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国生
页数:382页
出版社: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3615900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子从管理角度见证了学院转制后从薄弱学校走向重点学校的过程, 同时还对行业高职院校转交地方政府后如何进行有效管理进行理论探讨, 为高职院校转型与发展提出谋略与路径。
作者简介
刘国生,二级教授,清华大学机械系毕业。现任广州城建职业学院院长,中国职教学会民办分会副会长、广东省民办高职院校联席会主席、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教育培训工委副主任。历任湘潭大学校长助理、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广州广播电视大学校长、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先后担任广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铁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国家规划教材评审专家、教育部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部级专业教学改革试点评审专家。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国高教研究》《金属成形工艺》等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广东省、广州市高等教育改革工程重点资助项目和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等20余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人事部全国人事科研成果三等奖和广东省、广州市教育教学成果一、二等奖等奖项20余项;获全国“三育人”先进个人、首届广东省职业院校杰出校长、广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广东省民办教育优秀校长等称号。
目录
勤勉耕耘,破冰前行
迎难而上,止于至善
探索职校与企业深度合作模式一一从“订单培养”到“教学工厂”
实践篇
以人事分配改革力推人才强校工程
明确目标深化改革举全校之力推进“四项工程”建设项目
转变观念明确定位全面推进专业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工作
遵循高职教育规律,力抓人才培养评估
转观念找差距,抓改革谋发展
勤奋学习奋发有为力争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认清形势明确任务以管理创新抢抓创省示范校新机遇
以党建促发展以发展促和谐切实加强各级管理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
把创新的精神融人做人求学之中
众志成城迎难而上开创学院评建创示范工作新局面
同心协力顽强拼搏优质高效推进整改促建工作
着力人才培养高质量,努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激发超越自我激情,以一转三勤促四学
加强专业团队建设,努力消除“0、1”现象
以为谋位求支持,尽心竭力谋发展
更新观念苦干巧干努力开创专业建设新局面
以评建创促基地建设,精细化推进质量管理
总结经验再提高,查找差距再起航
抢抓发展新机遇,进驻萝岗建校区
社会满意为标准适应市场谋发展走资源共享集约化办学之路
高效推进评建整改,打造一流高职教育
抢抓转评两大机遇,不等不靠主动作为
以理念为先导以评建为抓手举全院之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牢记养育之恩脚踏实地进取以扎实的功力把握好每一个发展机遇
加强修养提升素质肩负起评估整改争创示范的重任
把握时机不犹豫,努力行动不言悔
坚定不移抓整改,齐心协力创示范
脚踏实地保增长着力改革惠师生全面完成学院“十一五”确定的目标与任务
以校企合作促实践教学,以大赛培育促技术研发
齐心协力转变发展方式,谋篇布局“十二五”发展
把握骨干校建设“八大要点”,花都示范园先行先试迈好步
发挥双重优势,建好国家骨干校
组团队拼智慧凝心聚力推进国家骨干校建设
见证发展共艰难,三年奋进同跨越
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全面推进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
从适应到跨越从突破到带动广铁职院移交转制跨越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挺教学努力培养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立足行业服务地方开创学院改革建设发展新局面
辞旧迎新继往开来努力开创国家骨干校建设新局面
加强领导规范管理开创学院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新局面
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力打好国家骨干院校建设攻坚战
永续铁路情结,合作发展共赢
以务实敬业之心,发攻坚进取之力
进一步深化三项改革,力促国家骨干校建设
进“城”兼顾扩建,确保“验收”合格
创新体制机制,拓展国际合作
转换角色定位,塑造完美人格
服务校友奉献母校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增光添彩
深化改革协同创新全面完成国家骨干校建设各项任务
政校行企齐发力,建好花都示范园
以轨道交通大发展,力推高职转型升级
五载探索结硕果,今日挂牌深融合
理论篇
学院有“出路”了
迎难而上止于至善以思想大解放促进新跨越的思考
在适应中追赶在追赶中跨越广铁职院改革建设发展的成就与经验
行业转制高职院校的发展模式的构建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现状分析与“十二五”发展预测
