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创建伟业:中国共产党成长发展史研究(1919~1935)

封面

作者:刘德军,张荣华主编;张卫军,祖蕾著

页数:231页

出版社:济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4882880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中国共产党成长发展90年的光辉历程, 以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 以立党、固党、强党为主线, 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伟业历史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和重大事件为基点, 阐述了中国共产党成长发展的历史轨迹与基本经验, 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坚强领导核心”的历史真谛, 从而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这是一部述评中国共产党成长发展历史的大型学术研究著作。

作者简介

  刘德军,男,1950年生,山东荣成人。齐鲁工业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省级教学名师,山东省省级学科带头人。发表、出版学术论文著作230余篇(部),其中被转载与评介的有百余篇(部)。参与国家科研课题3项,主持省、厅局级科研课题20余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4项,省级精品课程(团队)3门,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6项。代表性的学术论著有《周恩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伟人的魅力,周恩来人格研究》《中国共产党执政忧患意识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和当代走向》《人类思想解放史论》《五四运动山东潮》《山东通史·当代卷》《山东工业史》等。重要学术兼职有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档案系列高级职称评委,山东省高校高级职称评委,中国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理事,山东省高校中国革命史教研会副会长,山东省中共党史学会常务理事,山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等。    张荣华,曾用笔名曲峡,男,1961年3月生,江苏泰兴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发表、出版学术论文著作200余篇(部),其中被转载与评介的有50篇(部)。参与、主持国家、省部及厅局级科研课题40余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级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代表性的学术论著有《历史审视与现实评说》《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政策史》《当代中国党的知识分子理论与实践》《时代的中坚——我国现阶段的知识分子问题研究》《第二次历史性巨变》《加强执政党建设》《中国近现代学生运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等。重要学术兼职有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评审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委员,山东省高校中国革命史教研会副会长,山东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等。

本书特色

张卫军、祖蕾著的这本《创建伟业(中国共产党成长发展史研究1919-1935)》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较为全面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从初创到长征这一段艰难的历史进程,充分展示了党在幼年时期为“寻路”而做出的巨大努力和不懈奋斗,历史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为中华民族做出了伟大历史贡献的伟大、光荣而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目录

第一章 大浪淘沙
一、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
二、鸦片战争失败激起的新探索
三、辛亥革命失败引发的新思考
四、新文化运动揭示的新主题
五、十月革命带来的新视角
六、五四运动唤起的新觉悟

第二章 开天辟地
一、产业工人阶级的发展和工人运动初兴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党的早期组织的建立
四、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五、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第三章 打倒列强、铲除军阀
一、党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
二、党的三大关于统一战线方针的制定和实践
三、国共合作的建立和革命运动新局面的出现
四、党对中国革命问题认识的深化
五、北伐战争与大革命的高潮

第四章 分道扬镳
一、统一战线中争夺领导权的斗争
二、蒋介石夺取革命领导权和国民党右派的背叛
三、共产国际和中共领导人的妥协退让
四、大革命的失败
五、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第五章 燎原星火
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
三、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的提出
四、革命运动的曲折发展和中央根据地三次反“围剿”的胜利
五、红军被迫长征和实现伟大转折的遵义会议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创建伟业:中国共产党成长发展史研究1919-1935》: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先后攻陷天津、北京,清廷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狼狈逃往西安。战后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不平等条约体系完整化。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打断了中国社会的正常发展进程。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及由此派生的社会矛盾、阶级关系、革命性质等逐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之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君主专制国家,中国社会虽已孕育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而基本上仍然是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封建生产关系占绝对统治地位。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对中国的社会经济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逐渐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另一方面,则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给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因为自然经济的破坏,给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造成了商品市场,而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给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由此生长起来并得到初步发展。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民族资本相继兴起,建立起一批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等企业。其中,民族资本是有利于推动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进步的经济成分。  然而,西方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绝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要使中国成为它们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永久性市场,以掠夺更多的资源,攫取更大的利润。为此,它们竭力维护中国的封建剥削制度和君主专制统治,勾结封建势力压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农业为例,甲午战争后中国农村经济虽然进一步商品化,但这主要是由西方列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引起的,因此,这种农村经济商品化的发展,不仅没有导致中国农业资本主义的相应发展,而且使广大农民遭受外国资本主义更重的盘剥和压榨。同样,西方列强把大量资本输入中国,在中国经营许多轻工业和重工业企业,以便直接利用中国的原料和廉价的劳动力,并以此对中国的民族工业进行直接的经济压迫,阻碍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样,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就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两个方面的重大变化:一方面,外国商品和资本的大量输入,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把一个封建的中国逐渐变成一个半封建的中国;另一方面,外国侵略势力又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采用一切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压迫手段,残酷地统治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一个半殖民地的中国。  鸦片战争以后,在近代中国社会演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若干基本特点。  在政治上,中国不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主权国家,领土与主权的完整遭到严重破坏,司法和行政的统一不复存在。领事裁判权作为一种政治性的侵略,不仅严重破坏了中国法制的独立性,同时也是外国侵略者在华攫取各种经济特权和巩固各种既得利益的重要手段。享有治外法权的在华外国人,可以恣意妄为而不受中国行政法律的管辖和制裁。尤其是在这种治外法权庇护下的“租界”,更无异于“国中之国”。中国政府的内政、外交、财政、军事无一不受到列强的操纵和控制,列强驻华公使馆事实上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在外国列强实行“以华治华”方针的情势下,代表中国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清政府,则日益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在经济上,中国虽然产生了资本主义工商业,但传统的农业经济仍是中国经济的主要形式。农业的生产方式,仍然是由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大量土地,并把土地分为若干小块租佃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中国农村存在着海量的分散的小农经济,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几乎完全用旧式的手工劳动从事个体生产,农业生产力处于十分低下的水平。封建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虽然逐渐遭到破坏,但封建的土地关系即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仅依旧保持着,而且同官僚买办资本和高利贷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仍占明显的优势。外国在华资本和依附于它的官僚买办资本垄断了国民经济的命脉,使中国在经济上日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附庸。民族资本主义虽然有了某些发展,但在整个社会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买办资本的多重压迫下,它没有也不可能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十分落后。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创建伟业:中国共产党成长发展史研究(1919~1935)》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82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