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荔//盛越
页数:233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1359992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自动作文评阅系统信效度及辅助教学研究》采用CET考试作文样卷进行个案分析,利用CLEC语料库作文进行大规模研究,从点到面、以不同视角对系统信度进行检验,又从测量性、归纳性、外推性、解释性、衍生性和实用性等对批改网加以效度分析,在内容和方法上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创新性。本研究还抢先发售在全国范围内从任课教师和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角度实施了对写作教学和反馈的现状和需求、对使用计算机评阅的感受和评价,以及批改网系统使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的大规模问卷调查。此外,研究从准确性、流利度、复杂性和作文总体质量四个方面探究了系统对不同水平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影响;就学生在批改网平台上作文修改过程和修改效果开展研究以洞察学生如何使用批改网对作文进行修改的细节过程;针对二语写作中的教师、同伴、AES反馈的比较研究侧重于研究学生的感知及采纳度,从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将AES反馈运用于学术英语写作教学,并与同伴反馈和教师反馈相结合的形成性评估模式体现了AES反馈与其他反馈形式相结合的可能性。
作者简介
张荔,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兴趣为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学术英语教学。负责最,省部级及其它项目1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1本,编著1本,在SSCI、CSSCI及其它国际、国内学术期刊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国际学术会议宣读论文30多次。曾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和加州大学欧文分校从事学术英语写作和自动作文评阅系统研究。盛越,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兴趣为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国家社科项目”基于语料库和云技术的网络自动作文评阅系统信效度及其辅助教学研究”主要参与人。曾前往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数字化实验室与Mark Warschauer合作进行自动作文评阅系统研究。
本书特色
《自动作文评阅系统信效度及辅助教学研究》采用CET考试作文样卷进行个案分析,利用CLEC语料库作文进行大规模研究,从点到面、以不同视角对系统信度进行检验,又从测量性、归纳性、外推性、解释性、衍生性和实用性等对批改网加以效度分析,在内容和方法上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创新性。本研究还首次在全国范围内从任课教师和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角度实施了对写作教学和反馈的现状和需求、对使用计算机评阅的感受和评价,以及批改网系统使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的大规模问卷调查。此外,研究从准确性、流利度、复杂性和作文总体质量四个方面探究了系统对不同水平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影响;就学生在批改网平台上作文修改过程和修改效果开展研究以洞察学生如何使用批改网对作文进行修改的细节过程;针对二语写作中的教师、同伴、AES反馈的比较研究侧重于研究学生的感知及采纳度,从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将AES反馈运用于学术英语写作教学,并与同伴反馈和教师反馈相结合的形成性评估模式体现了AES反馈与其他反馈形式相结合的可能性。
目录
1.1 研究目的
1.2 主要内容
第二章 自然语言处理与语言学理论及方法论的历时和共时分析
2.1 引言
2.2 自然语言处理的定义
2.3 自然语言处理与语言学理论关系的历时分析
2.4 自然语言处理与语言各个层面的共时分析
2.5 方法论
2.6 结语
第三章 AES系统研究述评与展望
3.1 引言
3.2 AES系统综述
3.3 AES系统比较与展望
3.4 结语
第四章 AES系统反馈效果个案研究
4.1 引言
4.2 理论及相关研究背景
4.3 研究过程和方法
4.4 研究结果
4.5 讨论
4.6 结语
第五章 批改网AES系统信度评估
——基于CLEC语料库的研究
5.1 引言
5.2 AES系统信度研究综述
5.3 研究过程和方法
5.4 研究结果
5.5 讨论
5.6 结语
第六章 AES系统测量性、归纳性和外推性效度研究
6.1 引言
6.2 研究背景
6.3 研究方法
6.4 研究结果
6.5 讨论
6.6 结语
第七章 AES系统使用现状调查研究
7.1 引言
7.2 文献综述
7.3 研究方法
7.4 研究结果
7.5 讨论
7.6 结语
第八章 AES系统对不同水平学习者英语写作能力的影响
8.1 引言
8.2 文献综述
8.3 研究设计
8.4 研究结果
8.5 讨论
8.6 结语
第九章 基于AES系统反馈的修改过程研究
9.1 引言
9.2 文献综述
9.3 研究方法
9.4 研究结果
9.5 讨论
9.6 结语
第十章 中国学生对教师、同伴、AES反馈的感知及采纳度研究
10.1 研究背景
10.2 理论框架
10.3 文献综述
10.4 研究方法
10.5 研究结果
10.6 讨论
10.7 结语
第十一章 融入AES的学术英语交际课程形成性评估模式和效果研究
11.1 引言
11.2 文献综述
11.3 研究方法
11.4 研究结果
11.5 讨论
11.6 结语
第十二章 结语
12.1 研究内容总结
12.2 研究意义
12.3 存在不足和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