在适应中突破在突破中引领全面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
追赶与跨越:行业转制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一一以广铁职院创建国家骨干院校为例
从管理到经营:公办高职院校管理机制的改革与探索一一以广铁职院校企合作办学为例
联企业强内涵借外力壮实力——广铁职院校企合作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校企合作顺畅运行,还要再努几把力
行业高职院校转制发展战略的研究与实践
附录篇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建设与发展规划(2006-2010年)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
后记
节选
《高职院校转型跨越发展:谋略与路径》: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广东省唯一一所培养轨道交通、铁路等特有专业人才的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名列广东省高职院校前茅,专业对口率达到85%。毕业生当中有30多人在广州地铁担任过站长,广州地铁首席司机龙威、广铁集团第一位“和谐号”动车组司机陈炳根等就是该院培养的优秀毕业生,该院以报考率、上线率、报到率、就业率、就业质量“五高”享誉社会。目前,该院正以“火车头精神”为引领,加快推进创建广东省高职示范院校的品牌建设。 纵观广铁职院十年的高职发展历程,我们发现,该院的迅速崛起,主要在于移交广州市政府管理后的近五年时间里。2005年,学院新班子上任后审时度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瞻,以不甘人后、杀出一条血路的劲头和迎难而上、止于至善的精神,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正确处理战略目标与实现过程、规模与质量、全面提高与重点突破、硬件建设与软件管理、改革发展与和谐稳定等“五大关系”,努力实现学院与社会之宏观层面、内部组织之中观层面及教职员工之微观层面的“三个和谐”,在艰难中起步,在攻坚中崛起,在适应中引领,在创新中发展。经过全院教职工的努力拼搏,实现了从中职到高职、从计划到市场、从行业主管到政府主办的快速转型与跨越式发展,由一所茫然无措、闭滞倦怠、人浮于事、基础薄弱的行业高职院校,发展成为目标明确、生机勃勃、精干高效、实力雄厚的地方高职院校,以卓越的人才培养效益回答了“办什么样的学校,怎样办好学校”和“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两大命题。 《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言简意赅地道出办大学的原则,在于发扬光明的德行,革除旧习,达到完善。南宋思想家朱熹在《大学章句》中对“止于至善”做了如此阐述:“止者,必至于是而不迁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言明明德,亲民,皆当至于至善之地而不迁。” 该院院长刘国生教授认为,办大学、修身育人,必须坚持达到完善的境界而毫不动摇。“迎难而上,止于至善”是他自始至终的人生态度,“创新每一天”,一天做得比一天好,则是他一以贯之的工作追求。在他看来,“迎难”始于“知难”的智慧和良知,成于“解难”的责任、谋略和勇气。“知”为“迎”找准方向,“解”是“迎”的目的;“上”则需要胆识、毅力、勇气和锲而不舍的拼劲;“止于至善”指“迎”而“上”的程度,意指通过不懈的努力,以臻尽善尽美,也就是说不达到完美的境界绝不停止自己的努力。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所取得的一切,正与其“迎难而上,止于至善”的执着和“创新每一天”的信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从2005年8月至今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办学思路清晰、改革措施有力、迎难而上的进取拼搏和政府大力支持的结果。 名校速递:请院长简单谈谈近十年来学校的一个发展历程。 刘国生:学院自2000年6月由广州铁路运输职工大学、广州铁路机械学校、广州铁路成人中专三所学校合并升格以来,按时间段计算,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00年6月至2005年8月。由于定位不明、目标不清等原因,学院失去了全国高职教育飞速发展、快速提升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与当时基础条件相当、地处广州的其他行业院校的差距越来越大。 第二阶段,是2005年8月至2009年6月。学院移交广州市政府管理之初,新领导班子面对在校生只有1391人,坚守在岗位上的在编职工334人,可用教学仪器设备不到l000万元,教学系部和机关职能部门分别挤在大教室办公备课,破棚旧屋随处可见,曲径坡道弯来绕去,学生提壶拿桶踩着小道去到油炉棚屋打水……这样一种景象,加上上任之初接踵而至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名列全省高职院校末位,教师的硕士比例被教育部亮红牌,生师比全国罕低而新学期要开的课却无人上……这样一些怪事,感受到的只有与全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如日中天的规模、质量和内涵发展形成的强烈反差和竞争压力,于是痛定思痛,审时度势,决定以超常的改革、局部的阵痛来解决这难忍之痛,以创新之举激发广大教职工的发展热情,发挥行业背景深厚和政府重视支持这两大优势,抓住移交转制和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这两大契机,以不甘人后、杀出一条血路的劲头,迎难而上、止于至善的精神,坚持质量、规模齐头并进,内涵、外延同步加强。在艰难中起步,在攻坚中崛起,在适应中引领,在创新中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