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曲同宝主编
页数:438
出版社: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3906091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中医学理论,将药物按性能和药理作用分为解表药、清热药、祛风湿药、利水渗湿药、止血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补虚药、收涩药等类别,收录了200种野外常见、临床常用、功效确切的中草药。全书图文并茂地详述了各种药物的实用知识,包括来源、植物形态、生长环境、药材性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等信息,并精选出用于治疗常见病症的验方,供读者按需使用,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
作者简介
曲同宝,博士,吉林农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植物实验室主任。主要承担植物学、植物解剖学、植物胚胎学、观赏植物分类学、普通生物学、基础生态学、校内植物识别与欣赏、植物与生活等课程的理论、实验及实习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作物遗传育种、植物学、植物生态学。
近年来完成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科研课题7项,并多次获省级奖项。出版《吉林农业大学校园植物图志》、《长白山天然药用植物原色图志》等专著,发表论文40余篇。
本书特色
涵盖10个中药类别,详解了200种常见中草药,收录近1000个验方,实用性强,祛病、强身、养生、延年!
★高清实拍全彩美图,多角度展示中草药及饮片形态
★涵盖10个中药类别,详解200种常见的中草药,品种丰富
★按药物功用分类,体例编排科学,收录近1000个验方
★内容源于国家药典,由吉林农业大学副教授曲同宝先生审定
本书由吉林农业大学副教授曲同宝先生倾力打造,旨在让每一位读者领略药用植物世界的丰富与美丽,感受祖国医药宝库的绚烂多姿,学会识别各种药用植物并正确使用它们,从而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翻开本书,一起走进药用植物的世界吧!
10个中药类别,200 种常见中草药,祛病、强身、养生、延年!
寒、热、温、凉,四气作用;辛、甘、酸、苦、咸,五味疗疾。
目录
绪论 中草药概述
中草药的药用部位及储存2
中草药的入药部位2
正确地储存中草药2
中药材的品质鉴别3
眼观3
手触3
鼻嗅4
口尝4
水试与火试4
中药的四气与五味5
寒、热、温、凉,四气作用5
辛、甘、酸、苦、咸,五味疗疾6
辨识药性,气与味不可孤立7
中药配伍的七情8
单行8
相须8
相使8
相畏9
相杀9
相恶9
相反9
中药配伍的君、臣、佐、使10
君药10
臣药10
佐药10
使药10
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11
抓准药量,保证药效11
因药施煎,提高疗效12
常见药物的煎法13
服用中药有讲究14
服药药量与次数14
服药时间14
服药温度14
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15
第一章 解表类
发散风寒药18
白芷18
苍耳子20
防风22
桂枝24
麻黄26
千只眼28
细辛30
辛夷32
心叶荆芥34
香薷36
发散风热药38
淡豆豉38
浮萍40
葛根42
菊花44
蔓荆子46
升麻48
第二章 清热类
清热泻火药52
决明子52
苦丁茶54
莲子心56
芦根58
无花果60
知母62
栀子64
清热解毒药66
白蔹66
白头翁68
败酱草70
板蓝根72
半边莲74
大青叶76
地锦草78
金荞麦80
连翘82
马鞭草84
木鳖子86
胖大海88
山豆根90
山芝麻92
土牛膝94
野菊花96
鱼腥草98
蚤休100
紫花地丁102
清热燥湿药104
白鲜皮104
黄芩106
苦参108
龙胆110
第三章 祛风湿类
祛风湿散寒药114
川乌头114
海桐皮116
九里香118
两面针120
路路通122
闹羊花124
松节126
威灵仙128
徐长卿130
寻骨风132
祛风湿清热药134
常春藤134
臭梧桐136
防己138
雷公藤140
络石藤142
秦艽144
桑枝146
丝瓜络148
祛风湿强筋骨药150
狗脊150
牛大力152
千年健154
桑寄生156
五加皮158
第四章 利水渗湿类
利水消肿药162
赤小豆162
冬瓜皮164
茯苓166
薏苡仁168
泽漆170
泽泻172
利尿通淋药174
灯心草174
地肤子176
冬葵子178
瞿麦180
石韦182
通草184
第五章 止血类
凉血止血药188
侧柏叶188
大蓟190
地榆192
槐花194
化瘀止血药196
降香196
蒲黄19
茜草200
三七202
收敛止血药204
艾叶204
花生衣206
仙鹤草208
紫珠叶210
棕榈皮212
第六章 活血化瘀类
活血止痛药216
姜黄216
延胡索218
郁金220
活血调经药222
丹参222
卷柏224
牛膝226
桃仁228
王不留行230
益母草232
月季花234
活血疗伤药236
刘寄奴236
骨碎补238
苏木240
第七章 化痰止咳平喘类
温化寒痰药244
旋覆花244
皂荚246
清热化痰药248
川贝母248
桔梗250
前胡252
浙贝母254
竹茹256
止咳平喘药258
白果258
苦杏仁260
款冬花262
罗汉果264
马兜铃266
苏子268
紫菀270
第八章 补虚类
补气药274
白扁豆274
白术276
大枣278
甘草280
黄芪282
绞股蓝284
人参286
补阳药288
巴戟天288
杜仲290
韭菜子292
菟丝子294
续断296
益智298
淫羊藿300
补血药302
当归302
何首乌304
龙眼肉306
补阴药308
百合308
枸杞310
南沙参312
天门冬314
玉竹316
第九章 收涩类
固表止汗药320
浮小麦320
麻黄根322
糯稻根须324
敛肺涩肠药326
诃子326
肉豆蔻328
石榴皮330
五味子332
固精缩尿止带药334
覆盆子334
荷梗336
金樱子338
莲子340
芡实342
山茱萸344
第十章 其他类
泻下药348
大黄348
火麻仁350
京大戟352
牵牛子354
商陆356
郁李仁358
化湿药360
草豆蔻360
苍术362
厚朴364
藿香366
佩兰368
温里药370
荜茇370
丁香372
附子374
高良姜376
干姜378
红豆蔻380
肉桂382
山柰384
吴茱萸386
理气药388
陈皮388
沉香390
大腹皮392
青木香394
青皮396
檀香398
乌药400
香附402
香橼404
消食药406
谷芽406
莱菔子408
山楂410
驱虫药412
槟榔412
榧子414
鹤虱416
苦楝皮418
南瓜子420
安神药422
柏子仁422
合欢皮424
酸枣仁426
远志428
平肝息风药430
蒺藜430
钩藤432
天麻434
附录 4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