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许嘉
页数:284
出版社: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5031540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刺绣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中专属妇女的独特一支。作为一门女红技巧,刺绣长期以来得不到艺术殿堂的认可,也得不到理论研究界的重视,为文化史界忽略。其实中国传统刺绣在漫漫发展历程中,除了实用性、装饰性、民俗性及技巧成分,也包涵着相当程度的书画艺术性。本书将追溯中国江南传统刺绣之代表——“苏绣”的历史,着眼于对绣画传统的挖掘,聚焦于顾绣和丁氏《绣谱》,从个案的文献整理及理论的文本分析两个角度切入,并通过对绣与绘、针与箴的史学溯源,及历代女性绣绘兼备者的比较搜集,来对中国江南传统刺绣中的绣画的“艺”之内涵进行有美术史研究价值的针对性阐述,同时结合今日苏绣之乡镇湖的考察调研为其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目录
作为知识的绣画范景中
织物般的生命方式——写给许嘉的《绣画》许江
引言
一
二
三
第一章 绣与画
刺绣之定义
绣画和画绣
刺绣与绘画
针与箴
苏绣和顾绣
第二章 顾绣研究
顾绣研究小史
露香园顾氏
善绣顾氏女眷
顾姬
韩希孟
张来妻顾氏与顾兰玉
其他
顾绣精品释例
《东山图》
《十六应真图册》
《韩希孟绣花卉虫鱼册》
顾绣之特点
顾绣之影响
第三章 丁氏《绣谱》研究
绣谱之历史
《绣谱》之后继者
为绣作谱
丁氏《绣谱》
择地第一
选样第二
取材第三
辨色第四
程工第五
论品第六
丁佩考
结语
镇湖调查报告
图录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绣画:中国江南传统刺绣研究》: 丁佩,字步珊,华亭人(今上海松江人),生卒年不详。《绣谱》成书于道光元年七月初六,自言“绣余清暇,偶尔濡毫,积久辄成篇帙,未敢出以示人”,亦未出版,直到1828年二友人殷切索书,她才想到刻版流布,自刊十二梅花连理楼刻本,分上下两卷。1927年武进涉园石印本正是据此本翻印。1928年神州国光社排印本《美术丛书》二集第七辑中也收录此书。200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续修四库全书1115册·子部·谱录类》亦收录这一版刻本。《绣谱》共约七千字,卷上含《择地》《选样》《取材》三篇,卷下含《辨色》《程工》《论品》三篇,每一篇下又各分细目。《绣谱》前有李琬遇和朱澄序、丁佩《自序》及顾作琮和黄韫生题词,正文前有《例文》及金湘跋,后有沈善宝后序。 《绣谱》自序写于1821年,例言作于1828年出版之前。除了简单介绍自己外,透露出几个信息:一是谈作谱之必要、写书之目的,期望能够“抛砖引玉”;二是声明此书仅专门讨论闺阁绣画,其他实用性刺绣技法道理相通,她不再赘言;三是解释自己为何不在书后附上绣样插图,因为考虑到各地喜好样式不同,刺绣经验不能执着于形式,少即是多;最后说明此书在完成七年后才出版的缘由。 《绣谱》开篇就论述刺绣“古来未有谱之者”的原因,及刺绣作谱的必要性。自序开篇日:“工居四德之末,而绣又特女工之一技耳。古人未有谱之者,以其无足重轻也。”女红居四德之末,刺绣只是女红之中的一项技巧,可见其无足轻重,所以古来未有谱。四德,亦称四行。《后汉书·曹世叔妻传》:“女有四行:一日妇德,二日妇言,三日妇容,四日妇功。”指女子的品德、言语、容仪、女红。“妇功”排在最末,班昭认为“专心纺绩,不好戏笑;洁齐酒食,以奉宾客,是谓妇功”且“妇功不必工巧过人也”,言妇功为女子之职责,而非技巧的卖弄。 广义的妇功范畴包括采桑养蚕、纺绩织作、洗衣做饭、奉养公婆、照顾丈夫、生养子女、招待宾客等家庭内外事务。狭义的妇功即指“女红”,指女子所做的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及其成品。古时儿童就开始按性别训练:“女则课纺绩,男则课诗书。”从班昭的观念可以推知,古时刺绣仅是狭义妇功范畴中的一项技巧,观赏性大于实用性,主要用于美观的装饰,传统妇功注重实用,因此刺绣便不被看重了。 然而,在闺阁之中,“藉以陶淑性情者,莫善于此”,它能“使好动者静,好言者默”,从而“戒慵惰,息纷纭”,这是对于刺绣者的好处说的。另一方面,对于绣品本身而言,大到饰于庙堂,小至衣带佩巾等随身物品,都能显得光彩夺目,趣致盎然。刺绣虽是工艺技巧,但它“师造化以赋形,究万物之情态”,与文章、绘画、书法同样妙不可言。如此两方面看来,刺绣若没有既定的方法可以遵循的话,就很难深入探求其发展方向,大多数妇女只停留于最基本的技巧熟练水平,有人因“无成法可宗”于是“厌而弃去”,这或许就是世间罕见刺绣高手的原因。可见,丁佩认为作谱之目的不在于整理归纳理论本身,而在于通过作谱使刺绣有“成法可宗”,可“究其趋”,从而反过来指导更多的妇女在实践中提高绣艺。 除了丁佩自序,李琬遇的序也分析了为何女红之事素来无谱的原因,两者可以相互补充印证。她主要通过论述万物都需有谱可依,说明世间一切都需要典范和基础的道理。 “谱,籍录也。”谱为按事物的类别或系统编成的书籍。自古以来,以“谱”为名,或不以为名却有其实的书籍众多,除了书谱、画谱、印谱、砚谱、墨谱、琴谱、茶谱、食谱、笺谱、药谱、陶器谱、石谱、玉谱等较为常见的谱类,即琴棋书画、笔墨纸砚、玉石陶瓷,还有剑谱、牌谱、园谱、装潢谱、酒谱、粥谱、发饰谱、蹴鞠谱、羽扇谱、镜谱、泉谱、花谱、果谱、植物谱、竹谱、烟谱、猫谱、鸟谱、兽谱、马谱、虎谱、虫谱、蛇谱、蟹谱等52,触及一切生活琐碎、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李琬遇更是把“谱”之范围扩大:“齐治均平,则以尧舜为谱;格致诚正,则以孔孟为谱。谈文章者祖《典谟》,习诗赋者本《风》《骚》。以及阴阳卜筮、杂技百家,莫不各有沿袭,无非谱也。”53即使自然存在的天地万物,都有人撰谱,那么“明明有蹊径可寻、有意象可窥者”的人为之事,就更需作谱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