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徐秋云著
页数:116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6417757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光辐射探测器光谱响应度的定标是光辐射测量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也是定量化光学遥感和环境监测等应用领域的基础性关键技术。在靠前率先研制外部导入可调谐激光的积分球光源,包括辐亮度光源和辐照度光源。激光-积分球光源与传递标准探测器相结合,建立光谱辐亮度和辐照度响应度定标系统。硅陷阱探测器的光谱辐通量响应度溯源于低温辐射计。该系统不仅可以对各种波段式滤光片辐射计进行系统级定标,还可以作为保证精度更高的一种技术验证已有的定标手段
目录
1 引言
1.1 辐射定标的作用
1.2 两种辐射标准传递方法
1.2.1 溯源于黑体、基于标准辐射源法
1.2.2 溯源于低温辐射计、基于标准探测器法
1.2.3 基于标准探测器法在卫星传感器实验室定标中的应用
1.3 光电探测器的响应度
1.4 探测器响应度定标方法总结
1.4.1 光谱辐通量响应度定标方法
1.4.2 辐照度响应度定标方法
1.4.3 辐亮度响应度定标方法
1.5 一种新型的光谱辐照度和辐亮度响应度定标方法
1.6 本书的主要工作
2 光谱辐亮度和辐照度响应度定标系统设计与实现
2.1 光谱辐亮度和辐照度响应度定标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2 光谱辐亮度响应度定标系统
2.2.1 外部导人激光的积分球光源的研制
2.2.2 积分球及主要部件实物图
2.3 光谱辐亮度响应度定标系统的标准传递方法
2.3.1 标准辐亮度探测器
2.3.2 标准探测器的辐亮度响应度
2.3.3 标准探测器定标激光-积分球光源的辐亮度
2.4 光谱辐照度响应度定标系统
2.4.1 辐照度光源设计
2.4.2 标准传递方法
2.5 散斑去除理论分析
2.6 定标系统中主要仪器介绍
2.6.1 可调谐激光器系统
2.6.2 激光功率控制器
2.6.3 波长计
2.6.4 电机选型
3 外部导入激光的积分球光源辐射特性测量
3.1 辐亮度光源辐射特性研究
3.1.1 辐亮度非稳定性
3.1.2 辐亮度平面非均匀性
3.1.3 辐亮度角度非均匀性
3.1.4 积分球光源辐射特性测量软件
3.1.5 偏振度表征
3.1.6 散斑去除效果定量分析
3。2 辐照度光源辐射特性研究
3.2.1 实验原理
3.2.2 准直调节方法
3.2.3 实验结果
4 光谱辐亮度响应度定标系统的应用
4.1 太阳辐射计光谱辐亮度响应度定标方法
4.1.1 光谱响应度定标方法
4.1.2 定标系数计算与比对
4.1.3 计算通道中心波长和带宽
4.2 传递标准探测器的光谱辐亮度响应度
4.2.1 Trap的光谱辐通量响应度
4.2.2 光阑直径和两光阑之间距离的测定
4.2.3 传递标准探测器的光谱辐亮度响应度
4.2.4 标准探测器的观测面积
4.3 太阳辐射计天空散射观测模式定标
4.3.1 本底信号
4.3.2 监视探测器的输出信号
4.3.3 绝对光谱辐亮度响应度
4.3.4 响应度的线性
4.3.5 计算定标系数并与GSFC进行比对
4.3.6 通道中心波长和带宽
4.3.7 比较光谱响应度与滤光片光谱透过率
4.4 光谱辐亮度响应度定标不确定度分析
4.4.1 标准探测器光谱辐亮度响应度定标不确定度
4.4.2 定标光源辐射特性
4.4.3 CE318稳定性
4.4.4 标准探测器稳定性
4.4.5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4.5 太阳辐射计日晕观测模式定标
4.5.1 日晕模式的绝对光谱辐亮度响应度
4.5.2 计算定标系数并与GSFC进行比对
4.6 定标结果验证和比对
4.6.1 利用灯照明积分球光源验证定标结果
4.6.2 天空散射模式四次定标结果比对
5 光谱辐照度响应度定标系统的应用
5.1 太阳辐射计传统定标方法
5.2 太阳辐射计光谱辐照度响应度定标方法
5.2.1 光谱响应度定标方法
5.2.2 CE318参考平面的确定
5.2.3 定标系数计算与比对
