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苍彦
页数:421
出版社: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1401506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北京工艺美术史》一书,全面的记述了北京工艺美术上自山顶洞人的工艺美术萌芽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悠久历史。特别重点讲了北京工艺美术的基本情况、工匠管理、工艺美术市场、工艺美术主要品类等。
目录
序二
引言
第一章 北京工艺美术的起源
第一节 最原始的手工制品
第二节 北京地区的原始手工艺品
第二章 夏商周时期蓟、燕的工艺美术
第一节 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第二节 工艺美术主要品类
第三章 秦汉至隋唐时期幽州的工艺美术
第一节 工匠管理与工艺品市场
第二节 工艺美术主要品类
第四章 辽代燕京的工艺美术
第一节 工匠管理与工艺品市场
第二节 工艺美术主要品类
第五章 金代中都的工艺美术
第一节 工匠管理与私人手工业
第二节 手工业品市场
第三节 工艺美术主要品类
第六章 元代大都的工艺美术
第一节 手工业机构及工匠管理
第二节 手工业品市场
第三节 工艺美术主要品类
第七章 明代北京的工艺美术
第一节 官手工业与私人手工业
第二节 手工业品市场
第三节 工艺美术主要品类
第八章 清代北京的工艺美术
第一节 官手工业与私人手工业
第二节 手工业品市场
第三节 工艺美术主要品类
第九章 中华民国时期的北京工艺美术
第一节 宫廷艺术回归民间
第二节 工艺品作坊店铺星罗棋布
第三节 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工匠生活状况
第四节 日本侵占北平时期的北平工艺美术
第五节 日本投降后至新中国成立时期的北平工艺美术
第十章 北京工艺美术的新篇章
第一节 特种手工艺亟待恢复
第二节 采取有效措施和手段恢复手工艺
附录
参考文献
编后记
节选
《北京工艺美术史》: 秦始皇赢政二十六年(前221),秦始皇征服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帝国。秦汉至隋唐时期,蓟城是广阳郡的治所,成了中原王朝的北方重镇。 随着秦朝的建立,蓟城地区百姓忙于修驰道、筑长城,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开始走向统一。农业、手工业打破了地区的封锁,特别是手工业者之间,形成了技艺的大交流。 西汉时期,燕地或为国,或为郡,其治所都在蓟城。汉武帝时封其子旦为燕王。当时的蓟城有直通京师大道的南门及其他城门,各门皆筑城楼。王宫筑有城楼的官城,宫城中有朝官,日“万载宫”;有朝殿,日“明光殿”;有池沼、街巷、端门、井灶等。蓟城内辟里市,驻屯着车骑、士官等,设有铸造兵甲的工场,等等。蓟城地区成为我国北方的经济中心城市,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经济繁荣。 佛教在东汉明帝时传人中国,佛教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的教义,很符合当时统治阶级对民众行使精神统治的策略,也恰好给予因受战乱折磨,对现实生活感到失望的人们精神上的安慰。 东汉建安二十五年(220)东汉王朝崩溃,接着魏、蜀、吴三国鼎立60多年。西晋建立不久,中国北方又出现各部族酋长混战状况,西晋灭亡后,北方出现了由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统治者建立的政权,史称“五胡十六国”。后赵永宁元年(350)鲜卑族的前燕君主慕容儁攻人蓟城,从龙城(今辽宁朝阳)迁都蓟城,这是继燕之后,“北京”第二次成为都城,也是少数民族初次在“北京”建都,北京由方国都邑、北方重镇,变为少数民族政权的都城。拓拔魏统一了中国北方,形成南北对峙局面。不久,北方奴隶主集团之间爆发了东西魏的分裂和北齐、北周的相继争夺,社会长期动乱,政权更迭频繁,战祸连年不断,各个民族的统治者对百姓残酷掠夺压榨,生产遭受了严重破坏。幽州地区的经济、文化每况愈下。北魏孝文帝统一北中国后。燕郡属幽州,州、郡治所俱在蓟城,其时佛教大兴。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南北统一,结束了中国300多年的混乱局面。隋代初年废燕郡存幽州,大业初年又改幽州为涿郡,均治蓟城。大业元年(605),和大业四年(608),隋炀帝建造了南起余杭(今杭州)、北达华北平原北端门户蓟城的大运河。蓟城由此而更加繁盛。武德元年(618),唐兴隋亡,原控制涿郡、自称幽州总管的隋将罗艺,归附于唐,唐改涿郡为幽州,仍治蓟城(又称幽州城)。 唐时,幽州城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手工业相当繁荣,市场商品品种不断增加,工商行业达30种左右,店铺千余家。经营丝织、毛织品,还有各种金属工具及生活器皿等,有些制品已相当精致。如“碧金仙”铜镜,不仅造型美观,而且镜后还有商标,显示出当时商业经济水平已发展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品种繁多,内容丰富的唐代工艺美术,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在主题思想、表现形式上无论造型还是色彩均显示出新颖多姿的面貌,创作出描写现实中生动活泼的鸟兽花草纹饰。 蓟城地域处于中原地区和北部游牧地区,东北部地区的交结点上,必然成为汉族文化与游牧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心。此外,中原地区和边远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从秦汉至隋唐,蓟州地域一直是燕山南北各民族冲突和争夺、角逐的疆场,致使蓟州的政治变幻无常。尤其是当汉族的统治者内乱不休,濒于崩溃,以至边防不守的时候,游牧民族便乘虚而人,进据蓟城,并从这里进一步侵人中原腹地。 唐高祖元年(618),靺鞨族归附唐朝,有千余户迁入幽州城,以后又转入累都县(今北京昌平区)居住。唐太宗打败突厥,又有一部突厥人迁入幽州地区。唐太宗、唐高宗时,有1400高丽人迁入幽州城,以后散居幽州各地,同时还有一部分新罗人迁入良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