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朱定波
页数:465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6156889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为泉州闽浙赣边区革命史文集丛书之二,纪念朱汉膺同志诞辰110周年文集,包括功绩卓著、深情缅怀、永远铭记、烽火岁月、山高水长等篇章。朱汉膺(1906—1983),福建省惠安县山腰镇三朱乡人。1930年参与组织惠安暴动,领导惠北三朱乡根据地游击战争。新中国成立后任惠安县委常委,惠安县县长。
目录
老红军朱汉膺同志革命生平
铁骨铮铮丹心映日
为官的楷模做人的典范
永远值得学习的楷模
写在《昆山风云》文集前面
追思汉膺同志
无私的奉献精神
惠安地下革命斗争的英勇旗手
一颗红心称俊杰吾侪承志谱新篇
缅怀汉膺前辈
一位刚正清廉的老共产党员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朱汉膺在塔头的革命活动
无限怀念寄托哀思
悼念朱汉膺同志
怀念朱汉膺同志
追念朱汉膺同志
缅怀朱汉膺老师
忆三朱地下交通站
不灭的地火
革命先驱学习楷模
贤师风范长存
纪念朱汉膺同志
汉膺叔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人
缅怀革命老前辈朱汉膺同志
追念朱汉膺同志
难忘的一餐生动的一课
朱汉膺老师的革命精神永存
三朱地下交通站见闻
苦心孤诣难能可贵
危难之中见真情
思念朱汉膺同志
长者高风党人模范
朱汉膺带领我们开展抗日宣传
革命老区情深谊长
铮铮铁骨精神永存
一心为党的汉膺老大哥
难忘朱汉膺老师
……
第二章 永远铭记
第三章 烽火岁月
第四章 山高水长
后记
节选
《铁骨铮铮 丹心映日:朱汉膺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文集》: 1937年4月,中共闽中工委与中共中央南方工作委员会联系中断,中共闽中工委书记刘突军派黄国璋偕中共惠安特支书记曾炉到晋江塔头找朱汉膺,通过他穿针引线,与时任中共晋南工委书记李刚取得联系,打通中共晋南县委与中共厦门工委的关系,接上了中共闽中工委与南委中断了的隶属关系。在中共晋南工委和中共厦门工委的帮助下,黄国璋顺利到达香港与中共南委接上关系。之后,中共晋南工委划归中共闽中工委领导。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泉属各地党组织领导人民投入抗日救亡运动。 1939年7月,中共闽南特委书记李刚指派朱汉膺、何邦基、李青从晋江返回惠安三李乡(东坑、下坑、东莲),组织惠安县抗日第十一巡回宣传队,组织霞溪剧团,通过演文明戏,继续进行抗日救亡和反封建、反压迫等宣传活动。朱汉膺同李刚、许运伙等人深入晋江、惠安一带,与何邦基、侯如海、苏子卿等人组织“抗日救国话剧团”、“抗敌宣传巡回队”,向广大群众进行抗日救国和反封建、反压迫的宣传,开展“二五减租”活动,激发广大民众的抗日斗志。 1939年,为了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白区工作方针,朱汉膺奉命由晋江塔头返回惠安县隐蔽活动,在三朱据点重建闽中地下交通站,确保晋江、南安、惠安、莆仙等地党组织与中共闽中特委、福建省委地下交通线畅通无阻。 1940年2月,朱汉膺还以自家的住宅办起一所学堂,既种田,又教书。在此隐蔽的地下党人也跟着他种田、教书,这里的学生既学文化,接受革命思想的熏陶,又下地劳动,得到实际锻炼。这不仅解决南来北往的地下骨干和长期在此隐蔽的地下党人的膳宿问题,还接纳新党员至此体验和锻炼。因此,20余名学生日后都成为地下党人或游击队员。 1940年5月初,中共惠安特支的工作据点,由辋川乡西山村转移到三朱地下交通站。三朱交通站设在朱汉膺家里,朱汉膺负责南来北往的地下党员负责人和地下人员的安全与膳宿,并继续接纳一些新党员前来锻炼。当时党组织没有提供给交通站费用,沉重的经济负担和政治责任主要落在朱汉膺肩上。他既要从事革命活动,又要教书、种田,还要经常勉励家人辛勤劳动,多收粮食,节衣缩食,支援革命,甚至把一点点金银首饰也变卖掉,把家里的大部分粮食和节俭下来的钱,用于支付交通站的活动经费。朱汉膺在小学执教时,注意结合文化教育,讲授革命道理,先后在晋江塔头和惠安三朱等地,为我党培育了一批优秀干部,为培养革命和建设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1年6月下旬,曾炉沿途用“会友学工”的既定口供,与敌特周旋,历经风雨、饥饿、病魔的磨难和敌特的监视、摧残,终于回到涂岭乡园庄三坪山区林兜家中和三朱后宅村朱汉膺家中隐蔽。 1941年至1942年,为解决地下人员的合法身份,掩护和培育人才,朱汉膺在朱振元的协助下,在三朱都巡自然村竹林旧厝兴办励群小学。朱汉膺、何邦基、王经贤、何必然、王福庆等许多同志都担任过该校教师。 1942年3月间,为打开统战工作新局面,经中共泉州临时工委研究决定,派朱汉膺任三朱保的保民代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