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朱晓俊等著
页数:177页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0965432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系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内蒙古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和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最终成果。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新趋势和新要求,围绕实现“十三五”规划奋斗的目标和任务,内蒙古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抢占产业变革的制高点。为此要加快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推动创新型内蒙古建设和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本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写作的。
本书共分为十一章,第一章主要阐述了创新驱动是内蒙古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现实意义、国家及内蒙古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演变;第二章主要讲基础性的理论概念;第三章讲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经验;第四章至第十一章系统分章详细地阐述了内蒙古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和特点、总体思路,并从政产学研用融合、完善法制保障、平台建设、体制创新、人才保障、风险防控这几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内蒙古科技成果转化的建设之路。
作为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在历经了近10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内蒙古经济与全国一样,步入增速换挡、经济转型的新常态。面对复杂的新形势和挑战,迫切需要内蒙古多措并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发展模式由资源型经济到创新型经济的圆满切换。本书的研究给内蒙古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及意见,对内蒙古的科技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朱晓俊,1967年生,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人。内蒙古社科联副主席、党组成员,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和中长期发展战略。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各类课题60多项,在省部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内部刊物发表文章多篇。曾获得国家发展研究奖三等奖,国家经济信息系统优秀成果二等奖,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内蒙古发展研究奖等成果奖励,一些研究成果受到自治区党委领导同志批示。2006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5年被授予“草原英才”称号。
姜宝林,1976年生,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人。内蒙古自治区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主任,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科技政策与管理。曾获得自治区第九届青年科技创新奖,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特别项目子项目1项,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项,省级课题10多项,主持完成省级专业规划4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多篇。
朱晓俊,1967年生,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人。内蒙古社科联副主席、党组成员,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和中长期发展战略。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各类课题60多项,在省部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内部刊物发表文章多篇。曾获得国家发展研究奖三等奖,国家经济信息系统优秀成果二等奖,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内蒙古发展研究奖等成果奖励,一些研究成果受到自治区党委领导同志批示。2006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5年被授予“草原英才”称号。
姜宝林,1976年生,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人。内蒙古自治区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主任,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科技政策与管理。曾获得自治区第九届青年科技创新奖,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特别项目子项目1项,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项,省级课题10多项,主持完成省级专业规划4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多篇。
赵栩,1986年生,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人。经济学博士,就职于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多次获得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优秀研究成果奖,参与了国家发改委的重点课题30多项,并参与了《国务院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等中央文件的研究起草工作,有关研究成果得到刘鹤、徐绍史等领导的肯定性批示。
邢智仓,1991年生,山东省青岛市人。经济学硕士,就职于内蒙古社科文献信息中心。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先后参与了《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城镇化“十三五”规划纲要》《内蒙古“十三五”若干重大战略问题研究》《新常态下内蒙古必须走“效益优先”之路》等项目研究,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20篇。
本书特色
说到内蒙古自治区创新驱动发展的实际,我们有成绩也有困难,今后很是需要软科学研究队伍的智力支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的科技创新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一是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综合科技实力得到显著提升。2016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 D)经费达到136.1亿元,是2011年的1.58倍。全区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l万大关,达到10672件,是2011年的2.78倍。技术合同交易总额达到144.19亿元,是2011年的近2倍。科技创新基础条件显著改善,自主创新领域不断拓宽,综合科技实力位列全国第23位。二是大力加强科技平台载体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初步形成。平台载体是汇集创新要素的重要集聚地,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建设,支撑创新型内蒙古建设的科技创新体系已初步形成。截至2016年底,全区共有国家高新区、农业园区、特色产业化基地、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合作基地、大学科技园、知识产权示范园、创新型试点城市、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52个。全区共有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发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新型研发机构722家。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翻番,达到421家。三是积极推进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产业技术水平明显提高。针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需求,我们全力以赴地支持引导重点领域的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为全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2016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为2933.21亿元,占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4.26%。多个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高,高新技术领域、农牧业技术领域以及面向自治区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科学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关键技术突破。四是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科技创新发展环境得到优化。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统一部署,在开展科技创新顶层设计、推进科技计划资金管理改革、建立科技决策咨询制度、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大型科研仪器资源开放共享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为全区科技创新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条件。 说到内蒙古自治区创新驱动发展的实际,我们有成绩也有困难,今后很是需要软科学研究队伍的智力支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的科技创新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一是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综合科技实力得到显著提升。2016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达到136.1亿元,是2011年的1.58倍。全区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l万大关,达到10672件,是2011年的2.78倍。技术合同交易总额达到144.19亿元,是2011年的近2倍。科技创新基础条件显著改善,自主创新领域不断拓宽,综合科技实力位列全国第23位。二是大力加强科技平台载体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初步形成。平台载体是汇集创新要素的重要集聚地,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建设,支撑创新型内蒙古建设的科技创新体系已初步形成。截至2016年底,全区共有国家高新区、农业园区、特色产业化基地、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合作基地、大学科技园、知识产权示范园、创新型试点城市、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52个。全区共有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发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新型研发机构722家。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翻番,达到421家。三是积极推进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产业技术水平明显提高。针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需求,我们全力以赴地支持引导重点领域的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为全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2016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为2933.21亿元,占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4.26%。多个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高,高新技术领域、农牧业技术领域以及面向自治区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科学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关键技术突破。四是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科技创新发展环境得到优化。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统一部署,在开展科技创新顶层设计、推进科技计划资金管理改革、建立科技决策咨询制度、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大型科研仪器资源开放共享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为全区科技创新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条件。
目录
第一节 创新驱动是内蒙古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二节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是创新驱动的关键环节
第二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
第二节 理论基础
第三节 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的比较
第三章 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经验
第一节 国外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经验
第二节 国内科技成果转化的做法与经验
第四章 内蒙古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和特点
第一节 内蒙古科技成果概述
第二节 科技成果转化的成效
第三节 内蒙古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模式
第四节 内蒙古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与其他省份的横向比较
第五章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总体思路
第一节 问题和原因分析
第二节 国内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趋势
第三节 国家及内蒙古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演变
第四节 科技成果转化的误区
第五节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总体构想
第六章 政产学研用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第一节 从产学研融合到政产学研用融合
第二节 内蒙古政产学研用融合现状
第三节内蒙古政产学研用融合的主要方向
第七章 完善法制保障科技成果转化
第一节 法制保障对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意义
第二节 内蒙古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法制建设情况
第三节 内蒙古加强相关法制保障的重点方向
第八章 搭建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撑平台
第一节 国内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情况
第二节 内蒙古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
第三节 内蒙古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建设方向和路径
第九章 体制创新增强科技成果转化活力
第一节 内蒙古科技管理及转化体制的变迁
第二节 科技成果转化体制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内蒙古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路径
第十章 重构科技成果转化的商业模式
第一节 商业模式的内涵与作用
第二节 以消费为核心重构科技成果转化的商业模式
第三节 借助大数据平台建设发展现代科技服务业
第十一章 培育科技成果转化人才
第一节 科技成果转化人才的构成
第二节 做好科技成果转化人才保障的对策建议
第十二章 构建科技成果转化风险防控托底体系
第一节 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第二节 内蒙古科技成果转化金融风险防控体系现状
第三节 科技成果转化风险处理存在的不足
第四节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风险防范体系的路径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