各地征调数十万
工匠和上百万民工,还有大批驻军,相继完成了外城、皇城、宫
殿和坛庙、钟楼的建设,北京城的轮廓发生了改变。曾经的元大
都南城墙被拆除,改做了城内的道路。明永乐十五年(1417 年),
皇城的正门——承天门建成,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
这就是最早的天安门。
永乐十八年(1420 年),历时14 年建成的规模宏伟的紫禁
城出现在北京的中心。在皇城的最南端建有大明门(清代改名大
清门,民国时称中华门),即今天毛主席纪念堂的位置。大明门
左右两侧各伸出两道红墙,以红墙和宫门合围为一个“T”字形
广场,这个封建皇帝的宫廷广场封闭而严密。沿广场的边缘筑有
红墙,红墙内侧建有“连檐通脊”的千步廊,是封建皇帝举行盛
大庆典等重要活动的场所。广场北至天安门及两侧皇城南墙,天
安门前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宽敞的“横街”,该街东西各有一门,
即长安左门与长安右门,其名得自盛唐时代的都城长安,取“长
治久安”之意,长安街便以此得名。
明代的长安街特别是承天门附近分布着最重要的官署机构。
8 / 长安街
明代北京城及长安街
承天门东侧为太庙,是皇室供奉祖宗牌位、年节大典祭祀先人的
地方,也是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群之一;西侧为社稷坛,是皇
帝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的地方。广场两侧的宫墙之外,东侧有宗
人府、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工部、鸿胪寺和钦天监等,西
侧有都督府、太常寺和锦衣卫等。这些中央行政机构通过宫廷前
旧迹寻踪
长安街的历史变迁 / 9
的广场与宫城连为一体,象征着封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在广场上还定期举行一些隆重的活动,如被称为“金殿传胪”
的科举揭榜仪式和每年的“秋审”和“朝审”,因此长安左门和
长安右门又分别有“龙门”“虎门”之称,显示出封建皇帝主宰
一切的权威。而皇帝的登基大典或册立皇后等仪式则要在承天门
举行隆重的颁诏仪式。
清军入关后,仍定都北京。清朝统治者完全沿用了明朝北京
城的布局,城市建设未做变动,只是对建筑物做了一些重修和局
部的小范围的改建、增建工作。顺治八年(1651 年),长安左门、
长安右门改名为东长安门、西长安门。在今北京饭店前,建东长
安牌楼,在今府右街南口,建西长安牌楼。在今东单和西单还建
有东单牌楼和西单牌楼。东长安门以东到东单牌楼称为东长安街;
西长安门以西到西单牌楼称为西长安街。此外,在东长安门之东、
东长安牌楼以西(今公安部办公大楼门前)建有3 座门,称东三
座门;在西长安门之西、西长安牌楼以东(今国家大剧院门前)
也建有3 座门,称西三座门。
清代官署机构大多沿用明代建置旧址。大清门千步廊以东官
署基本未变,西侧的官署变化较大。因兵制不同,清代不设五军
都督府,废除了锦衣卫,空出来的地方部分改建为民居,部分安
置为三法司。在原明朝锦衣卫的旧址自南而北依次是大理寺、刑
部、都察院、太常寺和銮仪卫。隶属于都察院的京畿道御史衙门、
巡城御史、编修法律的律例馆都迁到正阳门附近,靠近刑部诸机
构,使职能相近的官署机构较为集中。
10 / 长安街
清代还特设理藩院,掌管蒙古、西藏、新疆和其他少数民族
事务,位于东长安街北侧、皇城东南角墙外。此外,东长安街还
有皇史宬、詹事府、贡院、观象台,西长安街还有西苑(今中南海)、
行人司、升平署、庆寿寺(双塔寺)等。
明清时期的长安街与其他街道一样为土路,皇帝经过前要先
“黄土垫路、净水泼街”,平时则是“无风三尺土,有雨一街泥”。
1905 年,东长安街修成石砟路,1907 年,西长安街也修成石砟路。
北京城址变迁图
旧迹寻踪
长安街的历史变迁 / 11
清末,列强入侵北京,对北京城造成了严重破坏。1858 年
的《天津条约》和1901 年的《辛丑条约》后,清政府允许外国
使节进驻北京,自此,天安门以东、崇文门内大街以西,北至东
长安街,南到皇城根,被划为东交民巷使馆区和外国兵营。该地
区由各国自行建造,因此,东交民巷地区出现了为外国人服务的
一些城市设施,如邮局、旅馆、医院、舞厅和西餐厅等,建筑也
形成了各国的特色和风格。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长安街》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08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