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碰撞与交融-希腊化时代的历史与文化

封面

作者:杨巨平著

页数:404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2031749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希腊化文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基本与亚历山大之后希腊人与当地民族的互动程度相一致。多元、统一是其基本特征。它与希腊古典文化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希腊人与被统治民族共存之地的文化,是以希腊人为创造者主体、希腊文化形式为基本载体,同时吸收埃及、巴比伦、印度文明等文化因素之后形成的混合文化。它可能只是流行于希腊化世界上层的精英文化,但它的影响还是会通过钱币、宗教和政治统治的触角伸向广大的社会下层。就欧亚大陆文明间的沟通而言,它承前启后,可谓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文化大碰撞、大交流,大融合。

作者简介

1985—1988年,南开大学历史系,师从王敦书教授攻读古希腊罗马史方向,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96—2001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师从刘家和教授攻读中外古史比较研究方向(在职),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88—2004年,山西大学历史系任教,先后任讲师、副教授(1993)、教授(1998);曾任历史系副主任(1995年)、主任(1995-2003),兼任山西大学文博学院、旅游学院院长。2004年至今,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9月被推选为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副理事长。2003年11月-2004年1月应邀在美国圣迭戈大学讲学;2005年7月赴澳大利亚悉尼参加第14届国际哲学大会。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副理事长。

本书特色

希腊化文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基本与亚历山大之后希腊人与当地民族的互动程度相一致。多元、统一是其基本特征。它与希腊古典文化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希腊人与被统治民族共存之地的文化,是以希腊人为创造者主体、希腊文化形式为基本载体,同时吸收埃及、巴比伦、印度文明等文化因素之后形成的混合文化。它可能只是流行于希腊化世界上层的精英文化,但它的影响还是会通过钱币、宗教和政治统治的触角伸向广大的社会下层。就欧亚大陆文明间的沟通而言,它承前启后,可谓人类历史上最次文化大碰撞、大交流,大融合。

目录

前言
绪论 近年国外希腊化研究的特色与发展趋势(1978-2010)
第一编 历史变迁
第一章 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与统治
第一节 马其顿的兴起
第二节 亚历山大东征
第三节 亚历山大帝国的兴衰
第二章 希腊化王国
第一节 托勒密王国
第二节 塞琉古王国及帕加马、巴克特里亚王国
第三节 马其顿王国及其控制下的希腊
第三章 希腊化时期的文化
第一节 哲学
第二节 科学
第三节 文学、史学与艺术
第二编 制度重建
第四章 希腊化时期的君主制统治
第一节 王权神化与王朝崇拜
第二节 王朝统治与君主专权
第三节 王友集团与官僚政治
第五章 希腊化时期城邦和城邦联盟的民主制残存
第一节 原希腊城邦民主政制的蜕变
第二节 新建希腊式城市的地方政权性质
第三节 城邦联盟政制——希腊城邦民主制的局部延伸
第六章 希腊化时期的城市化运动
第一节 城市化的动因
第二节 城市化的实现
第三节 希腊化城市的特征
第四节 城市化的意义
第三编 文化发展
第七章 希腊化文化的产生与演进
第一节 希腊化文化产生的历史必然
第二节 希腊化文化的演进
第八章 希腊化文化的多元与统一
第一节 希腊化文化的多元性
第二节 希腊化文化的统一性
第九章 “希腊化文化”的历史定位——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文化大碰撞、大交流、大汇合
第四编 文明交汇
第十章 希中文明的接触与交汇
第一节 亚历山大进军中亚与希中文明相会基础的奠定
第二节 巴克特里亚希腊人向中国方向的扩张与大月氏的到来
第三节 张骞西行与希中文明信息的双向流动
第四节 印度-希腊人与西汉王朝
第五节 希中两大文明交汇的最终实现
第十一章 希印文化关系的渊源与发展
第一节 亚历山大以前的希印文化接触
第二节 亚历山大、孔雀王朝时的希印文化交往
第三节 印度-希腊人统治时期希印文化的交流与汇合
第十二章 阿伊·哈努姆遗址与东西方诸文明的互动
第一节 阿伊·哈努姆遗址——希腊-马其顿人在中亚长期立足的见证
第二节 阿伊·哈努姆古城风貌——希腊与东方文明因素的交汇融合
第三节 北方游牧民族的冲击与阿伊·哈努姆的废弃
第五编 深远影响
第十三章 希腊化文化与西欧文化的发展
第一节 罗马文化对希腊化文化的接受与传递
第二节 基督教——希腊化文化通向西欧文化的桥梁
第十四章 希腊化文化的东方遗产
第一节 阿拉伯、中亚、印度地区的希腊化文化遗存
第二节 远东中国:余波所及
结语 碰撞与交融——希腊化文明与古代诸文明关系综论
附录
附录一 公元前4世纪以前希中文明有联系吗?
附录二 试析“希腊化”时期君主制的形成及特点
附录三 犬儒派与庄子学派处世观辨析
附录四 古希腊乌托邦思想的起源与演变
附录五 奥尔弗斯教及其主要影响
附录六 希腊化研究述评(下迄20世纪80年代)
王位世系表
大事年表
译名表
征引文献与参考书目
补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碰撞与交融-希腊化时代的历史与文化》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91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