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走近马克思”小丛书马克思与当代中国/走近马克思小丛书

封面

作者:陈学明等著

页数:232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30025769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国站到了实现“强起来”的新的历史起点上,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历史已经证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不仅让中国“站起来”,而且让中国“富起来”。中国要 “强起来”,是否继续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弱化还是日益强化的过程?中国要“强起来”究竟需要做些什么,马克思主义又能为我们提供什么样的思想资源?马克思主义在正走向“强起来”的当代中国的命运与前途如何?本书力图对这些问题做出富有说服力的回答。

作者简介

陈学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副主任、上海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全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长、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学学会副会长。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重点研究课题十余项,其中两项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出版著作、教材30多部,发表论文400多篇。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近20次,其中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及教材一等奖5次,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1次(第七届)、二等奖2次(第五届和第四届),“五个一工程”奖1次,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1次(第六届)。

本书特色

中国站到了实现“强起来”的新的历史起点上,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历史已经证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不仅让中国“站起来”,而且让中国“富起来”。中国要 “强起来”,是否继续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弱化还是日益强化的过程?中国要“强起来”究竟需要做些什么,马克思主义又能为我们提供什么样的思想资源?马克思主义在正走向“强起来”的当代中国的命运与前途如何?本书力图对这些问题做出富有说服力的回答。

目录

一、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指导下实现的
(一)虽然中国人民展开了可歌可泣的民族救亡运动,但由于缺乏先进理论的指导,在共产党建立之前,多种社会力量都没有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民主独立任务
(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站起来”的历史使命,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三)中国共产党恢复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带领中国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富起来”的伟大任务
二、走向“强起来”的新时代:建设现代化强国更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与当代中国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这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当代中国社会历史方位做出的具有全局性意义的重要判断
(三)在“强起来”的新时代,我们既需要在多个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确保社会主义建设能够成功展开,也需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推进到新的历史阶段
三、“强起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指导
(一)现实清楚地告诉人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更加突出和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马克思主义对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的论述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强起来”具有合法性
(三)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相互关系的理论使我们知道,要使中国“强起来”就必须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
(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遵照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全面从严治党,使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强起来”有了切实可靠的保证
四、“强起来”需要聚磅礴之力: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理论的指导
五、“强起来”需要精神支柱: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指导
六、“强起来”需要正确面对现代性: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的指导
七、“强起来”需要大国外交: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指导
八、“强起来”需要明确的航向: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理论的指导
九、“强起来”需要正确的方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指导
十、“强起来”推动理论创新:在新世纪将马克思主义推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走近马克思”小丛书马克思与当代中国/走近马克思小丛书》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99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