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陆南泉
页数:1061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120319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俄罗斯经济体制改革史论:从俄国彼得一世到普京:上下卷
内容简介
本书较系统地论述了苏联经济体制改革与俄罗斯经济体制转轨的历史进程,并在此基础上对一系列有关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提出了看法。作者细致梳理了沙皇俄国经济体制至当前俄罗斯经济体制发展的全过程,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层面的综合分析,理清其发展脉络,并附以详实的史料加以佐证,是苏联和俄罗斯经济问题研究不可多得的学术著作。
作者简介
陆南泉,江苏省江阴市徐霞客镇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举学部委员。
1960年莫斯科财政学院(现俄罗斯联邦财政大学)研究生毕业,同年获苏联经济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与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执教并从事苏联问题研究。1981年起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先后任经济研究室、俄罗斯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兼任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等校教授;曾任日本北海道大学斯拉夫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与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撰写、主编的专著有《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论(从列宁到普京)》《苏俄经济改革二十讲》《俄罗斯转型与国家现代化问题研究》《苏联兴亡史论》《走近衰亡——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研究》《独联体国家向市场经济过渡研斫究》《论苏联、俄罗斯经济》《中俄经贸关系现状与前景》《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上中下三册)30余部,还有合作翻译《苏联财政》《苏联政治经济学》等译著5部,并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与研究报告。从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为表彰在社会科学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政府特殊津贴。
目录
上卷
第一编 十月革命前俄国的饰制改革
第一章 十月革命前俄国的历次改革
第一节 从彼得一世到保罗(1682-1801年)
第二节 亚历山大一世到尼古拉一世(1801-1855年)
第三节 农民改革:俄国农奴制度废除与迈向现代化的重要一步
第四节 农民改革之后的两次革命
第二章 十月革命前俄国政治与经济主要特点
节 政治领域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 经济现代化进展与经济主要特点
第二编 计划经济体制形成过程
第三章 形成计划经济体制的起始阶段
节 先从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主义的设想谈起
第二节 十月革命后 初时期的经济革命改造
第三节 军事 时期(1918年春至1921年初)
第四章 斯大林经济体制模式形成的原因与过程
节 1924-1929年新经济政策实施与被抛弃
第二节 工业化与斯大林经济体制模式的全面建立与巩固
第三节 信贷与税制改革
第四节 斯大林的农业全盘集体化政策
第五节 产品经济观一直占 地位
第六节 不能忽视俄国传统、“大清洗”与斯大林个人品性的影响
第五章 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特点与主要弊端
节 构成苏联模式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对斯大林模式的总体评价
第三节 斯大林经济体制模式的主要特点
第四节 主要弊端
第六章 经济体制 的中央集权化、凝固化与阵营化
节 战时采取的主要经济政策
第二节 战后经济状况
第三节 战后经济恢复与发展
第四节 战后不思改革的原因
第五节 斯大林经济体制模式阵营化
第三编 修补性的改革过程
第七章 苏联 个改革者赫鲁晓夫上台执政的背景
节 消除政治恐怖,让人民过正常生活
第二节 反对斯大林个人崇拜是进行改革绕不过的一步
第三节 通过斗争巩固领导地位
第八章 赫鲁晓夫时期的农业改革
节 把农业改革放在突出优先地位
第二节 以扩权为主要内容的农业计划体制改革
第三节 以提高物质利益为主要目的的农产品采购制度的改革
……
下卷
第四编 经济伟制转型酝酿与发端时期
第五编 经济体制转型时期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编 十月革命前俄国的饰制改革
第一章 十月革命前俄国的历次改革
第一节 从彼得一世到保罗(1682-1801年)
第二节 亚历山大一世到尼古拉一世(1801-1855年)
第三节 农民改革:俄国农奴制度废除与迈向现代化的重要一步
第四节 农民改革之后的两次革命
第二章 十月革命前俄国政治与经济主要特点
节 政治领域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 经济现代化进展与经济主要特点
第二编 计划经济体制形成过程
第三章 形成计划经济体制的起始阶段
节 先从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主义的设想谈起
第二节 十月革命后 初时期的经济革命改造
第三节 军事 时期(1918年春至1921年初)
第四章 斯大林经济体制模式形成的原因与过程
节 1924-1929年新经济政策实施与被抛弃
第二节 工业化与斯大林经济体制模式的全面建立与巩固
第三节 信贷与税制改革
第四节 斯大林的农业全盘集体化政策
第五节 产品经济观一直占 地位
第六节 不能忽视俄国传统、“大清洗”与斯大林个人品性的影响
第五章 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特点与主要弊端
节 构成苏联模式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对斯大林模式的总体评价
第三节 斯大林经济体制模式的主要特点
第四节 主要弊端
第六章 经济体制 的中央集权化、凝固化与阵营化
节 战时采取的主要经济政策
第二节 战后经济状况
第三节 战后经济恢复与发展
第四节 战后不思改革的原因
第五节 斯大林经济体制模式阵营化
第三编 修补性的改革过程
第七章 苏联 个改革者赫鲁晓夫上台执政的背景
节 消除政治恐怖,让人民过正常生活
第二节 反对斯大林个人崇拜是进行改革绕不过的一步
第三节 通过斗争巩固领导地位
第八章 赫鲁晓夫时期的农业改革
节 把农业改革放在突出优先地位
第二节 以扩权为主要内容的农业计划体制改革
第三节 以提高物质利益为主要目的的农产品采购制度的改革
……
下卷
第四编 经济伟制转型酝酿与发端时期
第五编 经济体制转型时期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