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三峡文物保护研究

封面

作者:郝国胜

页数:319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03057401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以作者参加三峡文物保护全过程的亲身经历为基础,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对三峡20余年文物保护工作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总结,内容包括三峡文物状况和价值,《三峡文物保护规划》的编制,三峡文物保护管理体制的特点和效能,三峡库区19个受淹区县的地面、地下文物保护状况,白鹤梁水文题刻、张桓侯庙、石宝寨、屈原祠等重大文物保护工程概况,三峡文物保护特点、经验和创新内容等。本书以翔实的文物保护数据、精美的文物图片和文物保护现场照片,展现了三峡文物保护成果,回溯了三峡文物保护历程;并以“文物工作者的奉献”为题,彰显了文物工作者的奉献精神。 三峡文物保护不仅是一项跨世纪的文物保护工程,也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第一的文物保护工程。通过三峡文物保护,凝聚了三峡文化软实力,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实现中国文化强国梦奠定了物质基础。

作者简介

郝国胜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文化和旅游部专家库专家。自1993年以来,参加了三峡文物保护工作的全过程。参加了《三峡文物保护规划》的编制;主持了国务院三峡办下达的“三峡工程文物保护总结性研究”课题,撰写了《三峡工程完成初步设计建设任务阶段文物保护总结性研究成果报告》;主持了重庆市文物局委托的“三峡工程重庆库区文物保护总结性研究”、“三峡工程重庆库区文物保护管理体制与机制研究”、“三峡地区民族文化与融合研究”等课题;主持了对金沙江中上游地区的文物调查工作,参与了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乌东德水库淹没区的文物保护工作;对2003—2006年中国国家博物馆观众进行了数据比较研究。2010年4月,被重庆市人民政府授予“重庆市三峡库区文物保护工作先进个人”。

主要著作及论文:担任我国第一部文物保护规划《长江三峡工程淹没及迁建区文物古迹保护规划报告》执行主编、大型文物保护图录《三峡文物保护》执行主编。著有《永远的三峡》、《博物馆服务功能研究》、《中国国家博物馆观众研究(2003—2006)》、《二十年一一三峡工程重庆库区文物保护总结性研究(1992—2011年)》等著作。撰有《试述三峡文物保护规划的意义》、《白鹤梁水文题刻及其保护》、《数据中的三峡文物保护》、《三峡文物保护回眸》、《三峡文物保护再回眸》、《三峡文明之光》、《三峡库区后续文保依然繁重》、《三峡文物保护成果研究》、《守护三峡文物》、《大遗址视野下的文化遗产保护》、《俞伟超与三峡文物保护》、《中国国家博物馆展览的推广》、《国家博物馆:全方位完善观众服务体系》、《法国卢浮宫博物馆馆长的演讲与启示》、《我国博物馆服务体系的现况与展望》等论文。

本书特色

  《三峡文物保护研究》以作者参加三峡文物保护全过程的亲身经历为基础,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对三峡20余年文物保护工作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总结,内容包括三峡文物状况和价值,《三峡文物保护规划》的编制,三峡文物保护管理体制的特点和效能,三峡库区19个受淹区县的地面、地下文物保护状况,白鹤梁水文题刻、张桓侯庙、石宝寨、屈原祠等重大文物保护工程概况,三峡文物保护特点、经验和创新内容等。《三峡文物保护研究》以翔实的文物保护数据、精美的文物图片和文物保护现场照片,展现了三峡文物保护成果,回溯了三峡文物保护历程;并以“文物工作者的奉献”为题,彰显了文物工作者的奉献精神。
  三峡文物保护不仅是一项跨世纪的文物保护工程,也是迄今为止人类历第一最大的文物保护工程。通过三峡文物保护,凝聚了三峡文化软实力,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实现中国文化强国梦奠定了物质基础。

