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郭福春
页数:199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30807414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主体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同时,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商业银行将面临更多的竞争与挑战。尽快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是银行业面l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与案例分析(第2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职高专经济金融类专业工学结合规划教材丛书及浙江省高校重点教材之一。本教材在内容上力求突出专业性、通俗性和实用性,在结构上注重完整性、有效性和直观性。既包括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又通过丰富的案例体现了商业银行的实践;既研究了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管理,又把目光投向创新业务管理、市场营销、产品定价等新领域。本教材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商业银行的基本理论、基本业务知识、管理技术和方法,既立足于国内银行业经营管理的实践,又吸收和借鉴了国外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方法,力求全面反映现代商业银行的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全书共十章,内容包括商业银行概述、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管理、商业资产业务管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管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商业银行营销管理、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管理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发展趋势等。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与案例分析(第2版)》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金融、经济、会计等专业的专业教材,也可作为社会从业人员的培训教材和参考资料。
目录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第三节 商业银行经营目标及原则
第四节 商业银行制度与组织机构
第五节 案例分析
第二章 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管理
第一节 商业银行负债业务概述
第二节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
第三节 商业银行存款管理
第四节 商业银行借款管理
第五节 案例分析
第三章 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管理
第一节 商业银行资产业务概述
第二节 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管理
第三节 商业银行贷款管理
第四节 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管理
第五节 案例分析
第四章 商业银行中问业务管理
第一节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概述
第二节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管理
第三节 案例分析
第五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第一节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第二节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方法
第三节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第四节 案例分析
第六章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第一节 商业银行风险概述
第二节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程序
第三节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
第四节 案例分析
第七章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
第一节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第二节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获取
第三节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开发
第四节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激励
第五节 案例分析
第八章 商业银行营销管理
第一节 商业银行营销管理概述
第二节 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
第三节 市场营销战略的确定与实施
第四节 商业银行形象塑造
第五节 案例分析
第九章 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管理
第一节 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管理概述
第二节 西方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管理
第三节 我国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管理
第四节 案例分析
第十章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 商业银行业务全能化
第二节 商业银行业务电子化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全球化并购浪潮
第四节 商业银行再造
第五节 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节选
银行(bank)一词源于意大利语banca或banco,意即早期的货币兑换商借以办理业务活动的板凳。银行是从货币经营业发展而来的。货币经营业者从事有关货币流通的业务,这为银行业的形成提供了条件。货币经营业者在办理货币兑换、保管、出纳、汇兑等业务过程中不断获得大笔业务收入,而且聚集了大量的货币资金,这些货币资金成为他们放款的基础。起初,他们只是用自己的资金放款,后来逐渐用吸收的存款来办理放款。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和流通的扩大,货币经营者将吸收的存款作为准备金而发放银行券,来作为对商人增加贷款的手段。由此货币经营业者又成为贷款业者,货币业务与贷款业务结合在一起并成为他们的主要业务,从此货币经营业就发展成为早期的银行业了。世界上最早以“银行”命名的信用机构,是在1171年成立于当时的世界商业贸易中心——意大利威尼斯的威尼斯银行。1401年,成立了巴塞罗那银行和热那亚银行;1609年,成立了位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银行;1619年,成立了德国汉堡银行;1635年,成立了鹿特丹银行;等等。这些银行最初只是接受商人存款并为他们办理转账结算,后来开始办理贷款业务。但他们所经营的贷款业务仍是有利可图且主要以政府为贷款对象,这种状况不适应当时资本主义工商企业发展对银行资金融通的客观要求。1694:年,在英国政府的支持下,股份制形式的英格兰银行在伦敦成立了。英格兰银行的建立,标志着适应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要求的现代商业银行的产生。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起了一批形式不同、大小不等的商业银行,各国商业银行体系及制度也基本上确定了下来。从历史上看,现代商业银行主要是通过两条途径产生的:一是高利贷性质的银行逐渐适应新的生产方式演变成现代商业银行。这些银行多为私人经营或合伙经营,银行贷款的对象主要是政府,以解决政府财政支出的需要;同时也贷给个人,满足个人消费需要,但利率很高。这一转变非常缓慢,英国差不多到18世纪才完成。二是按照资本主义原则所创立的股份制银行,这是现代商业银行建立的主要途径。这种股份制银行一般规模庞大,资本雄厚,且利率水平很低,满足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因此,股份制银行也是资本主义银行发展的主要形式,在最早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英国表现得尤为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