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菁
页数:198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1155394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葡萄牙新闻传播史》是国内第一部关于葡萄牙新闻传播史的专著,详尽地论述了从17世纪到21世纪初葡萄牙漫长年代里新闻传播业的发展历程。内容包括报刊、广播、电视及新媒体的产生、发展和现状以及葡萄牙政府各个时期的媒体政策,有助于读者全面系统了解葡萄牙新闻传播业。
作者简介
李菁,男,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西班牙语系葡萄牙语专业,现就职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副译审。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传播。主要成果:译著《西去东来》(葡萄牙语版);合译《外国文化法律汇编》《中国坚持通过谈判解决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的有关争议》白皮书(葡萄牙语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葡萄牙语版)等;论文《新媒体形势下国际传播的变化与国际台葡萄牙语传播面临的机遇》等。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葡萄牙的历史、地理与国际地位
二、本书的特点与创新
第二章 葡萄牙报刊的形成与早期发展
一、报刊的早期形态
二、早期的报纸
三、18世纪的葡萄牙报纸
四、法国入侵时期葡萄牙的报业发展
五、葡萄牙移民办报
六、巴西报纸诞生前夕
第三章 葡萄牙“观点纸”的出现
一、第一段自由主义时期
二、君主专制复辟时期的新闻状况
三、第二段自由主义时期
四、米格尔政权和葡萄牙内战时期
第四章 时代更迭对葡萄牙报刊发展的影响
一、第一个现代化阶段
二、“九月革命”后的媒体
三、卡布拉尔时期到“复兴时代”
第五章 “和平复兴时代”到君主制末期葡萄牙报刊的发展
一、“和平复兴时代”
二、君主制末期的新闻传播
第六章 葡萄牙独裁时期报刊的发展
一、1910年到1926年期间的报刊
二、“新国家”时期的报刊
三、萨拉查与卡埃塔诺权力交接之后的报刊
第七章 “石竹花革命”结束初期葡萄牙报刊的发展
一、“石竹花革命”结束初期报刊的发展
二、20世纪八九十年代报刊的发展
三、进入21世纪后报刊的发展
四、百年报刊
五、通讯社的发展
第八章 葡萄牙广播初期发展
一、广播诞生初期的发展(1878-1934)
二、官方电台走上历史舞台(1934-1949)
三、快速发展时代(1949-1973)
四、受众调研
五、区域性电台
第九章 “石竹花革命”后葡萄牙广播的发展
一、广播在“石竹花革命”中的作用
二、独裁政权倒台后葡萄牙广播的发展
三、数字信号广播(DAB)
四、媒体融合时代的广播
第十章 葡萄牙电视的发展
一、电视诞生初期的发展
二、独裁政府与电视
三、独裁政府倒台后电视的发展
四、私营电视台的出现
第十一章 葡萄牙电视技术的发展
一、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
二、21世纪竞争激烈的电视市场与电视现状
第十二章 葡萄牙新媒体的发展
一、构建阶段(1995-1998)
二、井喷阶段(1999-2000)
三、停滞阶段(2000-2007)
四、新媒体现状
第十三章 结论
一、葡萄牙新闻传播业发展总结
二、葡萄牙新闻传播业目前的格局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媒体监管部门和部分媒体协会
附录二 媒体与传媒机构索引
附录三 人名索引
节选
《葡萄牙新闻传播史》:
从1834年开始,尤其是“复兴时代”开启后,与前两个世纪不同的是,许多著名的思想家和报刊相处得非常好,比如阿莫林·维阿纳(Amorim Viana)、埃尔库拉诺、加雷特等。有的人甚至还自己创办报纸,或者担任报纸的主编。因此报纸的发展越来越好,无论是从排版上还是从文风上,变得越来越个性化。渐渐地,报纸不仅成为传播思想,团结人群的方式,同时也是推动社会发展,促进政治生涯,甚至是进入政府的一条途径。罗德里格斯·桑帕约就是个例子,他既是记者,又曾多次担任议员。
这一时期,读者的兴趣越来越广泛,报纸主题也愈加丰富,除了占主流的政治类报纸,市面上发行的报纸还有文学类、教育类、娱乐类、历史类、美术类、讽刺类等。此外,刊物的形式也在不断增加,除了报纸,还有杂志、年报、公告、记录等。“复兴时代”里,文学性报纸十分流行,连政治类报纸也常常冠以“政治与文学”的名号。
除了以上类别,纯消息类报纸在“复兴时代”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些报纸在各党派的互相争斗时,与它们保持相同的距离,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读者量。由于拥有大量稳定的用户,这类报纸慢慢发展成了营利性的媒体公司,开启了葡萄牙媒体产业化的时代。最为成功和长久的报纸有60年代开始发行的《新闻日报》(Diariode Noticias)和《大众日报》(Diario Popular)。
在诞生初期,报纸一般属于印刷厂的主人,它们更像是书籍印刷的附属品。那个时代,三个人足以撑起一张报纸:一个主编(一般情况是印厂的主人,同时也是报纸的校对员)、一个书写员和一个印刷工。从1834年开始,报纸的形式变得复杂起来,一份有分量的报纸需要一个编辑(应付政府当局)、一个主编、两到三名消息员(翻译外国文章、收集本国消息,尤其是关于众议院和贵族院会议的消息),有时候还需要一名专栏作家以及一些雇佣的写手。当时报纸还有一个重要进步是开辟了《致主编》栏目,用来拉近和读者之间的距离。这个时候的报纸一般没有校对员,编辑和文章的作者本身就是校对员。新闻从业者的工资都不高,即使是主编,拿到的薪水也不多。
由于没有足够的读者,报纸一般都赚不到钱,也导致很多报纸的“短命”(《里斯本公报》是个例外)。能够投入报纸的资金越来越少,很多人创办报纸也只是因为一群朋友拥有一样的理念,没有任何营利的目的。有些报纸为了生存,经常求助于一些政治人士或者政党,以发布有利于他们的消息作为交换。这种现象当时很普遍。报纸也会和政见一致的人士合作。
“复兴时代”给报纸带来了生机。报纸成了宣传说教、维护政党的武器,因此对于报业公司来说,这些业务足以养活报纸。但是,鉴于报纸成本的增加,以及扩张发行范围的需求,报业公司需要争取更多的资本,成立股份制公司。而记者从报纸的主人变成了雇工。与此同时,报业公司已经不满足于维持生计,开始寻求效益,报纸慢慢被看作是商品的一种。收费广告成为报纸营利的重要手段。
这一时期.葡萄牙新闻界发生的另一大变化就是新闻产业化的出现。如前所述,寥寥数人便可以撑起一张早期的报纸。但是随着产业化的到来,报纸团队不断扩大,从十几人到几十人。“记者”“报道员”的作用更加明显,尤其是政治记者的作用。而记者本身也更加注重新闻事件的报道,这一点与此前的“政治写手”截然不同。当时的记者分为两类:一类是真正的记者,他们有时候会外出采访;另一类是通讯员,他们会给报社提供信息,少数人会自己写稿,最终由编辑部审核通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