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晚清金石文化研究

封面

作者:程仲霖

页数:369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2012634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晚清涌现了一批重要的金石藏家及金石学家,他们在收藏种类、数量、质量等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人,呈现广收藏、精鉴别、群体考证的特点。这一时期的金石学家中,潘祖荫收藏青铜器最多,影响了这个群体的金石文化活动。本书以潘氏为纽带,深入群体内部,梳理他们的思想与实践,从一个侧面描绘晚清金石文化面貌,揭示晚清金石文化的独到之处,同时研究金石文化对书法篆刻艺术的影响,分析创作观念、创作方法等一系列变化,对今天的相关艺术研究与创作有所启发。

作者简介

程仲霖,山东莒南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产经网高级艺术顾问。2006年获北京师范大学书法方向文学硕士学位,2013年获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方向文学博士学位。先后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颜真卿》,参编《图注红楼梦》、《书法练习与指导》等。自幼习书, 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各种展览,个展有:美国俄亥俄“程仲霖中国书法展”(2012.5);山东青州“半程?壹品——程仲霖博士书法展”(2016.12);山东临沂“观自在——程仲霖博士书法精品展”(2017.9)。

本书特色

本书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书稿以潘祖荫为纽带的金石文化群体为分析对象,揭示独具特色的晚清金石文化,梳理书法艺术发展的社会基础和学术支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论述:
概述部分阐明金石文化的内涵与历史沿革,介绍晚清京师、山左、南中、岭南、西南等几个主要的金石文化群体以及潘祖荫、陈介祺、王懿荣、鲍康、吴云、吴大澂等代表人物,分析晚清金石文化的主要特征与成因。
论文的主题分为四部分:
鉴藏部分主要围绕藏品最富的潘祖荫,分析其富藏彝器的原因与特点,分析其收藏碑石的理念,通过大盂鼎的收藏以及访碑拓碑的事例,分析金石群体的重要作用,并对晚清出现的异域石刻收藏进行梳理,体现晚清金石学家开放的视野。陶器、埙、古泉属于晚清后期所特有或日益丰富的收藏种类,对它们的收藏展示出收藏领域不断扩大的趋势。
传承部分主要分析金石传拓的经验,包括方法的探讨、拓工及用材的影响,以及对照相术的尝试。分析金石著述的出版、刊刻以及不同的出版观念,以好大王碑、华山庙碑为例说明拓本流转的过程,反映金石文化传播的情况。本书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书稿以潘祖荫为纽带的金石文化群体为分析对象,揭示独具特色的晚清金石文化,梳理书法艺术发展的社会基础和学术支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论述:
概述部分阐明金石文化的内涵与历史沿革,介绍晚清京师、山左、南中、岭南、西南等几个主要的金石文化群体以及潘祖荫、陈介祺、王懿荣、鲍康、吴云、吴大澂等代表人物,分析晚清金石文化的主要特征与成因。
论文的主题分为四部分:
鉴藏部分主要围绕藏品最富的潘祖荫,分析其富藏彝器的原因与特点,分析其收藏碑石的理念,通过大盂鼎的收藏以及访碑拓碑的事例,分析金石群体的重要作用,并对晚清出现的异域石刻收藏进行梳理,体现晚清金石学家开放的视野。陶器、埙、古泉属于晚清后期所特有或日益丰富的收藏种类,对它们的收藏展示出收藏领域不断扩大的趋势。
传承部分主要分析金石传拓的经验,包括方法的探讨、拓工及用材的影响,以及对照相术的尝试。分析金石著述的出版、刊刻以及不同的出版观念,以好大王碑、华山庙碑为例说明拓本流转的过程,反映金石文化传播的情况。
考辨部分主要从辨伪存真促进收藏、群体考证模式探索、辨文与稽史结合等方面,以沙南侯获刻石、郘钟、姜遐碑为例,分析金石考辨方法以及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态度,体现晚清金石研究的主要做法。
影响部分主要论述晚清金石文化对于书法篆刻艺术的影响,对书法的影响主要是从书法观和书法实践角度分析,对篆刻的影响主要对取法的变化进行论述。
创新之处:
一是研究资料方面。直接材料有与所述金石文化群体相关的书信、日记、著述、序跋、诗文等,间接材料有方志、传记、年谱、丛刊等,这些资料有的已经出版,有的散落在各大图书馆,无人问津,如潘祖荫的手札尚未有人进行系统整理,本文还就涉及到的人物及事件,尽可能发掘各方面资料,以资利用。
二是研究范围方面。过去的研究以个案居多,本文围绕以潘祖荫为纽带的金石文化群体进行分析,侧重展示主要成员间的交流活动,力求呈现群体的风貌。通过研究金石文化,反映官僚体制、个人爱好与行为方式、社会关系网的构建与作用、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东西方文化交流等多个层面。
三是研究方法方面。本文研究涉及文献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艺术学,还包括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知识,主要运用实物例证、分析归纳、历史比较等方法,注重史论结合。
四是研究成果方面。本文通过潘祖荫和交游群体反映出文人士子的交流活动在晚清文化史上的重要性,他们不仅大量收藏、研究金石,同时非常重视修书、刻书等图书出版事业,因此他们的成就包括文献、校勘、目录、考古、出版等很多方面。

目录

引 言第一节 研究意义第二节 相关研究第三节 研究内容第四节 研究特色
第一章 概述第一节 金石文化的主要内涵与历史沿革第二节 晚清金石文化圈第三节 晚清金石文化的主要特征与成因分析
第二章 鉴藏第一节 彝器鉴藏第二节 石刻访拓第三节 金石小品收藏
第三章 传承第一节 金石传拓与金石文化传承第二节 金石拓本与金石文化传播第三节 金石著述与金石文化研究
第四章 考辨第一节 辨伪在金石鉴藏中的作用第二节 《沙南侯获刻石》群体考释第三节 《郘钟》文字辨识与史传考稽第四节 《姜遐碑》再考察
第五章 对书法篆刻艺术的影响第一节 书法审美观念的改变第二节 书法实践的深入探索第三节 篆刻艺术的借鉴出新
余 论
潘祖荫生平与金石交游纪事
参考文献
后 记

图目录
图1 潘祖荫像
图2 盂鼎
图3 盂鼎拓本
图4 《攀古楼彝器款识》书影之一
图5 《攀古楼彝器款识》书影之二
图6 攀古楼金文目
图7 《莱子侯刻石》拓本
图8 《潘祖荫日记》之《秦輶日记》书影
图9 《麃孝禹刻石》拓片
图10 《滂喜斋丛书》第四函《日本金石年表》内页及潘祖荫序
图11 埙
图12 古埙考释一
图13 古埙考释二
图14 古埙考释三
图15 古泉一
图16 古泉二
图17 吴大澂藏古泉范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晚清金石文化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00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