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沈周研究

封面

作者:何丽娜著

页数:295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0957598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沈周是明中期吴中在野知识分子的代表。作为“吴中靠前高士”,他既具有保守性,又表现出明代新型知识分子的种种特点,是一个内涵极丰富的个案。作为吴中文化圈的关键性人物,沈周的影响力是多方面的,他所涉及的文化现象也是丰富的。本文通过精读文本、深入比较,同时运用学科交叉的视角,并以知人论世为基点,将文学与时代、文学与地域、文学与艺术、文学与人生紧密联系,从而力求把握沈周文学创作的独特性和时代性,也旨在提出对明代文学、文人乃至整个明代文化氛围的新的思考。

本书特色

沈周是明中期吴中在野知识分子的代表。作为“吴中最高士”,他既具有保守性,又表现出明代新型知识分子的种种特点,是一个内涵极丰富的个案。作为吴中文化圈的关键性人物,沈周的影响力是多方面的,他所涉及的文化现象也是丰富的。本文通过精读文本、深入比较,同时运用学科交叉的视角,并以知人论世为基点,将文学与时代、文学与地域、文学与艺术、文学与人生紧密联系,从而力求把握沈周文学创作的独特性和时代性,也旨在提出对明代文学、文人乃至整个明代文化氛围的新的思考。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艺术家沈周的市隐生存状态第一节 沈周市隐之乐群性一、佳宾良友常满的有竹居和百客堂二、沈周乐群心态之内涵第二节 沈周市隐之博雅性一、精于诗文书画二、嗜好茶道酒经三、研习医方卜筮四、关注天文地理及其他第三节 沈周市隐之适俗性一、耿介不失隐忍 沈周面对权贵的适俗表现二、宽和乃至包容 沈周面对平民的适俗表现三、机敏并擅风趣 沈周交往应酬中的适俗表现第四节 沈周市隐之形成原因一、明前中期政治环境的影响二、沈周对官场压抑的认识和对自由生存状态的追求三、“以不仕为家法”之家族氛围的影响本章小结第二章 沈周的文化活动和吴中文化圈第一节 吴中文化圈概述一、吴中文化圈的界定二、吴中文化圈的历史流变第二节 沈周之于吴中文化圈的承前启后性一、沈周与前辈文人的雅集文会及沈周的承传性意义二、沈周弟子和吴中后辈发起的以沈周为核心的诗词唱和第三节 沈周的交游与吴中文化圈多层面的文化动态一、朝野互动风气的进一步打开 沈周与名宦之交二、个性意识的渐趋张扬 沈周与吴中隐士、奇士的惺惺相惜三、方外世界的生命体悟 沈周与僧、道之交第四节 沈周的文学作品刊刻在吴中文化圈的影响一、沈周在世时的作品刊刻及影响二、后世以陈仁锡、钱谦益为代表的沈周作品刊刻及影响本章小结第三章 沈周文学观与艺术观第一节 沈周文学观一、重“心志”、“性情”与“合自然”二、推崇杜甫感时忧世之诗歌精神三、强调“不拘一律”、“诸体皆备”第二节 沈周诗画相济之艺术观一、沈周诗画相济的创作观念二、诗画相济观念形成之土壤本章小结第四章 沈周诗画相济之创作及文化意义第一节 沈周诗画在艺术表现上的相生相济一、艺术审美视角对诗歌境界的开拓二、以诗歌精神入画的创作风范第二节 沈周诗、画在发展与传播上的互济一、每画必题风气的带动对诗画传播的影响二、沈周画作的广泛流传对题诗创作的推动和保存意义第三节 沈周在诗、画相济创作中的艺术成就一、沈周题画诗的艺术成就和影响二、沈周对诗书画三绝艺术的完善本章小结第五章 沈周山水田园诗:对隐逸生存空间之愉悦性、审美性诠释第一节 沈周山水诗作中的乐游之怀一、沈周山水乐游之艺术家视角二、沈周以愉悦感为核心的山水情怀三、沈周山水诗中的乐群氛围与市隐情怀第二节 凸显温馨水乡情调的田园诗作一、沈周对水乡田园之独特审美表现二、沈周独特生存状态对其田园诗风的影响第三节 山水与田园共同建构起沈周的隐逸空间一、山水田园之于沈周身心栖居之所的意味二、化“尘累”与“合自然” 沈周山水田园诗中的哲学思考本章小结第六章 沈周自咏诗与时事诗等:隐逸文人之生命体悟与现实抒写第一节 观照内心和生命流程之自咏诗一、蕴含哲思的心灵体悟二、表现老年特殊心境的日常生活吟咏第二节 沈周观生观世之咏物诗一、沈周咏物诗对日常生活题材的进一步开拓和表现视角的丰富二、咏物诗之讽喻世情三、物态中悟理趣-第三节 沈周时政民生关怀之时事诗一、对时政民生的热忱抒写二、沈周独特的观察视角和表现角度第四节 沈周伦理道德思考之孝义诗一、对节孝行为的褒扬与沈周的伦理思想二、颂扬义举与沈周对社会道德建设的关注三、沈周诗歌的叙事性和平中见奇的艺术特色本章小结第七章 沈周率性天真的小词创作第一节 沈周词学观一、以词遣兴、游戏的“小道”观二、沈周词学观与明代词学氛围第二节 沈周词的艺术特点一、率性而为的创作状态二、随性议论的倾向三、趋于浅白的语言风格本章小结第八章 沈周性情诗风的影响与演变第一节 从“不拘一律”到“不拘格套” 沈周与袁宏道性灵主张之承续一、性灵诗派之前的性情追求二、沈周的性情抒写与袁宏道的“性灵”创作之差异第二节 从沈周到唐寅吴中文学风气之嬗变一、唐寅对沈周诗歌精神的接受二、从沈周的高士文学到唐寅的浪子文学三、吴中文人从高士到浪子的发展轨迹本章小结结语参考文献附录明清文人对沈周文学作品之评论汇要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沈周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84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