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口语交际教学新思维

封面

作者:孟建安

页数:259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6682206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在对地方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语言教学现状以及大学生口语交际现状调查与反思的基础上,结合当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及社会对中文人才需求的实际,紧紧围绕地方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提炼开展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理念。试图建构比较切实可行的并具有特色的口语交际课程体系,以及较为健全的口语交际能力训练机制。本书对师范生之外的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也具有普适意

作者简介

  孟建安,河南省叶县人,现为肇庆学院文学院教授、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修辞学会理事。1985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2002年破格晋升为教授。主要讲授现代汉语、汉语修辞学、言语交际学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修辞学、言语交际学和语言教学。在中国大陆、台湾、澳门、日本等境内外数十家学术期刊发表专业论文1 30余篇。出版《汉语病句修辞》《汉语修辞转化论》《修辞语义:描写与阐释》《编辑语言学论纲》等专著以及主编(参编)教材等共9部。主持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立项建设精品教材类项目等省级、市厅级以上课题若干项。获省级、市厅级政府科研奖及优秀教学成果奖十多项。其中,市厅级一等奖7项,专著

目录

序言/宗廷虎第一章 引论第一节 口语交际教学要略第二节 口语交际教学研究第二章 口语交际教学思辨第一节 大学生口语交际现状分析第二节 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反思第三节 口语交际教学理念第三章 口语交际课程设置第一节 课程设置概说第二节 设置原则第三节 课程理念第四节 课程目标第五节 课程结构第六节 课程内容第四章 基础性课程教学第一节 基础性课程概说第二节 现代汉语教学论第五章 重要课程教学第一节 重要课程概说第二节 口语修辞学教学纲领第六章 核心课程教学第一节 核心课程概说第二节 言语交际学课程标准第三节 言语交际学教学要略第四节 交际领域认知能力培养第五节 多维能力协调培养第六节 分级能力逐层同步养成第七章 职业化课程教学第一节 职业化课程概说第二节 教师口语教学述要第三节 教学口语技能培养第四节 教育口语技能培养第八章 口语交际训练(一)——训练目标、原则和策略第一节 训练目标第二节 训练原则第三节 训练策略第九章 口语交际训练(二)——模拟训练构拟第一节 模拟训练概说第二节 基础性能力模拟训练第三节 发展性能力模拟训练第四节 拓展性能力模拟训练第五节 职业化能力模拟训练第十章 口语交际训练(三)——训练效果评价第一节 评价原则第二节 评价指标与细则第三节 评价方式第四节 评价手段和方法参考文献后记

节选

  《口语交际教学新思维》:  一、口语修辞学教学思辨随着交际视野的不断扩大,跨地域、跨国界、跨文化的口语修辞活动也在普遍化。因此,口语修辞学课程在地方性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从课程名称就可以看出,该课程主要解决的是口语修辞中的相关问题,尤其是具有普适意义的口语修辞通则问题。我们知道,口语修辞的障碍就是文化之间的不同构性,或者说是文化的差异性。这里所谓的“文化”涵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和域外文化。如何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师范生交际顺畅,有效交流情感,快捷传递信息,这是口语修辞学课程必须首先考虑解决的问题。口语修辞学课程的教学只有努力建构文化渗透机制,才有可能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有研究者认为,所谓文化渗透机制就是“以文化导人为中心,以教学内容改革为重点,以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调整为手段,以教材调整等为辅助,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综合人文素质”①。在我们看来,文化渗透是在口语修辞学课程教学时所采用的重要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陈光磊说:“‘语言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基本含义似乎可以作这样的说明:进行语言教学,在教授语言结构规律的同时,还要使学习者了解乃至习得所学语言的本体构造和使用方式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和所遵循的文化规约,并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交际能力,以期在一定的范围内顺利地加入该语言社团的交际活动。”②由此,所谓文化渗透机制是指在口语修辞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以文化自觉为主体教学意识,把交际文化作为核心教学内容,把实践训练作为重要教学手段,把文化审视作为重要检测手段,从而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以全面提高师范生口语交际能力并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的教学运作机理。  文化渗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但绝对不是唯一的。不能仅仅把文化渗透作为救命稻草,其他的教学策略和手段无疑也可能有助于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或者,更确切地说,口语修辞课更应该坚持多种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综合运用,也更应该坚持文化渗透,努力建构完善的文化渗透机制。只不过本节在论述过程中把立足点聚焦在了文化渗透方面,其余不论。二、教学方法论选择(一)树立文化自觉教学意识把文化自觉作为主体教学意识,可以强化师范生的口语修辞观念。文化自觉强调的是任课教师和师范生的文化自省意识。每一个教学主体和客体都应该充分意识到口语修辞中文化渗透的重要性,把文化阐释、文化解读、文化寻根、文化渗透放在重要位置,当作铲除不同文化之间的壁垒并进行顺畅交际、心灵沟通的重要策略和手段。在口语修辞中,语言世界重在解决话语的规范化与合格化问题;物理世界重在解决话语语义的真实性和逻辑性问题;心理世界重在解决话语的可接受性问题;而文化世界解决的根本问题则是交际主体话语的可解释性问题,也就是对交际话语进行文化阐释,看能不能从文化意义上解释得通。文化渗透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要教会师范生对包括话语在内的口语修辞现象做出文化阐释,能够从文化层面给口语修辞现象一个最具说服力的理由,从而廓清师范生对异质和异域文化模糊不清甚至是完全错误的认识。  文化既是文化自身,又是语境的重要组成部分,①还可以被当作教学策略和手段来为课堂教学服务,我们曾就此做过专门的论述。文化语境策略是课堂教学语境策略中的重要策略之一。②教师和学生应该努力形成文化自觉意识,并把这种意识作为主体教学意识贯穿于整个口语修辞学课程教学之中.、所谓“文化自觉”,简单地说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的质量,而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始终自愿而又主动地牢固树立文化渗透意识,把文化渗透到教学的各个层面,通过导人文化来引领教学并用文化来解释口语修辞中出现的各种异质和异域文化现象。坚持把文化自觉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意识,目的在于强调文化渗透的必要性、普遍性和不可或缺性。  第一,文化渗透是必要的、必需的。交际中,人们往往发现母语和目的语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文化差异。即便是在同一个文化圈内,人们有着不少相同的背景因素,但在文化上也依然存在着较多的不同。甚至同一个民族的不同区域在文化习俗、风土人情等地域文化上也都存在差异。因此,使用口语修辞时往往会因为文化的差异而出现交际上的障碍。这种障碍主要是文化障碍。文化障碍自然得用文化手段来解决,因此,交际需要文化的介入,其具有文化渗透的现实需要性。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口语交际教学新思维》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95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