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国香著
页数:419页
出版社:甘肃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22605230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陇上学人文存》是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社科院负责编辑出版的省级重大文化建设项目,精选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肃省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成就卓著的专家学者的著作,每人辑为一卷;计划用5到10年编辑出版100卷。
目录
第一辑 维吾尔翻译史略
绪论
维吾尔翻译史初拟
喀喇汗王国时期维吾尔的语言及翻译理论
元代(包括察合台及帖木儿时期)的维吾尔翻译
明清两代维吾尔的翻译
第二辑 十二木卡姆史略
从摩诃兜勒谈起
燕乐、西凉、龟兹
高昌与喀喇汗国时代
察合台、帖木儿时代
叶尔羌汗国时代
第三辑 维吾尔研究文稿
论18世纪维吾尔族的三个抒情诗人
维吾尔诗与汉诗之比较一谈《突厥语辞典》中的几首诗
《福乐智慧》是怎样一部书
《突厥语辞典》琐谈
从《突厥语辞典》看中世纪的突厥民族
第四辑 维吾尔文学史
序言
第一章 维吾尔溯源
第二章 维吾尔语
第三章 鄂尔浑时代突厥回纥的碑铭文学
第四章 维吾尔的西迁(840-)
第五章 高昌文学
第六章 喀喇汗国时代的维吾尔文学(9世纪末一1213)
第七章 察合台汗国时代(1227—1370)
第八章 纳瓦衣(1441—1501)
第九章 叶尔羌汗国时代(1514—1678)的维吾尔文学
第十章 清代维吾尔文学
第十一章 批判现实主义之来临(上)
第十二章 批判现实主义之来临(下)
附录 李国香著述总目
节选
《陇上学人文存(李国香卷)》: 从隋初始,长安就流行着三部龟兹乐,这即是西国龟兹、齐朝龟兹和土龟兹: “西国龟兹”,看来是正宗,成分比较纯正,有如原装货。 “齐朝龟兹”,这是吕光灭龟兹后,带至凉州的乐舞,经北魏之手,而又辗转来到平城,北周灭北齐,各类伎乐又会于长安,故名。 至于“土龟兹”,当是历代以来,经过各种渠道传人中原后,复经再创了的龟兹乐。同是龟兹乐,何以要分之为三,想当是有重大的差异。龟兹乐历经凉州、北魏、北齐、北周而隋及唐,发展繁荣,臻于极峰。这当中有两个根本原因:大批高层权贵欣赏,而又为“时俗所知”,也就是说,它有广泛的听众基础,更其重要的是历代以来,有不少名家如玄宗这样的人的喜爱、重视和推广,才终于达到了“不可复浣涤”的普遍程度。 《唐六典·协律郎》谓:“龟兹:疏勒、高昌等地;皆有大曲”,这里所说的“大曲”,即以许多民歌和歌舞曲组成的套曲,或即木卡姆的前身或雏形。但在汉民族中,迄无一定的译名。至唐,始又起用“大曲”一名,如说是“套曲”,应为在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综合性音乐歌舞套曲。 到了7、8世纪,突厥势力开始膨胀,他们的语言,极自然地成了新疆地区官方语言,甚至渗透到了音乐领域,如称“大曲”为“约杭趋依”,其中包括“艳”“趋”“乱”。而喀什地区却称“琼拉克曼”,它们基本上保持了木卡姆的曲式结构。唐代对西域音乐的偏爱,可谓到了家,还从制度上加以保证,由分而合,向着更高层次发展:把原有的十部乐,调整改建为二伎,即立部伎和坐部伎。骤看起来,这好像只是形式的差别,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及经深入分析,也很有名堂。既表示乐器分类上的需要,也有演奏技艺上的高低优劣问题。对此,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立部伎》一诗,充分阐明了立坐二部的本质问题: “……太常部伎有等级,堂上者坐堂下立。堂上坐部笙歌清,堂下立部鼓笛鸣。笙歌一声众侧耳,鼓笛百曲无人听。” “立部贱,坐部贵,坐部退为立部伎,击鼓吹笛和杂戏。立部又退何所任?始就乐悬操雅音。” “立部伎有八部:安乐、太平乐、破阵乐、庆善乐、大定乐、上元乐、圣寿乐、光圣乐,自破阵乐以下,皆配大鼓,并有龟兹之乐。坐部伎有六部:燕乐、长寿乐、天授乐、鸟歌万岁乐、龙池乐、破阵乐,自长寿乐以下,龙池乐除外,皆用龟兹乐。” 两部之中,以龟兹乐为最盛行,它的地位,因而也就最高。“升胡部于堂上,使之坐奏。” 五代时,全国混乱,兵连祸结,社会生产和农事濒临停顿,百业凋敝,两极分化严重。一方面统治阶级淫纵无度,一方面劳动人民挣扎在死亡线上。大多数乐师无以为生,星云流散。原有唐代音乐大多销声。到了宋代,音乐又复繁荣。教坊演奏的唐代大曲约有四十余部,如梁州、石州、绿腰、薄媚、庆云乐、相遇乐等。唐代原有大曲的唱词,多是五、七言,到了宋代,为了适应乐曲的旋律和节奏的变化,歌词也随之而长短不一,任意增减,进行故事演述,大曲和杂剧结合,成了戏曲的主要构成部分。不但杂剧用大曲的音乐,剧名也往往标大曲的名称,如“莺莺六幺”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