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陈勇新
页数:169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51005338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南音唱词选/源远流长佛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丛书》由陈勇新编著:南音是在木鱼、龙舟的基础上,产生的第三个粤语说唱曲种。南音有固定的节拍,除扬琴或古筝外,加入洞箫、椰胡、琵琶等柔性乐器伴奏,有起板和过门,比南词更紧凑。唱腔有慢板、中板、流水板、快板、尖板等板式,有本腔、扬州腔、梅花腔和抛舟腔。文词也比较讲究,雅俗共赏,标志着粤语说唱已发展至成熟阶段。
《南音唱词选/源远流长佛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丛书》适合大众阅读。
作者简介
陈勇新,男,1939年出生。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副研究馆员,曾任佛山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原名应钦,笔名东阜、铭音,1958年毕业于中南音专附中,退休前是佛山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是《中国曲艺志·广东卷》编委,先后有民谣集《金三角风雅》、《轨迹——音乐文集》、《龙舟歌》、《南音》面世。现为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家组成员。
本书特色
南音是产生于清代乾隆年间的粤语说唱曲种,以广州话入腔。本书选录了《叹五更》、《客途秋恨》、《祭潇湘》、《痴云》、《闵子骞御车》、《橘颂》、《沙田新夜话》等32个曲目,历史跨度近200年。《南音唱词选/源远流长佛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丛书》由陈勇新编著,简要介绍曲目的来历、内容和作者,对南音的查证、研究,对曲词给予了大量的注释,是全面展示南音风貌的一本唱词集。本书对保护南音将起到很大作用。
目录
前言
南音述略
一、南音的产生
二、南音的内容
三、南音的唱词结构
四、南音的传承
五、南音对岭南文化的贡献
六、南海文化对南音的贡献
南音唱词选
(1)叹五更
(2)客途秋恨(上卷)
(3)客途秋恨(下卷)
(4)客途秋恨(改编本)
(5)《梁山伯牡丹记》(节选)十送英台
(6)《再生缘摘锦》(节选)延师诊脉
(7)《红楼梦》(节选)潇湘琴怨
(8)《今梦曲》(节选)祭潇湘
(9)大闹梅知府
(10)碧容探监
(11)周氏反嫁
(12)闵子骞御车
(13)霸王别姬
(14)牛郎银河会
(15)长生殿
(16)泪湿青衫
(17)城隍庙
(18)十二时辰
(19)痴云
(20)柴房自叹
(21)挂绿悲歌
(22)橘颂
(23)澜石居民叹五更
(24)金山客叹五更
(25)抵制美国(卷下)
(26)追念国父叹五更
(27)美军叹五更
(28)二嫂改嫁
(29)罗岗香雪
(30)沙田新夜话
(31)月是故乡明
附录一 自传南音
陈祷好叹五更
失明人杜焕忆往
杜焕小传
附录二 粤方言常用口语
后记
节选
粤剧和其他戏曲一样,是以地方方言唱念的,由多种艺术门类的网子构成的综合体。融会了文字、音乐、舞蹈、戏剧、美术以至武术、杂技等多种元素。保存了各种地方文化信息,同时又具有岭南文化的开放性、融合性、多元性、创新性等品格,因而成为岭南文化的活化石。 南音的第三大贡献是它本身蕴含的丰富内涵,具有多方面的文化价值。 (一)艺术价值 被誉为粤凋三大名曲的南音《叹五更》、《客途秋恨》和收入南音集《今梦曲》的14首曲日①,历来备受推崇,认为“艺术性很高”,是“可传之作”。艺术性高突出表现在写情深入骨髓,感人至深。《叹五更》袒露被遗弃青楼女子的内心世界,既有对薄情郎的怨恨和指斥,更多是对昔日“两家誓死同欢笑”的追忆,淋漓尽致地宣泄了一位痴情女子的真情实感。《客途秋恨》反复表述了作者对一位青楼女子的爱恋:离别后因“妖氛漫海动烽烟”而“咫尺成千里”,一年后旧地重游难觅芳踪,只好默默祝福她“平安”;多年之后,仍忘不了她“缠绵相爱复相怜”,怨恨自己当年“穷途作客囊如洗”,未能为她赎身“脱风尘”,留下永久的遗憾。 《客途秋恨》对爱情始终不二的男子与《叹五更》的薄情郎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且都写得至情至性,无怪乎两曲都在粤调三大名曲之列。《今梦曲》收入的14首曲,原来大都是著名南音艺人钟德演唱的《红楼梦》曲,经文人雅十字斟句酌订正,或精心撰写之新曲,文学水平较高。正如著名报人劳纬孟所说:“今梦曲之文可贵,在于能善写人情。”参与编订《今梦曲》的叶茗孙更发出深深的赞叹:“吾不知彼歌何以善出人情至是,吾不知彼歌何以善人人情至是!”“善出人情”、“善人人情”是南音优秀曲目的共同特征。 南音的艺术价值还在于比兴自然、贴切,与“出情”、“人情”融为一体。《叹五更》以“好花自古香唔久”比喻青春难留,以“好极文君尚叹白头”,借司马相如嫌弃卓文君,后来回心转意的故事②,希望打动薄情郎。《客途秋恨》上卷开始一段,描写晚秋凄迷景色,引出“怀人愁对月华圆”,烘托作者面对客途孤寂,偏义月圆人不圆的愁苦心情;下卷的“既说苦海济人登彼岸,做乜世间留我种情恨?”抒发无尽的相思苦和无可奈何的哀叹。类似这样的表述,两曲比比皆是。《祭潇湘》为《今梦曲·潇湘泣玉》的节选,前面交待宝玉成婚之夜,精神恍忽与黛玉互诉衷情。后来袭人告诉他.那是宝钗,黛玉已魂归天国,不啻晴天霹雳,“含泪携壶”到潇湘馆祭奠。只见“残花满径无人扫,泥落空梁燕自飞”,一片衰败,想到“十载绸缪成画饼”,无穷的眷恋无限的恨化作洗不尽的愁……一气读来,铁石人也不禁落泪! (二)历史学价值 部分南音曲目以历史事件为题材,客观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态度,是对正史的生动补充,因而具有较高的历史学价值。如黄鲁逸《嘉定屠城》,无情揭露清兵入关时,大肆杀戮无辜百姓,是“反清复明”思想的延续;《女子叹五更》如实反映了“戊戌变法”开启民智,女子不愿再受“无才就是德”的愚弄,决心自尊、自重、自强,反对缠足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追求男女平等;《国民叹更》、《追念国父叹五更》反映辛亥革命前后,人们拥护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迫切要求洗脱饱受列强欺侮的屈辱,实行平等博爱的民主共和;在反美华工禁约运动中,又有《金山客叹五更》、《华工诉恨》、《抵制美国》等作品,有声有色地昭显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的民族气节。总之,本书南音唱词选(23)至(31)等九个介入现实生活的作品,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历史背景,具有历史学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