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谭五昌//谭迪
页数:432
出版社:湖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6670626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谭五昌、谭迪主编的《文学人格与艺术坚守–谭仲池文艺作品评论集(精)》收入谭仲池文艺作品评论文章68篇,其中诗歌评论36篇,散文评论9篇,小说评论20篇,其他5篇。既有单篇作品的评论,也有全部作品的关照。附录谭仲池文艺论著43篇,与评论文章参读,便于理解赏析谭仲池作品思想的内容和艺术风格。
本书特色
《文学、人格与艺术坚守:谭仲池文艺作品评论集》节选了50余位国内文艺评论家和文艺爱好者对谭仲池所写的文艺作品——诗歌、散文、小说、电影、歌词的评论文章约80余篇,分诗歌、散文、小说、其他四部分编排。书后另附谭仲池文艺思想相关文章40余篇。入选论文从不同视角切入,分别对谭仲池的文艺作品进行了多向度的研究和批判。
目录
节选
《文学、人格与艺术坚守:谭仲池文艺作品评论集》: 作品的主人公雁华不远万里,从大洋彼岸赶回凤凰寻根。是什么力量在召唤他?是什么事物在吸引他?湘西土地美丽的山川风物是召唤他的外因,这块土地千百年来蕴藏的人文思想,是吸引他的内因。雁华的爷爷是凤凰人民的儿子,为了实现凤凰人祖祖辈辈“飞出去是凤凰,飞不出去是麻雀”的信念,远渡重洋,在异国他乡生息繁衍,但是内心深处,他无时无刻不在惦念着自己的家乡和家乡那些情深义重的亲人。 雁华虽然自小生长在异域,但是他身上流动的血脉,确定了他的根之所在只能是湘西凤凰这一片热土。由风景到人物,由形式到内容,奔放瑰丽的语言如山中清泉,滔滔汩汩,奔涌而出,既华美绚烂,又浑然天成。读完这一段,不见语言文字,但见性情气骨,显示了作者炉火纯青的艺术功力。 《凤凰之恋》的语言,极具情感性。作者在对比中揭示了主人公雁华对湘西凤凰的热爱和对异国他乡的淡漠,从中凸显了作品的主旨:对凤凰、对湘西、对华夏大地的歌颂和礼赞。作者谭仲池先生不是布衣文人,他从政多年,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已深入他的骨髓,成为一种行为自觉。作品第八章《天涯惊梦》,写雁华因为父亲的急电赶回美国,借雁华的视角对他国做了一个简单的描述:黑色的林肯车在宽阔的高速公路上疾驰。坐在车内的雁华没有心思去重复观察窗外的世界。在他的印象中,这个世界是如此的呆板、灰暗、无序和光怪陆离,缺乏真诚、友谊和自由轻松,更没有色彩、灵气和生机。 这些话的感情倾向是非常明显的,作者用了一系列的贬义词,呆板、灰暗、无序、光怪陆离,把雁华厌烦美国、眷恋湘西的情感刻画得淋漓尽致。虽然离开凤凰只有短短的三十个小时,雁华已觉得这是一种心灵的煎熬。当他发现父亲的电报是一个骗局时,他便匆匆而归,又回到让他梦绕魂牵的故园:湘西凤凰。他眼中的凤凰湖是怎样的呢?碧绿如镜的凤凰湖,真是如诗如画,如梦如幻。 虽说秋季早已进入,倒仿佛有几分春天的意味。湖水原本就澄澈如碧玉般荡漾着,在风的吹拂下,卷起细微有致的涟漪。在湖上泛舟戏水的游客们,总是用歌和用橹,生发出水的脆响和声的湿润利落。湖边耸立的巨大灰白色岩石上,呈梯状似的小块田垄上,各种大小水鸟和其他山鸟一起自由地跳跃和呜叫。偶尔从山头飘过几缕白色云彩,掠过湖面的天空,反而给这个宁静中奔放着人性活力的水上天堂,增加了一份神秘和梦幻般的感觉。 这不是人间的湖,这是水上天堂!从这里,读者看到了天堂的景象:天堂里有温柔的和风,有动听的歌声,有可爱的小鸟,还有轻柔的白云。第一句总写,概括出凤凰湖的特点是如诗如画,如梦如幻。二、三句从正面下笔,描写湖水的温暖和澄澈。