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桂海源
页数:304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
ISBN:978711516170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较全面地讨论了与语音通信相关的交换技术。其内容包括:电话交换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我国电话网的结构,No.7信令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数字程控交换系统的结构,数字交换原理,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终端和接口,程控交换软件的基本特点,交换机运行软件的结构,程控操作系统和呼叫处理程序的基本原理,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及信令,移动通信呼叫处理的过程和主要的信令过程,固定智能网和移动智能网的基本概念和结构,几种主要的分组交换技术(X.25、帧中继、ATM、IP)的协议结构和工作原理,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的网络结构和工作原理,下一代网络的特点和分层结构,固定电话网向下一代网络发展的演进步骤,我国固定电话网的智能化改造方案。
本书是高等院校通信专业及电子信息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通信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参考书。
本书特色
| 本书较全面地讨论了与语音通信相关的交换技术。其内容包括:电话交换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我国电话网的结构,No.7信令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数字程控交换系统的结构,数字交换原理,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终端和接口,程控交换软件的基本特点,交换机运行软件的结构,程控操作系统和呼叫处理程序的基本原理,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及信令,移动通信呼叫处理的过程和主要的信令过程,固定智能网和移动智能网的基本概念和结构,几种主要的分组交换技术(X.25、帧中继、ATM、IP)的协议结构和工作原理,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的网络结构和工作原理,下一代网络的特点和分层结构,固定电话网向下一代网络发展的演进步骤,我国固定电话网的智能化改造方案。. |
| 本书是高等院校通信专业及电子信息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通信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参考书。… |
目录
| 第1章 电信交换基础. 1 |
| 1.1 电话交换的基本原理 1 |
| 1.1.1 电话通信网的基本组成及功能 1 |
| 1.1.2 电话机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1 |
| 1.1.3 交换机的基本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3 |
| 1.2 电话交换机的类型及发展 4 |
| 1.3 主要的交换方式 6 |
| 1.3.1 电路交换 6 |
| 1.3.2 分组交换 6 |
| 1.4 我国电话通信网的结构和编号计划 8 |
| 1.4.1 长途电话网 8 |
| 1.4.2 本地电话网 9 |
| 1.4.3 编号计划 10 |
| 小结 13 |
| 思考题与练习题 14 |
| 第2章 信令系统 15 |
| 2.1 信令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15 |
| 2.1.1 信令的基本概念 15 |
| 2.1.2 信令的分类 16 |
| 2.2 用户线信令 17 |
| 2.2.1 用户话机发出的信令 17 |
| 2.2.2 交换机发出的信令 17 |
| 2.3 中国No.1信令 18 |
| 2.3.1 线路信令 18 |
| 2.3.2 记发器信令 21 |
| 2.4 No.7信令系统概述 25 |
| 2.4.1 No.7信令系统的特点和功能 25 |
| 2.4.2 No.7信令系统的结构 26 |
| 2.4.3 信令单元的格式 30 |
| 2.4.4 我国No.7信令网的结构 33 |
| 2.5 消息传递部分 35 |
| 2.5.1 信令数据链路 36 |
| 2.5.2 信令链路功能 36 |
| 2.5.3 信令网功能 39 |
| 2.6 电话用户部分 41 |
| 2.6.1 电话用户消息的格式 41 |
| 2.6.2 常用电话用户消息的功能 46 |
| 2.6.3 信令程序 47 |
| 2.7 信令连接控制部分 51 |
| 2.7.1 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的来源及目标 51 |
| 2.7.2 SCCP的基本功能及所提供的业务 52 |
| 2.7.3 SCCP消息的格式 53 |
| 2.7.4 SCCP的结构及路由控制功能 57 |
| 2.7.5 无连接程序 60 |
| 2.8 事务处理能力 65 |
| 2.8.1 事务处理能力(TC)概述 65 |
| 2.8.2 事务处理能力的基本结构 65 |
| 2.8.3 事务处理能力消息格式及编码 71 |
| 2.9 综合业务数字网用户部分ISUP 75 |
| 2.9.1 ISUP的功能 75 |
| 2.9.2 ISUP消息的结构 76 |
| 2.9.3 常用ISUP消息功能简介 80 |
| 2.9.4 基本的呼叫控制过程 82 |
| 2.9.5 ISUP与TUP的信令配合 82 |
| 小结 84 |
| 思考题与练习题 87 |
| 第3章 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硬件系统 89 |
| 3.1 数字程控交换机硬件的基本结构 89 |
| 3.1.1 采用分级控制方式的交换机的硬件基本结构 89 |
| 3.1.2 全分散控制方式交换机的基本结构 91 |
| 3.1.3 基于容量分担的分散控制方式的交换机的基本结构 93 |
