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幼儿教育课程模式(第4版)

封面

作者:简楚瑛

页数:325

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6513651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幼儿教育课程模式(第4版)》介绍幼儿教育领域的各种课程模式,探讨它们产生的时代、文化与社会背景,同时也展示这些课程模式本土化运用的实例。  《幼儿教育课程模式(第4版)》的特点是在理论与实务之间架构一座桥梁,目的不仅在强调理论的重要性,同时希望读者自己去分析每个课程模式所依据之理论与实务的契合程度。透过文献探讨方式,了解各个幼教课程模式产生之文化,历史背景的脉络,作为幼教课程发展与应用时理解与反思之基点。

作者简介

  简楚瑛,台湾政治大学教育研究所博士。  台湾新竹师范学院幼教系、台湾政治大学幼儿教育研究所教授,香港教育学院幼儿教育学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幼儿教育学系客座教授,南京师范大学鹤琴讲坛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美国哈佛大学(Harvard)、加拿大卑诗大学(UBC)教育学院访问学者。

目录

第一篇 导论
第一章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关切的问题
第二章 课程模式的定义与要素
第一节 课程模式的定义
第二节 课程模式的要素
第三章 幼儿教育课程模式导论
第一节 美国幼儿教育课程模式发展简史
第二节 幼儿教育课程模式之间的比较

第二篇 幼儿教育课程自身的模式
第四章 陈鹤琴课程模式
第一节 陈鹤琴课程模式的发展源流
第二节 陈鹤琴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陈鹤琴课程模式的内涵
第五章 张雪门行为课程模式
第一节 张雪门行为课程模式的发展源流
第二节 张雪门行为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张雪门行为课程模式的内涵
第六章 河滨街课程模式
第一节 河滨街课程模式的发展源流
第二节 河滨街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河滨街课程模式的内涵
第七章 卡蜜一迪泛思课程模式
第一节 卡蜜-迪泛思课程模式的发展源流
第二节 卡蜜一迪泛思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卡蜜一迪泛思课程模式的内涵
第八章 直接教学课程模式
第一节 直接教学课程模式的发展源流
第二节 直接教学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直接教学课程模式的内涵
第九章 人类价值教育课程模式(SSEHV课程模式)
第一节 人类价值教育课程模式的发展源流
第二节 人类价值教育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人类价值教育课程模式的内涵
第十章 金字塔课程模式
第一节 金字塔课程模式的发展源流
第二节 金字塔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金字塔课程模式的内涵

第三篇 幼儿教育系统中的课程模式
第十一章 蒙台梭利课程模式
第一节 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发展源流
第二节 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基本教育信念
第三节 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内涵
第十二章 华德福课程模式
第一节 华德福课程模式的发展源流
第二节 华德福幼儿教育系统的基本教育信念
第三节 华德福幼儿教育系统的课程内涵
第十三章 瑞吉欧幼儿教育系统与其幼教课程模式
第一节 瑞吉欧幼儿教育系统的历史源流
第二节 瑞吉欧幼儿教育系统的基本教育理念
第三节 瑞吉欧幼儿教育系统的内涵
第四节 瑞吉欧方案教学的实施程序、教师角色与案例
第十四章 高瞻课程模式
第一节 高瞻课程模式的发展源流
第二节 高瞻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高瞻课程模式的内涵
第十五章 安吉游戏教育
第一节 安吉游戏教育的历史背景与发展现状
第二节 安吉县幼儿园隶属的行政组织系统
第三节 安吉游戏教育的理念与基本哲学
第四节 安吉游戏教育的课程与教学
第五节 安吉游戏教育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第十六章 IB课程模式(又称国际预科证书课程模式)
第一节 IB课程模式的发展源流
第二节 IB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IB课程模式的内涵

第四篇 课程模式实践案例的探讨
第十七章 蒙氏课程与方案课程实例:让课程与教学看得见
第一节 课程结构的定义
第二节 课程结构实例:蒙氏课程
第三节 课程结构实例:方案课程
第四节 课程发展实例:蒙氏课程的发展
第五节 课程发展实例:方案课程的发展
第十八章 课程模式、课程决定与教师教学关系的实例探讨
第一节 课程发展与课程决定:以“动物园”方案为例
第二节 教学上的两难问题
第十九章 课程模式、教师角色与“以幼儿为中心”理念的实例探讨
第一节 班级里师幼教室言谈案例之分析
第二节 讨论与反思

参考文献
中文部分
英文部分

节选

  《幼儿教育课程模式(第4版)》:  (一)亲近  亲近是指师幼之间的贴近关系,与依附理论(Theory of Attachment)的概念相似,认为良好的依附关系是重要的,因此在进行教育时,让幼儿感受到教育者陪伴左右是重要的。若教育者与幼儿之间建立了稳固的依附关系,就能帮助幼儿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幼儿就得以自由地迈向世界、探索世界。  金字塔课程模式认为,幼儿的自由必须伴随着组织与规则,在教育者支持、鼓励与尊重儿童自主性的同时,也要创造一个清楚的架构以及建立规则;此架构与规则同样能提供给幼儿安全感,使他们能在安全的情境中主动进行探索必须要留意的是,这些架构与规则代表着游戏及学习的空间,是要用来给予幼儿秩序和归属感,而不是用来限制幼儿的行动。在师幼建立友善关系的过程中,金字塔课程模式提出的“敏感的响应态度”(Sensitive Response Attitude)是一个关键,其认为教师在现场的任务就是关注幼儿发出的讯息,通过适当的调节、响应以配合幼儿的发展(讯息反馈),例如,应该觉察并尊重幼儿显示出来的他们并未准备好加入团体活动的讯号。  (二)距离  距离一词源自1993年西格尔(Sigel)提出的概念架构,凯克(Kuyk)由此发展出距离理论(Distancing Theory);教育者必须从幼儿此时此地的学习点开始,从近距离的具体情境与事物着手教学,以帮助幼儿的知识与经验由近而远地建立起来。  换句话说,教师既需要提供有助于解决幼儿眼前问题的事物,也要提供机会让幼儿讨论不在眼前的事物,如此幼儿便有机会想象从未看过的事物,或思考过去发生的与未曾发生的事。进一步地,幼儿能从中习得表征能力,学会如何创造得以用于思考、回想的各种抽象表征(Represention),进而呈现不在自身眼前的事物。  教师的任务是通过课程中的短期(Short Term)或长期(Long Term)的方案规划,来促进儿童与未知经验间的联结(关于短期和长期实施的概念,会在“四种课程活动”部分加以说明)。此概念与维果斯基于1962年所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指导原则与应用类似,相信教师能以策略拓展幼儿的能力与经验,并强调教师角色的重要性。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幼儿教育课程模式(第4版)》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80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