四、五、六句以游人、水鸟、白云做侧面烘托,游人泛舟戏水,小鸟跳跃呜叫,白云飘浮掠过,这些欢乐而美丽的景象,使凤凰湖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人间天堂。作者简练传神的描述分别把两地的灰暗与明亮、呆板与生动、冷酷与温暖形象地展现出来,也把创作主体汹涌澎湃的浪漫主义激情悄然无痕地熔铸进去。“谈欢则字与笑并,论戚则声共泣偕。”谭仲池先生不愧是一代文豪,他的确是深谙艺术的奥妙的。 “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新颖,独创,也是《凤凰之恋》的特色之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要经营好这门艺术,需要过人的天赋,需要刻苦的学习,需要长久的实践。作者显然是具备以上三个条件的。《凤凰之恋》风格鲜明,有不少清词丽句让人口齿留香,耐人回味,值得收藏。 比喻是利用想象,通过“以彼物比此物”来抒写客观世界,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修辞手段和艺术表现方法,是创作中构成形象思维的重要法宝。自古以来,我国的文学作品就喜用比喻,从《诗经》到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都有巧妙的比喻在熠熠发光。《凤凰之恋》继承了这一民族艺术传统。作者善于就近设喻,新颖而独特。 青瓦重叠有序覆盖的教室,依山而建已有了上百个年头。每一片瓦都是智慧的音符,似甘霖夜露月白花香那样润物细无声地滋养着山寨一代又一代幼小的心灵……放学的孩子们排着队,唱着歌,蹦蹦跳跳地行走在山路上,像小鸟一样飞向山麓户户人家。 许多不知名的小鸟在树林间飞鸣,美丽的蝴蝶在花草丛中甜睡,近看像一朵花跌落在绿色的碧玉盘里。 两个人的身体和思想都凝固了,成为这座森林里一棵玉色的相思树。 第一句,用智慧的音符比喻教室的瓦,符合教室特有的传授知识的功能,空灵、准确。第二句,主语是放学的孩子,具体环境是山路,用小鸟归巢比喻急于回家的孩子,非常符合情境。第三句,蝴蝶在绿草中酣睡,作者把蝴蝶比喻成花,把草比喻成碧玉盘,美丽、贴切,令人叫绝。第四句,是雁华和银凤参观黄龙洞时的真情流露,因为洞内遍布钟乳石,因此用树来设喻,加以“相思”二字,具有鲜明的独创性。 《凤凰之恋》还有许多气势恢宏的排比,节奏明快,数句并列,让人目不暇接。这是作者独创的一种表达方式,笔者称之为“复式排比”。这些句子,往往是一个长句,里面包含五六个甚至十多个并列的短句,短句里又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语,结构复杂,读来极为费力,但也极具张力。 一座城市的美和灵性,一座城市的魂和文化,一座城市的梦和枯荣,一座城市的光和血火,一座城市的古和未来,一座城市的绿和生命,都离不开水,水是孕育这一切的雨露和乳汁,是地底的太阳之光,月亮之辉。 这一段,剖析城市和水的关系,是对水的歌咏。 这样的内容,换一个艺术功底浅的人去写,就只有一句话:一座城市离不开水,水孕育一切。这样的语言,多么苍白无力,更谈不上什么审美享受。主人公雁华第一次来到凤凰,第一眼见到沱江,初见故土的欣喜,对家乡山水的膜拜,都可以从这段语言中得到暗示。前六句虚写,作者抓住凤凰这座文化之城的特质,并不具体描绘这里的吊脚楼、石板路、商业街,而是用了一连串抽象的词语:美和灵性,魂和文化,梦和枯荣,光和血火,古和未来,绿和生命,笔力直指城市的内核,让读者遥想这座城市曾经的峥嵘岁月和即将的繁花似锦,从而引发更深层次的思索。后四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水的赞美之情。用雨露、乳汁、太阳之光、月亮之辉这些美好的事物,暗喻水是光明、圣洁的母亲,孕育一切,滋养一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