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俞荣根著
页数:831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10015791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在中西法文化不同背景下,作者侧重研究先秦诸子各家法思想的比较,积累数十年完成本书,本书是法史领域的一部扛鼎之作。从中国古代思想体系宏观层面出发,系统梳理孔子、孟子、荀子的法律思想,揭示儒家法律思想的特质、历史变迁,以及联系中华法系的当代使命,回溯儒家法的历史源泉,从而一气呵成,材料梳理至晚清,是一部中国本土法律文化的推荐阅读经典。全书共九章。前三章相当于总论,着力突破西方法价值一元论思维束缚。第四、五、六章分别阐析孔、孟、荀的法思想,是研究的重心、全书的主体。第七、八、九章相当于余论,讨论儒家法思想在秦汉以后的演变、影响及其在今天的地位。1994年获四川省人民政府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很好成果一等奖;获第三届桂版很好图书一等奖和中南地区人民出版社很好图书奖。1995年获首届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很好成果二等奖。
作者简介
俞荣根,1943年生浙江诸暨,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82年西南政法学院研究生毕业,并在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获法学硕士学位。1991年任西南政法大学教授,是硕、博士生导师。曾任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重庆社科院院长、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第二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和法制委主任委员等。首批入选“当代中国法学名家”,1992年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3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本书特色
在中西法文化不同背景下,作者侧重研究先秦诸子各家法思想的比较,积累数十年完成本书,本书是法史领域的一部扛鼎之作。从中国古代思想体系宏观层面出发,系统梳理孔子、孟子、荀子的法律思想,揭示儒家法律思想的特质、历史变迁,以及联系中华法系的当代使命,回溯儒家法的历史源泉,从而一气呵成,材料梳理至晚清,是一部中国本土法律文化的必读经典。
全书共九章。前三章相当于总论,着力突破西方法价值一元论思维束缚。第四、五、六章分别阐析孔、孟、荀的法思想,是研究的重心、全书的主体。第七、八、九章相当于余论,讨论儒家法思想在秦汉以后的演变、影响及其在今天的地位。
1994年获四川省人民政府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获第三届桂版优秀图书一等奖和中南地区人民出版社优秀图书奖。
1995年获首届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目录
初版杨序
初版前言
第一章 儒家法思想与中国古代法文化
一、“二十五史”《刑法志》的基调
二、儒家法思想与中华法系
1.法系和中华法系
2.中华法系和儒家化的法律
三、儒家法思想与中国民族的传统法心理
1.中国民族传统法心理面面观
2.中国民族传统法心理的一般特性及其儒家伦理型取向
3.中国民族传统法心理的儒家型结构:“法 情一权”模式
余论
四、结语:儒家法思想——中国古代法文化的主干
第二章 儒家法思想研究的方法论检讨
一、人治与法治——一条虚构的儒法斗争主线
1.“儒家人治、法家法治对立论”的由来
2.“对立论”不能成立的理由
3.应当实事求是地研究和评价先秦儒法之争
二、“儒家自然法”——比附的产物
1.“儒家自然法”说的提出
2.什么是自然法
3.儒家法思想不是自然法
4.道家、墨家的法思想同样不能归结为自然法
5.摒弃比附,寻找中国法思想史上的“自我”
三、成文法与公布成文法——儒家是反对派吗?
1.一些代表性著作的提法
2.悬法象魏——中国历史上远早于郑刑书的成文法公布方式
3.几种观点的讨论
4.叔向“诒子产书”的要害不是反对公布成文法
5.孔子、儒家反对公布成文法吗?
四、罪刑法定与非法定——儒家的态度是什么?
1.从“议事以制,不为刑辟”说起
2.“议事以制”、“原情定罪”传统的形成和变迁
3.《晋书·刑法志》:罪刑法定主义与非法定主义相结合的理论成果
4.儒家思想家们的态度
五、礼法关系——研究儒家法思想的一个前提与基点
1.周礼:礼外无法
2.礼法的通义:失礼入刑
3.“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再议
4.儒家的礼论
结语
第三章 儒家法思想的特质
一、儒家法思想是伦理法思想
……
第四章 孔子的思想
第五章 孟子的思想
第六章 荀子的思想
第七章 儒家法思想的历史嬗变(一)
第八章 儒家法思想的历史嬗变(二)
尾章
附表目录






![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修订本]-技术教育社区](https://image12.bookschina.com/2013/20130314/B5679972.jpg)
![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修订本]-技术教育社区](https://image12.bookschina.com/2012/20120831/B5594256.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