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黄晓勇主编
页数:316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2031133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一国的经济实力是其科研能力的基础。本书从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历史发展为出发点,探寻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与其所在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科研实力的关系,从而探讨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何影响科研水平的发展。诺贝尔经济学奖一定程度上不但体现了一国的科研能力也体现了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东亚经济在二战以后呈现出整体性的崛起,但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却始终与东亚无缘,本书希望通过研究东亚国家对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努力,实则分析东亚经济发展与科研提升的互相促进的关系。
作者简介
黄晓勇,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能源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间组织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税务硕士教育中心和金融硕士教育中心主任等职,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主要研究领域为世界经济、国际能源安全、民间组织等。主要著译(含主编)有:《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13)》、《日本的产业政策》、《中日流通业比较》《中国民间组织蓝皮书》(系列)等。
本书特色
一国的经济实力是其科研能力的基础。本书从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历史发展为出发点,探寻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与其所在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科研实力的关系,从而探讨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何影响科研水平的发展。诺贝尔经济学奖一定程度上不但体现了一国的科研能力也体现了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东亚经济在二战以后呈现出整体性的崛起,但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却始终与东亚无缘,本书希望通过研究东亚国家对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努力,实则分析东亚经济发展与科研提升的互相促进的关系。
目录
一 中国何时获奖的三种观点
二 思考的维度
三 日本作为镜子
四 问题和主题
五 本书的主要内容
第一篇 经济学和诺贝尔奖
第一章 何为诺贝尔经济学奖?
一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由来
二 奖项的特征和获奖者的分析
第二章 拥有诺贝尔奖的经济学:符号、成就与问题
一 关于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争议
二 数学和“沉闷的皇后”
三 经济学的全球化与经济学家的自负
第三章 那些经济思想的幽灵:经济理论和经济发展
一 经济理论和经济思想
二 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
三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与中国
第二篇 经济学和中国奇迹
第四章 “经世济民”:中国的经济学和经济发展
一 中国的经济学人
二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计划经济
三 计划到市场的荆棘之路
四 变革与良药:经济学和中国改革开放
五 经济学帝国主义:科斯与中国
第五章 重构象牙塔:中国的经济学教育和理论研究
一 浦山先生的背影
二 现代经济学的引入和发展
三 中国经济学研究的进展和国际比较
四 离诺贝尔经济学奖最近的华人经济学家
第六章 中国经济学奖项兼与“诺贝尔经济学奖”比较
一 中国的经济学奖项
二 中国经济学奖项与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比较
第三篇 瞧瞧他们:借鉴和前行
第七章 日本的镜鉴
一 日本的经济发展和经济理论、经济研究
二 日本的经济学家与经济学教育
三 日本经济学家为何无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四 日本案例的价值
第八章 经济学家由此破茧:美国的经济学教育和研究
一 经济学家由此破茧:美国名校经济学训练的目标与框架
二 美国经济学教育和学术研究体系
第九章 奏出经济学的交响乐
一 一些总结
二 中国经济学的自我认知
三 对中国经济学发展的一些想法
四 结语
附录 诺贝尔经济学奖(1969—2016)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