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共和国少数民族科学家传

封面

作者:金星华主编

页数:402页

出版社:贵州民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4122216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专门记述我国的少数民族科学家, 时限基于新中国成立, 学科的范围包括所有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 侧重于与少数民族发展和边疆建设关系紧密的学科或专业。

目录

前言
钦绕罗布——“为众生谋利的人之杰”
秉志——中国近代动物学的先驱
李四光——科学报国的一面红旗
杨石先——“学者楷模,人之师表”
田奇瑰——“没有留过洋的专家”
赵炳南——用“心”治病的医之大者
童寓——设计、理论、教育均臻化境
金显宅——“德高医粹”的肿瘤医学家
李文采——创造中国钢铁冶金的几个“最早”
童村——“义之所在,当仁不让”
赫崇本——斩获“海洋成就奖”的海洋人
吴英恺——中国胸外科的创建者
龙咸灵——武汉大学空间物理学科的带头人
关君蔚——快乐的“水保郎”
彭司勋——“为祖国忠诚服务一辈子”
肖纪美——“终生为士不为仕”
王希季——中国空间返回技术带头人
杨凤——造福人民的动物营养学家
张广学——造福农民百姓的昆虫学家
张丽珠——“神州试管婴儿之母”
李林——物理界的“巾帼英雄”
杨庸——大凉山走出的“两弹”专家
吴咸中——中西医结合的“擎旗手”
蒋锡夔——追求科学的真、善、美
刘广均——“产学研”结合走出人生新路
赵仲修——开创宁夏小麦育种先河
宋文骢——从“飞天神王”到“歼10”专家
赵尔宓——大半生与蛇“缠绵”
赵鹏大——攀登数学地质的高峰
窦国仁——把工作当成人生最大乐趣
容汉诠——大西北的森林保护神
王士雯——“只有事业能让生命灿烂”
雷霁霖——“中国多宝鱼之父”
吴天一——不惜“粉身碎骨”的“马背院士”
姜景山——中国三大航天工程的参与者
向应海——“植物王国”的植物学家
张福泽——飞机的护航者
潘大金一·一喜欢物理的核电子专家
巴德年——中国的“巴甫洛夫”
官春云——“让油菜花飘香千万里”
哈米提·哈凯莫夫——“孺子牛”与“巴什拜羊”
康朗香——傣家人民的好“摩雅”
荣远明——以“三慢”驰名的健康守望者
栾恩杰——让“嫦娥奔月”成为现实
韦钰——从科学家到教育家
旭日干一世界“试管羊之父”
叶尔道来提·斯拉别克——巴音布鲁克的“草原雄鹰”
郑志鹏——物理世家走出的高能物理学家
李相荣——甘当默默无闻的“毛驴”
刘嘉麒——与火山极地“结缘”的地质学家。
吾守尔·斯拉木——让民族登上信息化快车
万选蓉——“漂亮妈妈”的大爱人生
叶尔夏提·马力克——帮牧民在绒山羊身上找到黄金
卢克焕——“世界试管双犊之父”
多吉——发现秘密的动力创造找矿奇迹
白春礼——中国纳米技术的开拓者
陈保善——“广西最有技术含量的农民”
哈木拉提·吾甫尔——维吾尔医药学领域的带头人
尼玛扎西——藏文信息研究技术的奠基人
姬秋梅——“高原之舟”的守护者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共和国少数民族科学家传》:  在长期科研生涯中,李文采主要致力于钢铁冶金新工艺流程的研制。1955年,当其他工业国刚刚起步时,李文采便在研究所建成了一座半吨顶吹氧气转炉。1956年,在他的主持下,进行了我国首次半吨级氧气顶吹转炉的炼钢试验,练成合格钢水100余炉。同时,他与鞍钢合作,开始平炉氧气炼钢的研究,推动了我国氧气炼钢的发展,为各钢厂的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提供了技术参数和操作经验。此外,他还组织进行了真空下铸钢和连续铸锭试验;完成型焦实验和太原钢铁三厂等型焦半工业性试验;在首钢、包钢等厂进行熔融铁故用炭还原制取铁水的试验,都获得了预期的结果,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后,李文采把工作重点放到了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和技术创新上面。国产化方面,为使中国钢材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力,努力开发自己的钢铁冶金生产新工艺,提出“优化、连接化、自动化和防止公害”的“三化一防”标准,以改进现有工艺。80年代以后,他和博士研究生们提出了一系列改进炼铁、炼钢、精炼、连铸等工艺的意见,在综合利用中国矿产资源和钢铁TI业技术更新改造方面,向政府和有关部门进言。  李文采主张,我国在新建、扩建钢铁企业之前,应尽快开发由各种新工艺组成的系列生产线,即A线:熔融还原炼铁、吹氧炼钢、精炼、连铸、连轧、后处理;B线:负责铁矿预还原、废钢准备、电炉炼钢、连铸、连轧、后处理。A线、B线都达到最优化的工艺,争取钢铁冶炼生产的更大效益,成为投资少、生产周期短、成本低、品种多、质量高和能够提供巨大经济效益的先进钢铁生产线,使中国钢铁生产能够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获得更好的发展。  李文采逝世后,权威媒体这样评价他对我国钢铁冶金科学研究和科研组织的成就:“李文采院士是杰出的冶金专家,他是我国最早开展氧气顶吹转炉炼钢、连续铸钢、钢水真空处理和热压型焦试验研究的组织者和参加者之一;最早在我国开展用非焦煤和铁矿石直接冶炼铁水的试验研究,最早倡导和开展薄板坯连铸试验研究,提出和组织进行过多项对钢铁工业具有变革性意义的重大新工艺的探索和研究。”(《光明日报》2000年3月31日)这里的几个“最早”,应该说是对李文采一生贡献的最好概括。  李文采撰有《我国中小钢铁厂技术改造》《我国钢铁生产工艺的改造》《用煤炼铁半工业试验》等科研论文,对我国钢铁科研和生产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由于其在科技界的巨大影响,以及对新中国建设和科学的贡献,1955年,由冶金部推荐、经中国科学院批准,李文采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第一届学部委员。1956年,他又被评为一级工程师。1998年,他被国务院授予“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称号。  此外,李文采先后担任中国金属学会第一、二、三、四届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第二、三、四届理事;北京市金属学会第一届理事长和第二、三、四届理事。他还在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冶金学科组担任过学术职务。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共和国少数民族科学家传》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81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