目录

目录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三峡文物保护工程综述 001
第一节 三峡文物保护工程概述 002
一、三峡工程与三峡文物保护 002
二、符合我国《文物保护法》的保护理念 003
三、阶段目标 004
四、保护工作完成概况 006
五、三峡文物保护对三峡文化体系建设的贡献 008
第二节 保障措施与保护成果 010
一、保障措施 010
二、保护成果 012
第三节 三峡文物保护意义 013
一、三峡文物保护的社会影响 013
二、三峡文物保护意义 015
第二章 三峡文物保护工程管理体制与管理机制 017
第一节 三峡文物保护工程管理体制 018
一、大体制的确立 018
二、湖北库区三峡文物保护管理体制 018
三、重庆库区三峡文物保护管理体制 020
四、三峡文物保护工程管理体制的特点和效能 020
第二节 三峡文物保护工程管理机制 022
一、三峡文物保护工程的项目管理 022
二、三峡文物保护工程的监督管理 026
三、文物档案资料管理与业务培训 028
第三章 三峡文物保护规划 031
第一节 前期工作 032
一、三峡文物的早期调查 032
二、“先规划,后实施”的形成 033
三、“先规划,后实施”的现实与长远意义 034
第二节 文物调查 035
一、文物调查的组织与管理 035
二、调查的内容和成果 037
第三节 规划制定 038
一、编制单位 039
二、规划制定 039
第四节 规划成果及内容 041
一、规划成果 041
二、规划内容 041
第五节 规划的论证与审批 048
一、三峡文物保护规划的论证 048
二、三峡文物保护规划的审批 050
三、三峡文物保护规划的现实与深远意义 050
第四章 三峡库区地下文物保护 053
第一节 概述 054
一、旧石器时代 054
二、新石器时代 054
三、夏商周时期 057
四、秦汉及以后 060
第二节 保护措施及出土文物 068
一、保护方式的调整 068
二、保护措施 071
三、出土文物 071
第三节 三峡库区各区县地下文物保护 072
一、湖北省秭归县 072
二、湖北省巴东县 077
三、湖北省兴山县 082
四、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 082
五、重庆市巫山县 082
六、重庆市巫溪县 090
七、重庆市奉节县 091
八、重庆市云阳县 097
九、重庆市万州区 103
十、重庆市开州区 110
十一、重庆市石柱县 113
十二、重庆市忠县 113
十三、重庆市丰都县 119
十四、重庆市涪陵区 126
十五、重庆市武隆区 129
十六、重庆市长寿区 130
十七、重庆市巴南区 131
十八、重庆市渝北区 131
十九、重庆市市区 132
第五章 三峡库区地面文物保护 133
第一节 三峡库区地面文物概述 134
一、汉代石阙 134
二、宗教建筑 136
三、民居建筑 139
四、石质文物 142
五、水文石刻 146
六、古代桥梁 148
七、古代航运交通遗迹 150
第二节 地面文物保护方式 152
一、保护方式的调整 152
二、保护方式 152
第三节 重点保护项目 153
一、白鹤梁水文题刻原址水下保护工程 154
二、张桓侯庙搬迁保护工程 161
三、石宝寨文物保护工程 167
四、屈原祠仿古新建工程 174
第四节 三峡库区各区县地面文物保护 179
一、湖北省秭归县 179
二、湖北省巴东县 184
三、湖北省兴山县 190
四、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 191
五、重庆市巫山县 192
六、重庆市奉节县 198
七、重庆市云阳县 203
八、重庆市万州区 210
九、重庆市石柱县 214
十、重庆市忠县 218
十一、重庆市丰都县 223
十二、重庆市涪陵区 228
十三、重庆市开州区 233
十四、重庆市武隆区 234
十五、重庆市长寿区 234
十六、重庆市江北区 234
十七、重庆市巴南区 235
十八、重庆市渝北区 236
十九、重庆市渝中区 236
第六章 三峡文物保护阶段性目标完成状况 237
第一节 规划阶段完成工作状况 238
一、规划阶段的工作状况 238
二、文物保护观念的提高 238
第二节 实施阶段完成工作状况 239
一、三峡库区文物保护完成状况 239
二、湖北库区文物保护完成状况 239
三、重庆库区文物保护完成状况 241
四、各类别文物保护完成状况 243
五、保护三峡文物,促进三峡文化事业可持续发展 244
第三节 三峡文物保护研究成果 248
一、研究领域 248
二、研究成果的出版和刊发状况 251
第七章 三峡文物保护特色内容及经验要述 253
第一节 三峡文物保护特色内容 254
一、最大规模的文物保护工程 254
二、保护观念提升的社会影响 255
三、具有三峡特色的管理模式 255
四、制定了地面文物保护经费概算细则 256
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定了保护规划 256
六、地面文物保护特色 256
七、地下文物保护特色 257
第二节 三峡文物保护经验要述 259
一、以国务院三峡建委为领导核心的领导和协调作用 259
二、先规划,后实施 259
三、综合监理制 262
第三节 文物工作者的奉献 263
一、客居三峡 264
二、艰苦环境 265
三、专家团队 266
四、兢兢业业 268
五、青春奉献 269
六、倾尽其身 271
七、耄耋不老 273
八、呕心沥血 274
第八章 三峡文物保护成果 277
第一节 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 278
第二节 重要考古发现 280
一、旧石器时代 280
二、新石器时代 281
三、夏商周时期 283
四、秦汉及以后 285
第三节 重要文物保护成果 286
一、重要出土文物 286
二、重要地面文物保护成果 291
第九章 启示与建议 295
第一节 保护成果的启示 296
第二节 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 298
一、规划阶段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 298
二、实施阶段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 299
参考文献 301
附录一 参加三峡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302
附录二 三峡文物保护大事记 307
后记 320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三峡文物保护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01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