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郭永航,邱浩航主编
页数:308
出版社:海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5071292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该书主要包括两个互有区别但又紧密联系的两大部分内容。其中上篇简要的回顾了靠前共产主义运动目前,由马思和恩格斯开创、并由列宁继承和发展了的共产党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沿革,同时又对我们党的党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过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力图从中得出对今天实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下篇主要是对盐田试行党代会常任制的试点情况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和总结。其中包括“盐田关于党代表大会常任制的制度设计”、“盐田试行党代会常任制的主要举措”和“试行党代会常任制面临的挑战与思考”等主要内容,目的就是想从盐田的改革实践中探讨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的途径和举措,以进一步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深化县(市、区)党代会常任制试点”的部署。
作者简介
郭永航,1965年生,山东济阳县人。现任深圳市盐田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1989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历任深圳市委办公厅副处长、处长,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深圳市人民政府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深圳市委副秘书长(正局级)2010年获武汉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博士学位。 邱浩航,1974年生,广东普宁市人。现任深圳市盐田区委常委、区委组织部长兼党校校长。1995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2004年2月获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专业硕士学位。历任深圳市统计信息局副主任科员,深圳市人事局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深圳市委组织部主任科员、副处长、处长,深圳市委组织部机关党委委员。
本书特色
2014年度《深圳改革创新丛书》(共6本),丛书是在市委宣传部指导下,由市社科联牵头组织编撰,《深圳改革创新丛书》反映了近年来深圳各区、各部门、各领域、各行业及有突出贡献的个人改革创新实践成果的综合性、理论性著述。
目录
上编 党代表大会制度与党代表大会常任制的历史回顾
第一章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党代表大会制度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开创了党代表大会制度
一、共产主义者同盟首创党代表大会
二、第一国际时期的党代表大会制度
三、德国社会民主工人党坚持了党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节 列宁继承和发展了党代表大会制度
一、列宁创建了俄国的无产阶级政党
二、列宁对确立党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贡献
第三节 党代表大会制度与党内民主建设
一、马克思、恩格斯论党内民主
二、列宁关于党内民主的理论与实践
三、建立和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是党内民主建设的着力点
第二章 中共党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行程
第一节 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初创时期
一、“一大”:开始展现党代表大会的雏形
二、“二大”:党代表大会领导地位的确立
三、从“三大”到“五大”:党代表大会制度的初步形成
第二节 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基本形成时期
一、“六大”:党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与实践难题
二、“七大”:党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定型
第三节 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曲折发展时期
一、建国前后关于完善党的各级代表大会的设想
二、“八大”:党代会常任制的正式提出
三、“九大”到“十大”:党内民主建设遇到严重挫折
第四节 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全面[夾复和规范发展时期
一、“十一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党代会健康发展
奠定了基础
二、“十二大”:关于恢复党代表大会常任制的提议
三、“十三大”:地方党代表大会常任制的试点
第五节 党代会常任制试点的全面铺开和不断深化
一、“十四大”到“十五大”: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二、“十六大”:党代会常任制试点的全面铺开
三、“十七大”:党代会常任制试点的不断深化
下编 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在盐田
第三章 盐田是富有改革创新精神的新型城区
一、产业发展在结构调整中加快转型
二、民生福祉在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中切实增进
三、城区环境在生态建设中持续优化
四、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在抓改革、转作风中不断加强
第四章 盐田关于党代表大会常任制的制度设计
第一节 以确立区党代会的领导地位为基础
……
第五章 盐田试行党代会常任制的主要举措
第六章 盐田试行党代会常任制的挑战与思考
附录一 党代会常任制与党的作风建设
附录二 盐田区社区民意畅达机制问题研究
后记
节选
《深圳改革创新丛书·传承创新: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在盐田的实践探索》: 三、建立和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是党内民主建设的着力点 综上所述,不管是从马克思、恩格斯对党内民主重要性的论述来看,还是从列宁关于党内民主的理论与实践来看,我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党内民主建设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严格的制度保障,而建立和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又是其中的关键一环。 马克思、恩格斯把党内民主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是无产阶级政党同一切旧式政党的一个根本区别。为此,他们十分重视党代表大会在实现党内民主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始终坚持党的代表大会要定期召开。特别是恩格斯,直到晚年他都一直在关注着第二国际的代表大会能否按期召开。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在1892年,恩格斯曾致信给当时德国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倍倍尔,还强调“应当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党代表大会”,实际上这并非他唯一的表态,而是多次谈及此事。1889年2月28日,根据恩格斯的建议,德国社会民主党国会党团在海牙召开了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参加会议的有德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和瑞士的社会主义运动的代表,大会的目的就是拟定准备在巴黎召开第二国际代表大会的具体条件。但是,法国社会主义革命工党(即可能派)在接到邀请的情况下却拒绝参加会议,而且也无意承认大会的有关决议。以盖得、拉法格为代表的法国工人党虽然同以布鲁斯、马隆为首的可能派作了原则性的斗争,但在可能派的压力-F,拉法格等人也曾一度产生动摇,甚至打算要求改变第二国际巴黎代表大会的召开日期。恩格斯对拉法格等人要求延期召开代表大会的做法提出了反对意见。1889年3月23日,恩格斯写信给拉法格,要求他“严格执行已经通过的东西”,即不要去改变已经确定了的代表大会召开时间。为了进一步强调代表大会按期召开的必要性,几天后恩格斯又给拉法格写信:“照我的意见,代表大会无论定在哪一天,一定要保证召开;任何危及大会召开的行动都是错误的。您不会不知道,如果你们重新提出日期的问题,势必引起无休止的争论和纠纷。”l889年4月4日,恩格斯在给李卜克内西的信中再次重申:“至于召开代表大会的日期,那么任何改变已经通过的决定的做法都会给达成协议造成新的困难,因为每个人都将提出另一个日子。”恩格斯之所以如此重视党代表大会能否如期召开,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清楚地认识到,唯有党的代表大会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扬党内民主,从而凝聚全党的智慧、统一全党的思想,这是一种任何其他组织形式都无法代替的极为重要的作用。 列宁关于党内的民主思想和实践可以说是体现在各个方面,但表现得最突出、最着力的可以说也就是在党的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上。党代表大会制度是列宁努力建设和完善的党内民主制度,而党的代表大会本身又是列宁践行党内民主的主要阵地。关于列宁对建立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贡献,前面已经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在这里我们主要是回顾他在俄共(布)代表大会上那些令人难忘的民主实践活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