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陶短房著
页数:152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10112620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悠久的华夏历史文明,累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准确掌握文化常识是一个中国人推荐的基本素养,但很多文化常识在流传过程中被误解被滥用,被以讹传讹,造成和本意谬以千里的现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既要给学生介绍古代文化知识,也要引导学生关注现今文化现象,探求其历史源流”。教育部颁发的《完善中华很好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无论是青少年还是普通大众,对我们的文化常识都应该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认知。本书梳理、分析现实生活中常被误用的部分文化常识,还它们以本来面目。本书和《那些年我们用错的汉字》(原选题名《那些坑人的汉字》,根据徐总建议改)一起,同为讲解“语言文字、文化常识”的书,为同一系列。
作者简介
陶短房,生于中国大陆,长期活跃在非洲,现移居温哥华。涉猎范围颇广。时政、经济、社会、文化、历史……都颇有研究,长于小说、文史、古文、诗词及随笔的创作。曾参与《太平天国通史》编写工作,小说《诅咒》入选《华文2005年度最佳小说选·最佳网络小说》。在《新京报》连载的《皇帝公关学》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本书特色
“一波三折”究竟是怎么“波折”的?什么是“文武之道”?“学而不厌”是不厌倦学习吗?“洪荒之力”有多大?孟姜女到底姓什么?张飞的“丈八蛇矛”是什么武器?关公的大刀有多重? 这些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见的常识,你真的清楚地了解吗?
《那些常识的真相》的每篇短文都是对那些因古今歧义、异义和反义,而被许多当代人误解、混淆的名言、成语和典故等的解读。有一些许多读者未必陌生,只是未曾系统、全面了解个中缘由,另一些则大多数读者并不太清楚,甚至在日常中时时用错,却浑不自知。我们一起去探寻这些常识的真相吧。
目录
什么是“文武之道”
从飞鸟依人到小鸟依人 铮铮铁骨原本没那么“值钱” 从“每下愈况”到“每况愈下” “穷且益坚”的“穷”是“贫困”之意吗
“走马观花”的“走”是什么意思
“洪荒之力”有多大
“学而不厌”是不厌倦学习吗
容易误读的称谓 孟姜女到底姓什么
“杜工部”是多大的官
“司马”和“大司马”是一回事吗
丞相与宰相本不相同 古今不同话说“选举”被误解的常见词 “中国”也会被误读吗
莫误“娑婆”与“婆娑” 张飞的“丈八蛇矛”是什么武器
一误再误的“年方” “颇有慈心”是有多少慈心
敌国就是“敌对国家”吗
比窦娥还冤的“封建” 什么是“压轴戏”
关公的大刀有多重
混淆视听的常识 “春风十里”莫胡吹 不能乱用的“未亡人” “人尽可夫”原本没有贬义 各领风骚的“风骚” 你的饭爽不爽口
附录 容易误用的成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