| 3.2 数字交换原理和数字交换网络 95 |
| 3.2.1 语音信号数字化和时分多路通信 95 |
| 3.2.2 数字交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接线器 98 |
| 3.2.3 复用和分路.串→并和并→串变换 102 |
| 3.2.4 数字交换网络 103 |
| 3.2.5 交换网络的阻塞计算 110 |
| 3.3 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终端与接口 112 |
| 3.3.1 用户模块 112 |
| 3.3.2 中继器 116 |
| 3.3.3 信令设备 117 |
| 3.4 控制系统的一般结构 120 |
| 3.4.1 处理机的冗余配置方式 120 |
| 3.4.2 处理机的控制结构 121 |
| 3.4.3 处理机之间的通信 122 |
| 小结 124 |
| 思考题与练习题 126 |
| 第4章 数字程控交换系统的软件 127 |
| 4.1 程控交换软件的概述 127 |
| 4.1.1 程控交换软件的基本特点 127 |
| 4.1.2 数据驱动程序的特点及其结构 130 |
| 4.1.3 有限状态机(FSM)和有限消息机(FMM)的概念 132 |
| 4.1.4 在交换软件设计中应用的三种类型的程序设计语言 133 |
| 4.2 运行软件的一般结构 139 |
| 4.2.1 运行软件的基本结构 139 |
| 4.2.2 局数据和用户数据 139 |
| 4.2.3 操作系统.呼叫处理程序以及维护管理系统 140 |
| 4.3 操作系统 141 |
| 4.3.1 操作系统的层次结构和核心层处理流程 141 |
| 4.3.2 操作系统接口 143 |
| 4.3.3 程序的优先级.各类程序的特点及驱动方式 144 |
| 4.3.4 时钟级程序的调度 145 |
| 4.3.5 处理机占用率计算 147 |
| 4.3.6 基本级程序的调度 148 |
| 4.3.7 定时管理 152 |
| 4.4 呼叫处理程序 155 |
| 4.4.1 呼叫处理的基本原理 155 |
| 4.4.2 呼叫处理程序的基本组成及层次结构 158 |
| 4.4.3 呼叫处理中用到的数据 159 |
| 4.4.4 信令处理程序 162 |
| 4.4.5 呼叫控制程序 ..176 |
| 4.4.6 分析程序和资源管理程序 181 |
| 小结 185 |
| 思考题与练习题 187 |
| 第5章 移动交换技术 188 |
| 5.1 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和接口 188 |
| 5.1.1 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和主要部分的功能 188 |
| 5.1.2 移动通信系统的接口 191 |
| 5.1.3 移动通信系统中位置信息的表示方法 193 |
| 5.2 移动通信系统的编号计划 194 |
| 5.3 移动交换信令系统 195 |
| 5.3.1 移动交换信令系统的结构 195 |
| 5.3.2 Um空中接口的信令协议 197 |
| 5.3.3 A-bis接口信令 199 |
| 5.3.4 A接口信令 200 |
| 5.3.5 移动应用部分MAP 201 |
| 5.4 移动交换的处理过程 202 |
| 5.4.1 移动呼叫处理特点和一般过程 202 |
| 5.4.2 位置登记与更新 206 |
| 5.4.3 MS主叫处理流程 208 |
| 5.4.4 MS被叫处理流程 210 |
| 5.4.5 切换 212 |
| 5.4.6 短消息处理流程 213 |
| 小结 215 |
| 思考题与练习题 216 |
| 第6章 智能网 218 |
| 6.1 新业务的传统实现方法 218 |
| 6.1.1 虚拟用户交换机 218 |
| 6.1.2 缩位拨号 220 |
| 6.1.3 呼叫前转 221 |
| 6.2 智能网的基本概念 221 |
| 6.3 几种典型的智能业务 225 |
| 6.3.1 被叫集中付费业务 225 |
| 6.3.2 记账卡呼叫业务 226 |
| 6.3.3 虚拟专用网业务 226 |
| 6.3.4 个人通信业务 227 |
| 6.3.5 彩铃业务 227 |
| 6.4 固定智能网的结构 228 |
| 6.5 智能网应用部分 231 |
| 6.5.1 INAP操作 231 |
| 6.5.2 信令发送顺序 233 |
| 6.6 移动智能网 234 |
| 6.6.1 移动智能网的结构 234 |
| 6.6.2 移动智能网的智能业务的触发 236 |
| 小结 238 |
| 思考题与练习题 239 |
| 第7章 分组交换技术 240 |
| 7.1 分组交换的基本原理 240 |
| 7.1.1 虚电路方式 241 |
| 7.1.2 数据报方式 242 |
| 7.1.3 虚电路方式和数据报方式的比较 243 |
| 7.2 X.25简介 244 |
| 7.2.1 X.25的层次结构 244 |
| 7.2.2 X.25的物理层 244 |
| 7.2.3 X.25的数据链路层 245 |
| 7.2.4 分组层 246 |
| 7.3 帧中继 247 |
| 7.3.1 帧中继技术发展的背景 247 |
| 7.3.2 帧中继的协议栈和帧格式 247 |
| 7.3.3 帧中继交换原理 249 |
| 7.4 ATM 250 |
| 7.4.1 ATM概述 250 |
| 7.4.2 ATM协议结构 256 |
| 7.4.3 ATM物理层规范 257 |
| 7.4.4 ATM层规范 259 |
| 7.4.5 ATM适配层(AAL) 264 |
| 7.5 IP交换与MPLS 268 |
| 7.5.1 IP技术简介 268 |
| 7.5.2 MPLS的基本原理 274 |
| 小结 276 |
| 思考题和练习题 279 |
| 第8章 下一代网络 281 |
| 8.1 电信网发展概述 281 |
| 8.2 下一代网络概述 283 |
| 8.2.1 推动网络向下一代网络发展的主要因素 283 |
| 8.2.2 下一代网络的特点 284 |
| 8.2.3 向下一代网络的演进策略 285 |
| 8.3 以软交换为中心的下一代网络结构 285 |
| 8.3.1 下一代网络的一般结构 285 |
| 8.3.2 软交换技术的特点 289 |
| 8.3.3 下一代网络的协议 290 |
| 8.4 固定电话网向下一代网的演进 290 |
| 8.4.1 目前固定电话网存在的问题 290 |
| 8.4.2 固定电话网向下一代网络的演进步骤 291 |
| 8.4.3 固网的智能化改造 292 |
| 小结 301 |
| 思考题与练习题 303 |
| 参考文献 …304 |














