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蒙
页数:265
出版社:外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11911484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第一第一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中华文化是目前世界上保留下来的没有中断过的古老文明。 《中国人的思路(中文版)》结合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讨论了中华文化的传统、民族特色与现代化进程,讨论了中华文化的辉煌、影响、焦虑、危机、重生与新的自信。从中华文化的源头——汉字的产生,一直谈到改革开放的今天;讨论了中国人的整体主义、泛道德主义、机变谋略、此岸性与乐生观念,进取心与自我调适,中庸理性与精英社会思想,以及中外文化的相异与相通。令人耳目一新。 《中国人的思路(中文版)》是王蒙先生对中国文化的新思考,立意高远,内外成宜,生动流畅,雅俗共赏。
作者简介
王蒙,1934年出生,河北南皮人,作家、学者,曾任文化部长。少年时代参加革命工作,1953年开始文学创作,1956年发表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1958年后停止正常写作20余年。1963-1979“自我放逐”新疆16年。2014年出版《王蒙文集》45卷。曾获茅盾文学奖、意大利蒙德罗文学奖、日本创价学会和平与文化奖,并获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澳门大学荣誉博士学位、日本樱美林大学博士学位。作品翻译为20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国发行。
本书特色
中华文化是世界主要文化形态之一,为人类文明作出过重要贡献。《中国人的思路(中文版)》按照“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这一根本要求,围绕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这一主题,从整体论和专题论两个层面,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整体风貌、价值取向、美学特征、当代命运、与现代文化精神的对接等,展开多维度、多层面探析和阐释。
目录
第一章 美丽的汉字与中华文化
第一节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第二节 汉字与中华思维模式
1.汉语培育了中华儿女
2.汉语培育了独特的思想方法
3.享受汉语
4.2×7=14还是13?
第三节 汉字与中华文化性格
1.尚文:泛道德论与性善论
2.和谐与中庸
3.泛哲学论:尚同与尚一
4.混一与浑一
5.中华相对论:尚化与尚新
第四节 为什么世界看好中国的改革?
第五节 中华文化的现代意义
第二章 灿烂辉煌的中华古代经典
第一节 孔子:斯文济世.天下归仁
1.斯文的救主
2.仁德之美
3.“吾道一以贯之”
4.天下归仁
5.儒学的现代遭遇
第二节 孟子:人性·民心一天意·精英主义
1.从民本到精英
2.仁者无敌
3.孔孟是不是复古?
4.对精英的期许
5.性善论的根本性与信仰性
6.圣贤垂范天下
第三节 老子:你为什么需要一个道?
1.道是怎么来的?
2.道、“到底”与究竟
3.道是世界与人生的主心骨
4.道是哲学.也包含着信仰
5.道:一个最高的价值
第四节 庄子:逍遥、超越与自救
1.中国历史上的不二奇才
2.何为“逍遥”?
3.逍遥的味道
4.追求超越、再超越
5.庄子的悖论
第五节 儒释道三教合一:中国式的混一方法论
第三章 传统文化的危机、转换与新生
第一节 文化焦虑与文化危机
第二节 五四运动与人民革命批判了也激活了中华传统文化
1.革命的思想动机是从哪里来的?
2.马克思主义的中华文化化
3.共产党的文化运动
4.从天下大同到一大二公
5.务实、柔韧与耐性:中国文化精神的另一面
6.前革命、后革命的文化生活与文学作品
第三节 改革开放与中国文化的新生
1.中华文化在开放中获得新生
2.可口可乐与开放的中华文化
3.改革开放带来了文化的大繁荣.也带来了挑战
4.中国文化建设的突飞猛进
第四节 通向现代化、通向世界的中国文化
1.转化与发展: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2.碰撞与交流: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3.文化民主与市场经济
4.文化生活的一与多、一元与多元
第五节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文化路线图
1.全球化:一个新的观念和机遇
2.文化)中突与文化融合
3.文化定力与文化理想
第四章 一体多元的中华民族文化建设
第一节 命运共同体与文化共同体
1.普通话是中华各民族的共同创造
2.相近的价值认同
3.多元、互融的民族文化交流
第二节 现代化与民族传统文化
1.水磨、钐镰与现代化快车
2.木卡姆与交响乐
第三节 民族文化的未来是光明的
第五章 当代文化生活、文艺与文学
第一节 六十余年的性沧桑
1.革命的动员与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女性
2.革命女性的光辉形象
3.性的劳动化与人民化
4.性的社会内容:公与私、人与己、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
5.无性化
6.柏拉图的与肉的性展现
7.五花八门的性话题
8.性与作家
第二节 歌声涌动六十年
1.新中国成立初期最流行的歌曲之一:妇女自由歌
2.民歌的力量
3.我们要和时间赛跑
4.李劫夫的歌儿及社会主义好
5.歌曲与口号
6.关于样板戏
7.绕不开的“乡恋”
8.歌曲创造了太阳岛
9.歌声连结着世界
第三节 泛漫与经典
1.“五四”:启蒙文学的兴起
2.改革开放以来文艺格局的泛漫化
3.网络文学与“80后”
4.非高潮化与非经典化
5.中国作家的原罪
6.建立健全的评估系统
第四节 热点与歧义
1.“翠花.上酸菜”与《忐忑》
2.幽默小品大行其道
3.众口难调的春节文艺晚会
4.超级女声与中国好声音
5.网络语言与年度汉字
6.电视与电影
7.中国与诺贝尔文学奖、奥斯卡等电影奖
第五节 莫言获奖十八条
第六节 网络时代的阅读
1.阅读永远是不可动摇的
2.阅读能不能被替代?
