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读懂中国中国科技的创造与进步

封面

作者:白春礼

页数:229

出版社:外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11911490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白春礼著的《中国科技的创造与进步(精)/读懂中国》系统阐述中国科学技术从古代兴盛,经历近代落伍,到当代走向复兴的宏大历程。作者以典型案例展现中国古代做出的重大发明创造,介绍近代中国怎样受到世界科技革命浪潮的影响,勾画出新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向科学进军、以科技为靠前生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壮阔图景,解读了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科技进步与创新,前瞻新时代的科技创新大势。这本书是从科技的传统和变革的独特视角,解读中国的发展及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部佳作。

作者简介

  白春礼,1953年9月生,辽宁人。博士、化学家和纳米科技专家。现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长。同时担任中国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俄罗斯科学院等10余个国家科学院或工程院的院士。

本书特色

白春礼著的《中国科技的创造与进步(精)/读懂中国》讲述了20世纪中外学者对中国科技的发展历程有了越来越系统的认识。中国在古代就是一个发明创造的国度,在一万年前栽培了水稻,五千年前已发明丝织技术,战国晚期建成都江堰,汉代发明了造纸术。中国科技在宋元时期达到高峰,出现了指南针、水运仪象、火器等重要发明,在数学、天文学、医学和农学等方面多有创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科技事业的大发展创造了机遇。新中国组建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产业科研院所等几路科技大军,引进国外技术并建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与技术体系,取得了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重大科技成果,显著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只有了解中国科技的过去、现状与未来趋势,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发展,把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要义。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中国创造
第一节 精耕巧织
一、稻作
二、丝织
三、茶树栽培
第二节 天工开物
一、铜铁)台铸
二、造纸与印刷
三、瓷器
四、火药与火器
第三节 构筑华夏
一、木构建筑
二、长城
三、都江堰
第四节 格物穷理
一、《九章算术》
二、观象授时
三、指南针
第五节 中医药学
一、中药
二、针灸

第二章 西学东渐
第一节 熔彼方之材质
一、《几何原本》的译介
二、天文学变革
二、东学西渐
第二节 师夷之长技
一、江南机器制造局
二、福州船政局与船政学堂
第三节 现代科学的奠基
一、学制改革
二、中国工程师学会与中国科学社
三、中央研究院

第三章 向科学进军
第一节 构建现代科技体制
一、中国科学院的建立
二、院系调整
第二节 规划科学技术
一、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
二、研制“两弹一星”
三、合成牛胰岛素
第三节 技术进步与工业化
一、156项工程
二、陆相生油理论与大庆油田
三、青蒿素研制

第四章 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
第五章 创新驱动发展
后记

节选

  《中国科技的创造与进步(中文版)》:  一、木构建筑  在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已经出现木结构的有前廊的干栏式建筑。其营造方法是以桩木为基础,其上架设横梁,构成架空的建筑基座,再在上面铺设楼板,在楼板上立柱、作墙、盖顶。在木构件拼合过程中,采用了十多种榫卯结构。这种干栏式木建筑,适应了当时地势低洼、潮湿温热的气候,具有良好的通风和防潮性能。①目前,这种形态的建筑在中国西南一些乡村还在使用。  中国古代建筑中以木结构为主的结构方式,创造了与这种结构相适应的各种平面和外观,从河姆渡遗址起,一脉相承,形成了独特的风格。首先是木结构为主的房屋,以木构架承屋顶或楼层的重量,墙壁是围护结构,只承自重,室内可以不设墙壁,外墙上可以任意开门窗,甚至可以建设没有墙壁的敞厅。有句话叫“墙倒屋不塌”,形象地概括了这种木构架建筑的特点。这种结构外观上分为台基、屋身和屋顶三部分,可以防潮及避免雨淋。自南北朝开始,出现了有利于采光和排水的弧面下凹、檐口平缓的屋顶面。  “斗拱”结构是中国建筑的一个特点,到唐宋时发展到高峰。所谓“斗拱”,是较大建筑物立柱与屋檐间独特的木构件,由斗、升、拱、翘、昂等构件组合而成,作用是承托上部伸出的屋檐,将屋顶重量传到额枋并转移到立柱上,兼有装饰之用。山西五台山的佛光寺是现存不多的唐代建筑之一,其斗拱雄大,高度占到柱高的一半,屋檐挑出近4米。元明清时,斗拱逐渐变小,其悬挑屋面的结构作用逐渐减弱,装饰功能更加明显。①唐代诗人杜牧写有一首散文《阿房宫赋》中所说的“钩心斗角”(也作:勾心斗角)指的就是斗拱件互相穿插、勾连的意思,后来演变成了人与人之间用尽心机、明争暗斗的意思。  中国古建筑另一个特点是中轴对称的院落式布局,小至一院的主宅,大至宫殿、寺庙,都由院落组成。②房屋以间为单位,若干间并联成一座房屋,几座房屋沿地基周边布置,围合成庭院;院落大都取南北向,主建筑在中轴线上,面南称正房;正房前面东西两侧建东、西厢房;南面又建面向北的南房,共同围成四合院。院落大多呈左右对称,有一条穿过正房的南北中轴线。大型建筑群还可沿着南北轴线串连若干个院落,每个称“一进”。更大的建筑群还可在主院落的一侧或两侧再建一个或多进院落,形成两三条轴线并列,主轴线称为中路,两侧的称东路、西路。北京的故宫是这种院落布局的典型,它始建于1406年,完成于1420年,后又经多次翻修加建至今,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结构的古建筑群。故宫内部包括沿中轴线分布的南部的外朝与北部的内廷两部分,中轴线上从南到北依次分布着太和殿、中和殿、宝和殿、乾清官、交泰殿、坤宁宫,西路中轴线上分布着武英殿和慈宁宫,东路主轴线上有文华殿、奉先殿。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读懂中国中国科技的创造与进步》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06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