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炜
页数:9963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3289486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张炜文存》总16卷,约600万字。作者张炜梳理精选创作40余年来的所有重要作品,作为之前创作历程的总结回顾,既有《古船》《九月寓言》《外省书》《远河远山》《刺猬歌》等拥有代表性的长中短篇小说,还有散文、随笔及诗作等。本丛书依托作者自藏资料和档案文献,收录有大量珍贵的手稿、图片、照片、评析文章等,体例独具特色,内容图文并茂,具有独特的版本价值和文化传播、传承优势。张炜是当代有名作家,其作品影响深远,是具有较高代表性的当代文学创作成果和精神财富。本丛书以独具特色的视角对其重要作品整理和研究,必定能成为代表时代
作者简介
张炜,当代著名作家,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万松浦书院院长。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言》《外省书》《远河远山》《柏慧》《能不忆蜀葵》《丑行或浪漫》《刺猬歌》《半岛哈里哈气》及《你在高原》(十部),散文《融入野地》《夜思》《芳心似火》,文论《精神的背景》《当代文学的精神走向》《午夜来獾》等。1999年《古船》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和“百年百种很好中国文学图书”,《九月寓言》《外省书》《丑行或浪漫》等作品分别在海内外获得七十多种奖项。2011年,《你在高原》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目录
前言
本卷导读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附录一 在济南《古船》讨论会上的发言
附录二 在北京《古船》讨论会上的发言
附录三 后记
附录四 从深渊到峰巅——关于《古船》的评论
附录五 为鲁迅的话下一注脚——《古船》重读
《张炜文存2:九月寓言 长篇小说》:
前言
本卷导读
第一章 夜色茫茫
第二章 黑煎饼
第三章 少白头
第四章 忆苦
第五章 心智
第六章 首领之家
第七章 恋村
融入野地(代后记)
附录一 难忘的诗意和真实——关于《九月寓言》答问
附录二 保护大地——《九月寓言》的本源哲学
《张炜文存3:家族 长篇小说》
《张炜文存4:远河远山 刺猬歌 长篇小说》
《张炜文存5:外省书 丑行或浪漫 长篇小说》
《张炜文存6:忆阿雅 长篇小说》
《张炜文存7:秋天的愤怒 中篇小说》
《张炜文存8:镶牙馆美谈 中篇小说》
《张炜文存9:草楼铺之歌 短篇小说》
《张炜文存10:穿行于夜色的松林 散文》
《张炜文存11:存在的执拗 散文》
《张炜文存12:去看阿尔卑斯山 散文》
《张炜文存13:我们需要的大陆 散文》
《张炜文存14:悲愤与狂喜 散文》
《张炜文存15:从沙龙到小屋 散文》
《张炜文存16:归旅记 诗歌》
节选
第一章 我们的土地上有过许多伟大的城墙。它们差不多和我们的历史一样古老。高筑墙,广积粮,被认为是上上之策。于是在黝黑的泥土上,在贫瘠的山岭上,就有了那么多崇高连绵的东西。每座城下都流过血,滋润出一簇簇青草。庄严的齐国长城西接济水,东临大海,曾把整个山东半岛横切为南北两半。像很多城墙一样,齐长城如今也毁掉了。《括地志》上记:“(齐)长城西北起济州平阴县,缘河历太山北岗上,经济州、淄州,即西南兖州博城县北,东至密州琊台人海。”沿着它指引的方向去寻找古城的踪迹吧,总还能够看到几处遗址。临淄故城就是齐都,从公元前九世纪中叶齐献公由薄姑迁入,直到公元前二百二十一年秦始皇灭齐,历经了六百三十多年。而秦汉时又完全沿用了齐故城,直到魏晋。齐国古城在一千多年的旷远历史中竟然一直不朽。芦青河发源于古阳山。古阳山地带也有一截城垣,是否属于齐长城就很难考了。有人在这一带多次勘查,结果不得而知。后来他们又沿河水北上四百里,来到中下游一座叫“洼狸”的重镇。那儿最触目的竟然还是一道城墙:整个大镇被一道很宽很矮的土墙围起来。墙基露着三合土,城是方的;拐角处陡然高大起来,并有包砖。砖的颜色已经像铁,最上一层的城垛还很完整。勘查者抚摸着砖石,仰视城垛,久久不愿离去。也就是这次北上,他们发现了一处极为重要的古都遗址:东莱子故城。遗址离洼狸镇很近,那儿有一座高大的“土堆”——仅存的一截夯土城垣。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镇上人已经用它烧了几辈子砖窑。砖窑自然马上被废止,并立起一块石碑,上面刻了金字,说明这个土堆是东莱子国的故城墙,属重点保护文物等等。洼狸镇的损失是显而易见的,但他们却从此知道自己的镇子曾坐落在东莱子国的都城里。事情再明白不过,大家都在“东莱子国”里过生活了。稍微展开一下想象,就依稀可见那在阳光下闪亮的甲胄,听到战马的嘶鸣。不过兴奋之余也多少有些遗憾:似乎古都城墙不该是那个“土堆子”,而活活就该是这镇子的高大城墙。 铁色的砖墙城垛的确也显示了洼狸镇当年的辉煌。芦青河道如今又浅又窄,而过去却是波澜壮阔的。那阶梯形的老河道就记叙了一条大河步步消退的历史。镇子上至今有一个废弃的码头,它隐约证明着桅樯如林的昔日风光。当时这里是来往航船必停的地方,船舶在此养精蓄锐,再开始新的远航。镇上有一处老庙,每年都有盛大的庙会。驶船人漂荡在大海上,也许最爱回想的就是庙会上熙熙攘攘的场景。老河道边上还有一处处陈旧的建筑,散散地矗在那儿,活像一些破败的古堡。在阴郁的天空下,河水缓缓流去,“古堡”沉默着。一眼望去,这些“古堡”在河岸一溜儿排开,愈来愈小,最远处的几乎要看不见了。可是河风渐渐会送来一种声音:呜隆、呜隆……越来越响,越清晰,原来就是从那些“古堡”里发出来的。它们原来有声音,有生命。但迎着“古堡”走过去,可以见到它们大多都塌了顶,入口也堵塞了。不过总还有一两个、两三个“活着”,如果走进去,就会让人大吃一惊:一个个巨大的石磨在“古堡”中间不慌不忙地转动,耐心地磨着时光。两头老牛拉着巨磨,在没有开端也没有终点的路上缓缓行走。牛蹄踏不到的地方,长满了绿苔。一个老人端坐在一旁的方凳上,看着老磨,一会儿起身往磨眼里倒一木勺浸湿的绿豆。这原来是一处处老磨屋。那呜隆呜隆的声音更像远处滚动的雷鸣。河岸上有多少老磨屋,洼狸镇上就有过多少粉丝作坊。这里曾是粉丝最著名的产地,到了本世纪初,河边已经出现了规模宏大的粉丝工厂,“白龙”牌粉丝驰名世界。宽宽的河面上船帆不绝,半夜里还有号子声、吱扭吱扭的橹桨声。这其中有很多船是为粉丝工厂运送绿豆和煤炭,运走粉丝的。而今的河岸上还剩下几个老磨在转动,镇子上就剩下了几个粉丝作坊。令人不解的是那些破败的老磨屋为什么在漫漫的岁月中一直矗立着?它们在暮色里与残破的城墙遥遥相对,似乎在期待着什么,又似乎在诉说着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