5.3 传递标准探测器的光谱辐照度响应度
5.3.1 Trap的光谱辐通量响应度
5.3.2 传递标准探测器的光谱辐照度响应度
5.4 确定定标距离
5.4.1 Trap等效光路
5.4.2 定标距离
5.5 太阳辐射计的相对光谱辐照度响应度
5.5.1 CE318的输出信号
5.5.2 相对光谱辐照度响应度
5.6 相对光谱辐照度响应度定标不确定度分析
5.7 讨论
6 总结和进一步的考虑
参考文献
1.1 辐射定标的作用
1.2 两种辐射标准传递方法
1.2.1 溯源于黑体、基于标准辐射源法
1.2.2 溯源于低温辐射计、基于标准探测器法
1.2.3 基于标准探测器法在卫星传感器实验室定标中的应用
1.3 光电探测器的响应度
1.4 探测器响应度定标方法总结
1.4.1 光谱辐通量响应度定标方法
1.4.2 辐照度响应度定标方法
1.4.3 辐亮度响应度定标方法
1.5 一种新型的光谱辐照度和辐亮度响应度定标方法
1.6 本书的主要工作
2 光谱辐亮度和辐照度响应度定标系统设计与实现
2.1 光谱辐亮度和辐照度响应度定标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2 光谱辐亮度响应度定标系统
2.2.1 外部导人激光的积分球光源的研制
2.2.2 积分球及主要部件实物图
2.3 光谱辐亮度响应度定标系统的标准传递方法
2.3.1 标准辐亮度探测器
2.3.2 标准探测器的辐亮度响应度
2.3.3 标准探测器定标激光-积分球光源的辐亮度
2.4 光谱辐照度响应度定标系统
2.4.1 辐照度光源设计
2.4.2 标准传递方法
2.5 散斑去除理论分析
2.6 定标系统中主要仪器介绍
2.6.1 可调谐激光器系统
2.6.2 激光功率控制器
2.6.3 波长计
2.6.4 电机选型
3 外部导入激光的积分球光源辐射特性测量
3.1 辐亮度光源辐射特性研究
3.1.1 辐亮度非稳定性
3.1.2 辐亮度平面非均匀性
3.1.3 辐亮度角度非均匀性
3.1.4 积分球光源辐射特性测量软件
3.1.5 偏振度表征
3.1.6 散斑去除效果定量分析
3。2 辐照度光源辐射特性研究
3.2.1 实验原理
3.2.2 准直调节方法
3.2.3 实验结果
4 光谱辐亮度响应度定标系统的应用
4.1 太阳辐射计光谱辐亮度响应度定标方法
4.1.1 光谱响应度定标方法
4.1.2 定标系数计算与比对
4.1.3 计算通道中心波长和带宽
4.2 传递标准探测器的光谱辐亮度响应度
4.2.1 Trap的光谱辐通量响应度
4.2.2 光阑直径和两光阑之间距离的测定
4.2.3 传递标准探测器的光谱辐亮度响应度
4.2.4 标准探测器的观测面积
4.3 太阳辐射计天空散射观测模式定标
4.3.1 本底信号
4.3.2 监视探测器的输出信号
4.3.3 绝对光谱辐亮度响应度
4.3.4 响应度的线性
4.3.5 计算定标系数并与GSFC进行比对
4.3.6 通道中心波长和带宽
4.3.7 比较光谱响应度与滤光片光谱透过率
4.4 光谱辐亮度响应度定标不确定度分析
4.4.1 标准探测器光谱辐亮度响应度定标不确定度
4.4.2 定标光源辐射特性
4.4.3 CE318稳定性
4.4.4 标准探测器稳定性
4.4.5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4.5 太阳辐射计日晕观测模式定标
4.5.1 日晕模式的绝对光谱辐亮度响应度
4.5.2 计算定标系数并与GSFC进行比对
4.6 定标结果验证和比对
4.6.1 利用灯照明积分球光源验证定标结果
4.6.2 天空散射模式四次定标结果比对
5 光谱辐照度响应度定标系统的应用
5.1 太阳辐射计传统定标方法
5.2 太阳辐射计光谱辐照度响应度定标方法
5.2.1 光谱响应度定标方法
5.2.2 CE318参考平面的确定
5.2.3 定标系数计算与比对
5.3 传递标准探测器的光谱辐照度响应度
5.3.1 Trap的光谱辐通量响应度
5.3.2 传递标准探测器的光谱辐照度响应度
5.4 确定定标距离
5.4.1 Trap等效光路
5.4.2 定标距离
5.5 太阳辐射计的相对光谱辐照度响应度
5.5.1 CE318的输出信号
5.5.2 相对光谱辐照度响应度
5.6 相对光谱辐照度响应度定标不确定度分析
5.7 讨论
6 总结和进一步的考虑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