3.阅读究竟是一个消费还是一个生产、一个劳动?
4.能不能够攀登得更高一点?
5.让文化成为真正的文化
第六章 中国梦·文化梦
第一节 文化性格、中华风度
1.中国人的文化性格
2.中华风度
第二节 以传统文化滋养自身
1.天下为公
2.以德治国
3.中庸之道
4.“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5.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否极泰来,多难兴邦
6.“无为而治”
7.“韬光养晦”
8.“治大国若烹小鲜”
第三节 中国梦与传统文化
1.从传统文化中挖掘精神资源
2.传统文化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第四节 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价值观与文化自信
2.大哥在中国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意义
第七章 文化复兴的历史机遇
第一节 中华文化的历史命运
第二节 传统文化也要现代化?
第三节 创新成果与人才阵容
第四节 懂中国懂世界
展望:现代化、全球化与本土传统
参考文献
推荐书目
附录
后记
节选
《中国人的思路(中文版)》: 从整体来看,我们今天所肯定的中国文化的优秀部分,具有一种自强不息的积极进取取向。它主张“好学敏求”、“勤能补拙”、“不进则退”、“业精于勤”、“鞠躬尽瘁”、“精益求精”、“学无止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它较易与迅猛发展的现代性接轨,较少那种仇视现代性、敌视科学技术的心理与不求上进、消极懒惰的人生态度,具有强健的生命力。 第一,它越来越认识到必须提供越来越好的生活质量与生活乐趣,提供受这种文化熏陶的大众以幸福、满足、欣悦与尊严,它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使人们喜爱与尊敬这种文化。简单地说,它必须是以人为本的文化而不是以人为敌为奴的文化。 第二,它有足够的凝聚力与亲和力,使受这种文化的覆盖与影响的人和善起来,聚拢起来,互助起来,而不是恶斗不已,极端、恐怖、分裂。 第三,它应该能够坚持自身的特色和性格,独树一帜而又友好立身,享受自身。中华文化应该正确地处理与异质文化的关系,能够与外来影响切磋交通,也能撞出火花,取长补短,互利互补。既不会动辄失去自信,屈服于强势的文化压力,自我瓦解;也不会盲目排斥异端;不会在急剧的全球化现代化进程中陷入认同危机,即失去自身的身份认定,陷入绝望与仇恨。 费孝通①先生提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的十六个字,正是所谓的“文化冲突”的现状下,中华文化的理性与和谐的声音,这种声音根源于孑L子的“推己及人”“见贤思齐”、“闻过则喜”“三人行必有吾师”的伟大胸怀。 钱钟书先生提出的“东学西学,道术未裂,南海北海,心理攸同”,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以天下为己任”“从善如流”“一切的一”与“一的一切”精神。 第四,它有足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有足够的自我调整、自我更新与抗逆能力,它能够与时俱进,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自强不息。同时又有足够的对于自身的传统的珍爱与信心——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第五,它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这将是一个既高度弘扬传统,又高度创新与汲取了一切现代文明的优秀成果的,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是呼应着人类文明大潮、成为欧美主流文明的重要参照、补充与对比的,广泛地满足了不同地域、不同层次、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个性的中华儿女的文化需求,同时又体现了社会主义理念的文化生活、文化巨流。它是古老的文化也是现代的文化,是生机勃勃的文化也是经典的与美轮美奂的文化,是理想的精英的高雅的也是贴近人民的充满生活气息的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它是人类文明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