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守望师道

封面

作者:俞达珍著

页数:224

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4409415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从古至今详细介绍了从孔子到叶圣陶等有名教育的教育思想,着重于师道的阐释和介绍。下编则从《校长之友》杂志精选当代上海基础教育的名师、名校长的教育故事和教育思想,前后对照、古今对比,为读者阐释古今中外的教育故事。

作者简介

  俞达珍,1939年生,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先后在北京和上海五所中学教书36年。退休后应上海市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之聘,编辑内刊《校长之友》十年有余,描述上海部分特级校长、教育功臣的办学特色,或熔铸个人育人体会总结实验、示范校的经验,受到业内外读者欢迎。

本书特色

对于一线语文教师有参考借鉴作用,有助于教师教育理论水平的提升

目录

守望传承,师道蔚然
贺俞达珍老师新作《守望师道》
守望师道的情怀
老桌
上编杏坛先贤
孔子的师道
操守化德的管宁
谈教论育的何晏
“物各有极,任之则条畅”的向秀与郭象
“材性论”的刘劭
“崇本息末”的王弼
“黄金累千,不如一贤”的傅玄
“提撕子孙”的颜之推
儒学和玄学融合的孔颖达
“问对育人”的王通
东渡日本传戒的鉴真
……

后记

节选

  《守望师道》:  20世纪30年代,中国时局乌云密布,鲁迅先生对柔石等革命青年在龙华被国民党暗杀感到极其愤慨,就迎着刀丛写下了《为了忘却的纪念》。文中说“年青时读向子期的《思旧赋》,很奇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然而,现在我懂得了”。这是说西晋向秀在嵇康、吕安被司马氏所害后,碍于时局而不能多讲的感慨。向秀(约227-272),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武陟)人;郭象(?-312),字子玄,河南人,他俩都慕道好学。他们不仅善于清谈,而且都重视著述。虽然在理论问题上他们有分歧,但在教育思想上却基本保持一致。  向秀、郭象提出了教育应“任性”和“足性”的价值命题:“物各有极,任之则条畅。”万事万物各有各的运动规律,人的“天然”本质也不例外。如果能够听任和充分发展人的“天然”本性,便能得到个体有序无碍的正常发展。在他们看来,人的先天生理条件是后天发展的基础,教育的作用之一便是充实发展这些条件。但仅发展生理条件不足以实现教育的价值,还应当“自师成心”。所谓“成心”,就是意识力量。教育对个体的价值更在于“自师其心”,就是充分发展个体各自的意识潜能。向秀、郭象认为,如果长期接受能够和谐地放任人的本性的教育.就会避免陷于是非之境,充分发展自身各种先天潜力,最终通达于完善的人生境界。  向秀、郭象用“迹”与“所以迹”在教育哲学范畴来讨论世俗教育与理想教育的关系:“所以迹者,真性也。夫任物之真性者,其迹则六经也。况今之人事,则以自然为履,六经为迹。”意思是说六经这类教育内容只不过是“任物之真性”的现象,世俗的教育只知道追求这些现象,就不能充分发展人的“天然”本性。因此是违背人性的,那么就应当摒弃它们。向秀、郭象继承发扬老庄、嵇康等人的反传统精神,提出“由绝之,则夫学者乃在根本中来矣”。  向秀、郭象认为,对于个体而言,理想的教育强调个性的天然发展。他们以马为例,形象地说明这个问题。善于驾驭马的人会掌握马的能力极限,“任驽骥之力,适迟疾之分”,即使远驾八荒,也不会损伤马的能力,这就是“自任”;不善于驾驭马的人则与此相反,“求其过能之用,故有不堪而多死焉”。所以,理想的教育“用知以求复其自然”,培养“全其性”的品质。在向秀、郭象理想教育的主张中,始终贯穿着“变化日新”的主导思想:“日出,谓日新也。日新则尽其自然之分,自然之分尽则和也。”“日新”是指每天的新变化、新进步。有利于自然天性的充分发掘,也就会促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得以和谐的发展。  向秀、郭象根据其理想的教育主张,提出他们的教育原则。  第一,因材施教。普通百姓与圣人之间是有差异的,教育的方法也不应该相同。“因其性而任之则治,反其性而凌之则乱。”顺应百姓的性情去调治,就会获得较好的教育效果。违逆了其性情去侵害,就会导致恶果。  第二,循序渐进。他们已经认识到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顺序:“顺理则异类生爱,逆节则至亲交兵……故当世接物,逆顺之际,不可不慎也。”这就是说,应当根据教育对象能力发展、知识内容内在逻辑结构的顺序去循序连贯地培养。他们把教育比作种植树苗,按照树苗生长规律逐步地培养,而不要急于求成,戕害树苗的天性。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守望师道》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81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